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闫彩娥:我的家风——镌刻在骨子里的读书习惯

煤炭资讯网 2014-5-28 17:17:54    散文荟萃
   今年已85岁高龄的父亲,几年前因脑梗塞痴呆了。许多生活琐事都做不来,近记忆力几乎消失,刚刚做完的事情,你过一会再问他,他会说记不得了。他的生活习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读书看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他总是拿着报纸或书籍在不停地看。其实,他根本记不住书中的内容,只是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内化在骨子里的习惯。手里不拿本书阅读,他就会无所适从。正是他这种爱读书的好习惯,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四个子女中,除了老大没有赶上高考,其余三人都考上了大学,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上了工作岗位。

读书——早已成为我们家的家风。

      我的父亲出生在晋中山区里一个小地主家庭。从小学到完小学习成绩一直优异。13岁就被爷爷送到太原济华药铺当学徒。从伺候大掌柜一家人开始,看孩子、倒夜壶,表现好了大掌柜才开始教他算账、认中药、抓中药。白天站柜台抓药,晚上还要学习,在油灯下手握鸡蛋练习打算盘,之后才能睡在柜台上休息。太原解放后,父亲考上了金融训练班,成为一名会计。50年代初,他参加了高中夜校班,用过的各科笔记本都一直整齐的保留着。1983年,厂里开了无线电修理班,已经53岁的父亲还跟年轻人一起报班学习,并动手修理收音机等等。退休后,父亲开始注重养生保健,遇到好的文章他不仅自己抄写下来,还复写许多份,送给周围的同事朋友。

      上世纪60-70年代,书籍有限,父亲就给我们买一些小人书、猜谜语,甚至样板戏剧本,记得我们姊妹三个放暑假没事干,就在家中分角色对台词。《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中的经典台词或歌词到现在还能背上几段。粉碎“四人帮”后,我们也开始抓学习,没有课外书,父亲就帮我到处抄写学习重点和习题。尤其是像语文、政治之类的文字性东西,工工整整抄写了好几大本,让我记忆背诵。到我妹妹和弟弟上学时,学习条件好多了,在父亲的鼓励和熏陶下,也都考上了大学。

      我们上学的时候,父亲还给我们姐妹订了好些杂志,记得我妹妹上初中时,非常喜欢《少年文艺》。一放学,姐弟们在一起不是写作业就是看课外书,培养了我们的文学素养。这个家风也被我们延续下来,我们的孩子们个个都像小书虫,特别喜欢阅读,如今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我的父亲生性内向温和,不善言辞,教育子女的方式也是身教多于言教。工作中,父亲是个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行家里手;生活中父亲是一个勤劳慈祥的好爸爸。我们长大出门在外时,更多的是通过书信往来传递着那份牵挂。上世纪80年代初,电话还没有普及,交通也没有如今方便,我在运城上学,一学期也回不了几趟家,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与父母互通一封信。父亲常说:好好学习,学到真本领是你一生的幸福之源;与人为善,小事糊涂些,大事清楚些;感谢你们遇到了好时代,要知足常乐等等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至今我们姐弟四个都铭记于心,并会如此去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

      家风,其实就是一种家庭文化,是需要世代传承的文化。传承祖先的智慧的积累,传承家族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原则。

  家庭的文化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性情培养、待人处事、言谈举止、处理问题方式、做事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等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可谓文化熏陶。
我们的家庭还有其它的家风,但是最让我们受益的是读书习惯。我们感谢父母带给我们的家风,并会把热爱读书的家风传承下去。

(漳泽电力河津发电分公司 闫彩娥)


作者:闫彩娥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