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宁:我的家乡 | |||
煤炭资讯网 | 2014-2-26 10:17:52 散文荟萃 | ||
我的家乡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石炭井,地处贺兰山腹地,为银川平原天然之屏障。蒙语称这里为“上迭里口”,意为“产石炭的地方”。后来,前来挖煤的人渐多,称这里为“石炭沟”。1941年正式称为石炭井。1960年,这里成立石炭井矿务局。1970年10月成立“石炭区”,1973年6月改称“石炭井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石炭井已成为新兴的煤炭工业区,并因出产“太西煤”而享誉国内外。
元代以前,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在此屯兵打仗。明代蒙古鞑靼等部越过或占据贺兰山多次侵扰宁夏境域,明廷不仅在此修筑关隘,派兵把守,还经常与入侵的鞑靼部落展开战斗。解放初期,叛变后第二次当土匪的郭栓子,以贺兰山为巢穴祸害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集中8个步兵营、2个骑兵连和3个侦察连,以绝对优势兵力,将郭栓子等在大峰沟内皇城生擒。后来又经过50多次围剿,消灭了贺兰山全部土匪。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全国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石炭井成为华北进入西北的战略通道和西北地区的前沿,军事地位骤然提升,一度成为宁夏驻军最多、全国驻军最密集的县区之一。在当时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的状态下,部队一进山就投入建山守山的任务之中,条件极其艰苦。一次,一位母亲到部队看儿子,战士请假到石炭井去接,因错过了惟一的一趟班车,战士硬是背着年老体弱的母亲步行几十里山路回到了驻地。后来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视察守山部队,听说此事后,潸然泪下,深情地说:“战士可爱、可敬、可怜啊!”随即特批驻贺兰山部队的数百头毛驴列入军事实力,每个连队装备一辆毛驴车。因为当时部队拉水、接人、种地等活,几乎都是由毛驴承担的,战士们戏称为“驴吉普”。石炭井百里矿区不论是地方还是部队,几乎是男性的世界。部队进山不久就作出了“干部不准在石炭井地区找对象、结婚”的规定。这并不是因为“矿山儿女”不配做军人的妻子,也不是干部不愿意迎娶她们,而是因为矿工给部队提了意见,为了军民团结和驻地的稳定,部队在好多年里都在不折不扣地执行着这条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的禁令。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自治区组织了一个近百人的大型新闻采访团参观访问石炭井。在坑道中,这些“最可爱的人”用铁锤和钢钎等简单的工具,每天“挖山不止”,进行国防施工。当听说不少官兵为了战友的安危,争先排除哑炮或顶住塌方的石块,献出了宝贵生命时,所有的记者和工作人员的心灵被震撼了,都流下了热泪。1987年秋,贺兰山暴发山洪,7名战士为抢救被洪水困住的8名妇女、儿童时,两名牺牲,他们被驻地群众誉为“七勇士”。1991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宁夏部队,挥笔题词:“继承延安优良传统,当好贺兰山卫士”。20多年中,几代官兵以共和国军人的忠诚和青春的年华,铸成了贺兰山钢铁长城般的屏障,近百名干部战士长眠在这里。如今,官兵们培育出的 “贺兰山精神”,至今在宁夏,乃至全西北部队中弘扬。
呵呵,从小长大的地方,那里藏有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好怀念曾今在那里的日子,石炭井的天空永远是那么的蓝,星星永远是那么的亮。 好久没有回去了,以后有机会了一定回去好好转转。 好想回去好好爬爬山啊!好想回去看看那里明亮的星星......好想......好想...... 仅以此篇日志献给,曾在石炭井的朋友们,你在他乡还好吗?无论你们现在身处何地,我都衷心祝愿你们快乐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