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爱军:湘煤情 师生缘 | |||
煤炭资讯网 | 2014-2-20 11:22:57 散文荟萃 | ||
像慈母呵护着幼儿,你温暖的胸怀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像春笋滋润着嫩苗,你洁白的乳汁哺育着一批批钟情于你的优秀儿女!我亲爱的湘煤,你风雨兼程走过了五个春秋岁月,你迷人的风采让我执着不变,你广阔的舞台让我的心永远与你在一起!多少次总想与你倾诉心语,多少回总想向你表示由衷感激。
今天,在您迎来5岁生日的喜庆日子里,我终于开启了尘封的记忆,按捺不住心中那涌动太久的激奋,向你说句心里话,谢谢你,湘煤,是你让我放飞梦想,是你给了我知识的源泉,给了我希望,给了我追求事业的动力与信心,给了我发展事业的平台与动力。上世纪85年,我们”家转非”随着父亲迁家来到煤矿这片热土地,从此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期内,每次展读散发着浓厚墨香味的《湘煤集团报》时,我就被副刊版‘情系湘煤’“牛马司矿业杯纪实散文大赛”的一篇篇美文感动着,内心久久难以平静,激动之时,我这位“老作者”也激情拿起笔想说说我心中对煤矿的故事。日前,在拜读王金星老师在《中国煤炭报》,《煤炭资讯网》同时配图片发表的题为《割舍不断的煤矿新闻情结》文章后,心中更有一份感动,在佩服他这些年来对新闻事业的一份热爱与执着敬业精神的同时,以感恩的心情油然而生启开了师生相识的记忆匣子…… 从学校出来后刚走出校门的我,怀着理想来到煤矿从事一线采煤工作,开始了我的新的生活工作与生活.这些年来,我从事过矿井一线采煤,共青团及宣传工作,不管是在矿井800米深处或企业的生产车间,还是机关科室,我都是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心血与智慧,在这块土地上勤劳耕作。 在煤矿这片热土地上,有不少亲朋好友帮助激励我成才,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心中最难以忘记的是王金星老师扶我走上写作之路的恩泽。从小自己就在编织一个多彩的梦.要想成为一个作家与记者,一直朝着这个梦想努力笔耕,后来终于在湘煤这片热土上圆了“记者梦”。我与王金星老师的投缘追溯到21年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己参加工作时,我记起第一次接触到《白沙工人报》的时刻,刚刚工作时,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当看到第一份报纸的时候,捧着报纸,细细品读这精神粮食,慢慢对矿山的矿工精神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报纸就成了我们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一个平台,我喜欢看《白沙工人报》,在上面经常读到王金星老师的新闻文学作品, 那时心中好羡慕冠名“本报记者”的雅称,缘于此,我慎重地“拜师学艺”,自那次以特殊方式结识了王金星老师后, 他脸庞清秀,皮肤较白,衣饰特别整洁,戴一幅眼镜有一头自然的青发,目光炯炯有神,一副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亲和力强觉得好亲切。受益于老师的教诲,当时他在煤矿宣传科工作,“投缘”认识他之后,我们就开始“零距离接触”,工作之余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谦虚地向他学习,在他的鼓励带动下, 引领我走上了写作之路.那时我从矿广播稿开始写起,到后来使自己的铅字作品在全国各大传媒体报刊上发表,有的还上了《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央级“大雅之堂”的报刊杂志,成了矿小有名气的“记者”。在热爱写作的同时,踏上了一条写作之路,从此乐此不疲一发不可收。成为驻厂矿企业报的记者后,我才知道原来企业内部报刊上的很多新闻稿、文学稿都是我们身边好熟悉的人和事,都是经过驻厂矿企业记者及通讯员采写的手笔杰作,对此,我对工矿“记者”的美称多了一份敬仰,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尤其是对企业报的那份责任感。或许是刚参加工作,再加上自己多愁善感,我喜欢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时我就开始向我们的企业报投稿,但是在投稿之前都是老师帮我修改的,在无数次的投稿与退稿间,我的一篇处女作《我多想有故事发生》终于在《白沙工人报》报上发表了,看着自己的铅字梦想,终于在企业内部报刊上开出绚丽的花朵时,一种感激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在这之后,我不断写稿,每周都在期待着新出版的《白沙工人报》发到我们的办公室,迫不及待看看最新的企业动态信息和优美文章。报纸让我感到无尽的温馨和充实、愉悦而惬意,让我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份属于自己的墨香。在自己的刻苦耕作及老师的影响激励下,几多汗水几多努力,这些年来,自己的上稿数量与质量都有质的跃升,工作岗位也有了变化,我在企业办公室做了专职的新闻工作人员,一路笔耕一路收获着,尽享这份清雅的精神食粮。他在《白沙工人报》任编辑时,在版面不断创新改版,花了不少心血与精力,使报刊更贴近企业、贴近读者。他在工作忙碌中还经常向我约稿,2003年他在《白沙工人报》开辟了“骨干作者推介”栏目,我有幸在报刊上“作客”,这对写作的我更激起了热情与动力,他不管是在原来的《白沙工人报》还是现在的《湘煤集团报》做编辑时,他都是在鼓励支持我不断笔耕写作。恩师恩重如山,他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他的师德为人、爱业敬业精神和博学多艺的才干是自己生活工作的航标,更坚定了自己扎根煤矿的信心和意志。他诲人不倦,不仅授己学问,还教己做人,使自己受益终生。这些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回想而来都是弥足珍贵的,对我影响最大、受益最深。王金星老师的教诲,他时常讲起了写稿子的写作格式,写作的技巧规范化用语,要我多看多写多学习。使自己从中获受益匪浅。这些年来,在他的激励与自己的努力,有不少作品发表,到现在有4000篇稿件作品在70多家报刊发表,不少作品获了奖,个人也19次被评为“(十佳)最佳通讯员”、“优秀作者”、“优秀记者”、“先进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如果说自己在写作上有些小收获,这与王金星等各级编辑老师的扶持与关爱是分不开的啊!他指引我与文字结情缘,在我迷茫中立志,使我步入展现才华与特长的工作岗位,并由此确立了人生的目标,他是益友亦兄长,督促我勤奋努力,不断学习争取进步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为我加油充电。每一次发表作品,都是对我精神与物质上的鼓舞,促使我不敢懈怠,努力做得最好。20多年的煤矿情愫,不仅时时萌动在从煤矿这片神奇的沃土走出的,也时时萌动要继续在煤矿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下去的煤矿子弟的心中。我想这种煤矿情结,也就是煤矿企业文化特有的精神力量之所在,这不仅时常让我激奋勇努力笔耕。 “弹指一挥间,奋战五年载,湘煤多少事,仰仗她来言”。创刊仅五年多时间的《湘煤集团报》在深度影响着我个人的同时,伴随着我一起成长,成就了我的铅字梦想:也深切地关注我们企业的发展,她尽最大的努力,不遗余力地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进行宣传报道,她是一张敢负责任敢担责任的报纸, 这使我们这些通讯员(作者)更加深爱与敬重她。随着“湘煤”这艘大船扬帆远航,这几年的发展报刊也由“单”变“专”,由“弱”变“强”,版面不断活跃与增多,版式内容不断丰富精彩,既保持了良好的传统,又不拘泥保守,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一份极具竞争力与生命力的行业特色强的企业报刊。 每当我听到我们湘煤的《我的湘煤我的家》歌曲时,我心驰神往,内心有份感动激荡情怀。情有千千结 “湘煤情 师生缘”。在湘煤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企业文化氛围特浓,通过《湘煤集团报》这份报纸,让我认识了刘俊明、黄友爱、粟婧等老师。他们在写作上不断帮助指导,使我不断学习进步。不仅给我们书写人生的梦想练笔提供了平台,提供了好的精神家园,是湘煤人的笔耕土壤。从这里看到了企业做大做强的蓬勃发展的希望,看到了湘煤辉煌的曙光,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奋,信心倍增,起生活的风帆,向理想的彼岸开拓奋进。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岁月作证,在悠悠岁月里,最难忘怀的是与我一起成长的湘煤情。不管身在何处,都铭记我是湘煤人。2001年我在《中国建材报》任新闻记者时,我外出采写新闻稿件时,当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说是煤矿。他们都会投以羡慕的目光,他们悉知煤矿上经得起风吹雨打,不怕苦和累,富有特别能战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气魄与胆识。 弹指一挥间,湘煤走过了不平凡的五个春夏秋冬的风雨历程,你由稚嫩走向成熟,由贫瘠走向富裕强大。我的人生也因此精彩纷呈!一路有你,从接受到热爱,再到现在我已经成为湘煤一份子,我想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每一个湘煤的员工都会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对湘煤的情更难以割舍不下,就像一个渴望光宗耀祖的孩子,希望能给所有关爱我的老师与朋友们一份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