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沛:孔林 | |||
煤炭资讯网 | 2013-9-11 8:28:28 散文荟萃 | ||
孔林又名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墓地。初不过顷余,后经历代特别是明清两次增广,面积达2平方公里。林周筑有围墙,前有至圣林坊及二道林门。门内有一南北林道,长1266米,宽44米。 公元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2400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坟冢已约10万余座。不少墓前建墓碑、墓表,有些建享殿、立石坊、置石仪。是我国现有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宗族墓葬地。林内现存石碑4千余块,树近10万株。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怀着对孔子的崇敬,我们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去拜谒,首先看到的是万古长春坊,位于孔林的林道上,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精美图案,气势宏伟,造型优美。坊前的林道上栽有古柏,有的已经枯萎,枝丫撑向空中,象历经沧桑的老人手臂。
向着林道前走,就到了孔林的第一大门——至圣林坊。至圣林坊始建于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大门牌坊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添建,清雍正年间改称“至圣林”。坊木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绿瓦顶,长11.35米,宽4.40米,上雕“至圣林”三字。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镌的石狮一对,非常古典壮观 。
检票进入大门,可以步行,也可以乘车。我们选择了乘车参观。车子经过长约400米的神道,神道两侧整齐排列着苍桧翠柏,两旁围以红墙。神道尽头为孔林二门,门额石刻篆书“至圣林”三字,系清雍正十年(1732年)敕修。过二门经洙水桥。洙水,原为西周鲁国故城的北墙外护城河,后成为泗水的分支合流,在曲阜北形成洙、泗二水,因孔子当年 讲学于洙泗之间,故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随着孔林的扩建,洙水部分河段被圈入孔林内。孔林内有洙水桥三座对称而设,中桥拱起如虹,前有“洙水桥”石坊,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桥上“洙水桥”三字乃明代权臣严嵩所书。
旅游车带着我们在林内弯弯曲曲的小道上转来转去,两边的坟茔密密麻麻,有碑的、无碑的、豪华的、简陋的到处都是,据说有十余万座,包括孔家的后裔与改姓孔家的子孙,真是个坟与鬼的世界。不过,碑上书法各异,也是碑林瑰宝。小道两旁,树木深深,有名的、无名的、高的、矮的,遮天蔽日。奇花异草,比比皆是,真有“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的感觉。据统计,孔林内现已有树木10余万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车子在一个牌坊前停下,导游给我们讲,这是于氏坊。除孔子之墓外,就算这座墓规模宏大,这是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即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为妻。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后来车子又带着我们观看了孔子第76代孙袭封衍圣公孔令贻、因著《桃花扇》而名的清代戏剧家孔尚任之墓等。
车子停在了圣人孔子之墓旁。我们一行人下车拜谒。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据查,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卒后葬于此。墓前有二石碑,前为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黄养正书,后为元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立。我们在墓前进行了跪拜。孔子墓的左边为其子“泗水侯”孔鲤之墓,前边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伋之墓。据传此种特殊墓穴称之为“携子抱孙”布局。
孔子的墓前方名为“享殿”。五间九檩歇山黄瓦顶,前出廊,长24.18米,宽13.18米。明弘治十年(1494年)始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1977年重建。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 中有“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等诗句。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殿内召开过军事会议。
享殿前的甬道两旁,有四对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称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用以守墓;角端,也是一种想象的怪兽,传说日行1万8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翁仲,石人像,传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均称翁仲,用以守墓。两对石兽为宋宣和年间所刻,翁仲是清雍正年间刻制的,文者执笏,武者按剑。
说起翁仲,还有个故事,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他来到这里,看着石碑、石人、石马,乾隆为了考察一下随从官员的学识,指着石人问身旁的一位翰林:“那石人叫什么名字?”这位翰林一时记错,连连说道:“仲翁。” 实际上,石人名叫翁仲,他本是秦代一员猛将,身长一丈三尺,曾出征匈奴,屡建奇功。死后,秦朝铸石像以纪念他,后代就称石像为“翁仲”,而“仲翁”是叔父的别称。
这位翰林不知是真的分不清“翁仲”与“仲翁”,还是情急之中的口误,乾隆可是一位很爱挖苦人的皇帝,马上写了一首打油诗: 翁仲何尝是仲翁?可知当年少夫功。 如今且莫为林翰,贬去江南做判通。 乾隆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等词序换成“夫功”、“林翰”和“判通”写入诗中,既押韵又诙谐,倒是十分机智。
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而作的词序的相互调换,这种修辞手法叫“序换”。序换可以是紧挨着的两个字、词或词组的位置互相对调,也可以是间隔着的两个字、词或词组的位置互相调换。从此这位翰林就被免官降职。
在孔子墓的左前方有三亭,是宋真宗、清圣祖和清高宗来此祭孔时停留之处,叫作“驻跸亭”,也就是皇帝临时休息之所。 墓南二百米处的亭殿后,有子贡亲手栽植的楷树遗迹和“子贡庐墓处”。相传,孔子死后,弟子们带来各自家乡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孔林内树种很多。子贡所植楷树在明代枯死,仅存树桩,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另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我们看之,图像依稀可见,摸之碑上干下湿,似乎子贡及弟子们还在为师哭泣。
参观完孔林,我们乘车而出。我们不会忘记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象征,它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 川煤芙蓉新维煤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