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平:川南叙永豆汤面 | |||
煤炭资讯网 | 2013-7-18 18:58:43 散文荟萃 | ||
一位朋友从深圳市到泸州叙永县来玩,一下车就指名要吃豆汤面,“你那么远来,怎么一来就吃面呢,是不是故意为我节约?” 我有点为难地说。
他笑笑说:“我是美食家,喜欢没有吃过的东西,早听说叙永豆汤面,是川南著名的小吃呢!”“好吧!但不要说我慢怠你哈!” 我带他到春秋祠旁边的“春秋面庄”,朋友点了二两豆汤面,五元钱,我陪着他吃豆汤面。 到叙永县工作已两年多了,我只吃过一次,感觉味道太淡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吃过。 看着朋友吃得津津有味,还边吃边说:“巴适,果然名不虚传!” 我没有急着吃,先看热气腾腾的豆汤面,再闻一下,感觉OK!然后再仔细看,一碗白净的清汤,漂浮着青色的小葱和肉粒,粑豌豆堆在柔软的面条上。最后用筷子慢慢地搅拌着,顿时,香气四溢,口中生津。 此后,我每天早晨都到春秋祠旁边去吃豆汤面,尤其是去感受喝汤的愉悦,滚烫的鲜汤,从嘴唇到舌尖,从舌根到喉咙,再到胃里,热乎酥心,不摆了,没细心品过豆汤面的,是体会不到那种感觉,喝完后,一上午都觉得口有余香,神清气爽。 一次,在春秋祠里和叙永的朋友喝茶,一提起豆汤面,他们露出自豪的神情,像是他家的祖传,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我得知豆汤面创始于清朝,是叙永县的范昆云。在宣统年间,范昆云上午卖搭搭面,下午卖豆汤面。到民国时,把豆汤面的烹制技术传给了儿子范绍岑(又名范春)。1927年,范春自立门户,在扬武坊(今春秋祠附近)百货大楼处开设面馆,主要经营豆汤面。1916年护国军总司令蔡锷将军、驻叙永忠烈宫(今县人民医院),随秘书岳选青去正街“永宁美食”吃豆汤面。完后,蔡将军留言:“热热乎乎,便宜可口”,至今传为佳话。 时间长了,我便和“春秋面庄”的老板娘熟了。老板娘四十多岁,虽徐娘半老,但也风姿绰约,手脚麻利,请了两个人做帮手,每天早晨面庄里人来人往,座无虚席。 一天早晨下大雨,吃面的人不多。老板娘问我:“兄弟,你怎么只吃豆汤面,不吃点其它的呢?”我边吃边笑着说:“你的豆汤面好吃呀,是怎么做的呢?” 老板娘一听夸她的面好吃,精神来了,站在我面前如数家珍“兄弟,叙永豆汤面的制作、原料和配料都很讲究,面条是有碱水面,分为细面、宽面和二叶子。用面粉、水、食用碱加工制成,选上等的大白豌豆用温水泡透,再用小火炖粑、不脱壳为好,起锅时加入一定数量的食用盐和食用碱,使大白豌豆有一点底味和碱香味。 “ 你的绍子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那么香呢?”我边吃边问。 “是用半肥半瘦的鲜猪肉切成筷子头大小的颗粒,铁锅先烧热,放点油,把切好的肉炒香,再放适量的甜酱,用小火炒成脆绍,加高汤回软。”老板娘边说边端绍子给我看。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不全用瘦肉、牛肉或其他肉呢?” “如果全是瘦肉,炒过不香,且肉硬难嚼,如果用其它肉,那就不是正宗的叙永豆汤面了”老板娘说。 旁桌有位老大爷接话说:“叙永县是豆汤面的创史地呢, 1983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叙永时,也亲自品尝了豆汤面,只要说起叙永豆汤面,那是家喻户晓,众所皆知哟!” 看着我要吃完了,老板娘接着说:“你吃的这碗豆汤面,底碗中先放入适量的酱油、胡椒、味精、葱花、猪油和一勺滚烫的高汤,高汤用猪大骨,土鸡,火腿等熬制而成,面条下锅用开水煮飘,熟后起锅,装入先打好底味的汤碗中,加一勺肉绍斜盖在面条上,再一勺粑豌豆一半盖面条上、一半盖在脆绍上,整碗面清亮干净,清淡可口,老少皆宜。” 老板娘指着餐桌说:“你看,我还配了糊海椒面、醋、盐、味精。客人可根据自己口味再调和,叙永豆汤面的特点:味鲜,利汤爽口,豌豆颗粒如珠,粉味十足,碱香味美悠长。” 我走出“春秋面庄”,路过春秋祠,回味着豆汤面,它不全是因为味道好吧?这一碗面的学问还大着呢!清汤白面和翠葱,喻意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味道清淡喻意要淡泊以明志吧!妙哉,叙永豆汤面!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威达公司纪监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