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爱军:多写些让编辑眼睛发亮的稿子 | |||
煤炭资讯网 | 2013-5-2 14:21:44写作 | ||
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对于写稿投稿,尤其是向中央、省部级报刊杂志投稿,没有过硬的东西及让编辑眼睛发亮的东西,你发稿中稿率相当难的。因为新闻不像文学作品,可以慢慢构思慢慢写作慢慢磨,写作力求快,发稿、采用亦求快。编辑拿起稿子,扫一眼基本上就可以定生死。只有那种在3秒钟内让编辑眼睛发亮的稿子,编辑才会决定留下来,稿子也才会迅速见诸报端。
作为通讯员,要想多上稿、快上稿、上好稿,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多深入调查,扎实采访掌握第一手新闻素材,多写一些让编辑眼睛发亮的稿子。那么,什么样的稿子能在3秒钟内让编辑眼睛发亮呢?根据笔者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体会,以下五类稿件最能容易吸引编辑目光: 一是“新”。这有两层意思:一、内容新。即抓住了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注目的东西,反映了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新动向、新趋势,题材重大,或有新意。二、时效性强。刚刚发生的事,至少是当天发生的事,当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你的稿件就传到了编辑部,以快制胜。 二是“奇”。好奇是人的本性。小孩经过商店,看到橱窗里的模特光着膀子,感到好奇。老人走进公园,看到过山车上下翻滚,感到好奇。西方人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无疑是有道理的。反常的事,异常的事,不容分说,谁都感兴趣。 三是“巧”。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新闻也讲究一个“巧”字。当然这种“巧”,并不是指生活中的偶然和巧遇,而是指新闻立意和写作的角度要巧,甚至说要“刁”。一座大山,你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像是绝对不一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代诗人苏轼其实早就给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四是“活”。俗话说:“吃鸡吃叫,吃鱼吃跳”。鲜活的东西总是受人喜欢,新闻也是这样。新闻界有句行话,叫“不到现场不写稿”。这“现场”,就是“活鸡”、“活鱼”。尽管材料中也能挖出新闻,但不到现场是绝对挖不出鲜活的新闻来的。只有从生活海洋里刚刚“捞”出来的人和事,才会真正打动编辑的心。 五是“深”。新闻有两种境界,一是快,二是深。快以时效取胜,深以思想取胜。媒体需要时效性很强的动态新闻,也需要有观点有思想的思辨性报道,你提出了别人还没有想到、或想到了但还想得不透彻的观点和看法,你的稿子就会吸引读者吸引编辑。现在媒体时兴深度报道和专栏文章,其目的就是给人一种“深度”。 一篇报道,如果要让编辑看中,首先当然是稿子要好。如果有了“新”、“奇”、“巧”、“活”、“深”这5个方面其中的一点,就会让编辑眼睛发亮。有两点、三点,编辑的眼睛在3秒钟内立刻就会发亮。俗话说:“一俊遮百丑”,有了“新”、“奇”、“巧”、“活”、“深”,其他的如文字、结构、标题等,好与丑一切都不在话下了,编辑是会帮你修改让其锦上添花的。请相信,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编辑都是不会舍得扔掉好稿的。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采写新闻也是这个道理。你付出多少,收获就会有多少。你用了心,倾注了心血,稿子投出去,编辑是不会埋没好稿的。多写些让编辑眼睛发亮的稿子,对自己是提高,对编辑也是尊重,读者还会感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