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疆电入川”打造西电东送新支点 | |||
煤炭资讯网 | 2013-3-6 8:10:10领导访谈 | ||
近两年,随着水电项目的集中投产和自身需求的不断攀升,水电大省四川正遭遇丰水期“外送不畅”、枯水期“自给不足”的双重尴尬。为了解决这个正在不断放大的问题,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带来了“一进一出”两份特高压建设提案,力图通过大电网化解四川水电“丰余枯缺”的矛盾。 中国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报: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建成和在建的4条特高压线路中有3条始于蜀地,它们仍无法满足川电的外送需求? 王抒祥:四川水电的外送需求可以说是既旺盛又迫切。基本的矛盾是,这两年,包括向家坝、溪洛渡、锦屏和官地等一大批水电项目大规模集中投产,相应的电网建设却未能及时跟进,导致丰水期只能被迫弃水,十分可惜。 目前四川已获得核准和取得路条的水电项目总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预计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平均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千瓦的水电投产,而你提到的那几条特高压线路,包括已投产的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乃至在建的溪洛渡-浙西工程,都无法满足快速增加的外送需求。 我们计算过,今、明两年外送最大受限电力都将超过500万千瓦,如果负荷增长达不到预期水平,丰水期水电外送受限的情况还将进一步加剧。因此,迫切需要建设雅安—武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这条线路建成后,四川与区外电网将形成“四直六交”交直流混合外送通道格局,输电能力将超过3600万千瓦,足以应付四川富余水电外送的需求。去年11月,雅安-武汉工程已经获得了国家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局的“路条”,目前正等待核准,我们希望能在2014年底建成。 中国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报:四川枯水期的供电压力有多大? 王抒祥:早期四川在枯水期拉闸限电还是比较严重的,这与四川的资源特点,以及当时电力供应“就地平衡”的发展理念有直接关系。 四川的资源特点是“水足煤乏”,我们的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1.2亿千瓦,都是全国第一,但煤炭储量仅占全国储量的1%,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的1/7,这决定了四川以水电为主的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结构。 过去我们只能在华中地区内部进行自我平衡,但四川和华中其他省份没有任何互补性,四川水电富裕的时候,上游的湖南、湖北也不缺水,四川缺煤的时候,其他华中省份更缺,“丰余枯缺”表现得十分明显。由于大部分水电站调节性较差,四川枯水期水电的最大出力只有装机容量的40%,拉闸限电司空见惯。 后来国家电网转变了电网的发展方式,打破“就地平衡”,提出了跨区、跨省送电的新理念。2009年底,德阳—宝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在此背景下建成投产,通过这条线路入川的煤电极大缓解了四川枯水期的供电压力。近几年四川并未出现拉闸限电,德宝线功不可没。 但是随着自身经济的发展,近些年四川的电力需求不断攀升,未来枯水期的电力缺口将再次显现。我们预计到2015年,四川枯水期的缺电规模最多将达1000万千瓦,引电入川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中国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报:解决四川枯水期供电不足的老问题,疆电是唯一选择? 王抒祥:我们曾经思考过好几套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是从华北输电,但华北距离沿海负荷区很近,跟后者争电我们没有任何价位优势;还有一个方案是从西北买电,包括宁夏、陕西乃至甘肃的风电等,这个方案的区位优势比较好,但从长远看,因为价格因素,这些地区的电和煤还是会流向中部和华东地区。 疆电则大为不同,四川处于疆电外送通道上需求最大、距离最近的负荷中心,特别在1100千伏特高压技术取得突破后,输电距离和输送容量都不再是问题,疆电入川因此成为可能,而电从空中走,也可以缓解西北煤炭的外送通道的压力,让新疆的煤炭可以被运往其他更需要的地区。综合考虑后,我们认为疆电入川是最优方案。 目前规划中的新疆准东-四川成都±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功率为10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5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向四川输送电煤3300万吨。如能尽快落实,也将非常有助于国家实现新疆外送电力3000万千瓦的目标。 中国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报:四川是水电大省,也是电网大省,您认为未来四川电网在区域,乃至全国电力供应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王抒祥: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四川电网的投资将突破1000亿,预计到2015年,四川电网将跻身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电网之一,届时四川的特高压电网将成为“三华”( 华中、华东、华北)特高压同步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全国电力交换的大枢纽和电力资源配置的大平台。 将来疆电入川实现后,四川将由西电东送的起点变为支点,未来随着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得到大开发,四川的“支点”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因为西藏水电的输出,四川电网是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