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礼鹏:成长…… | |||
煤炭资讯网 | 2013-11-25 10:32:21 散文荟萃 | ||
学生时代的我们,每个学期的每次考试排名,都是显现成绩好坏的标准之一。对于考得好的来说,那是炫耀自己的好机会;对于发挥不好的来说,那就是等着批评挨骂请家长的“艰难”岁月。如今,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再次重申学校考试不能排名。也许,这一改革对于学习成绩好的来说,炫耀已没有好时机;但对于成绩差的来说,那就是一个好的信号甚至说是福音。 离开学校已快十年,回想起学生时代的每次考试、自己在班上乃至年级的排名,那是一个躲闪和回避。虽然自己不是年级垫底生,也不是“显赫”的班干部,但庆幸自己不如意的成绩还没有拉到班上平均成绩的后腿。 由于家庭的困难不能读高中,梦寐以求的大学成了我一直向往的学府,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大学梦在学生时代就破灭。 不读高中,何来大学? 就这样,在“犹豫”得不能犹豫的情况下,我“决然”选择了当时还算“保险”的中专学校,走进了自己的最高学府中专,毅然诀别了高中。 对于那个时候的中专,也许算是穷人家的“保险柜”;对于我来说,兴许还能达上所谓分配的“末班车”。然而,在进入中专学校读书后,随着“包分配”教育体制的打破,每当毕业季节,看着师哥师姐们在为各自的前途忙碌奔波时,一颗曾经积极向上的心碎了。没有了分配,“保险柜”已不保险,师哥师姐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泄气?退学?还是一如既往学习?摆在自己面前的路,不知如何走。 惆怅之际,知道学校一个同乡来的学长很是喜欢看书,在与他闲聊后得知,他的家庭同我一样。为了家里省钱,更为了充实自己空虚的中专学习生活,他与成人高考插肩而过,在校园的角落里读自学考试书籍。他告诉我,自学考试虽然都以60分为合格标准,但如果没有时间翻阅自考书本教程、没有细心细致、没有下苦功夫,那考合格一颗豆很艰难,并且考毕业一个专业至少要考十几个科目。他还告诉我自考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自考,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证含金量高于成人高考、函授,仅次于全日制高等教育下的毕业证。但大多数选择读自考的人,都是想增长知识、或者说是想圆大学梦的穷人子弟。经过他的介绍,我了解了自考的真正含义。 我没有犹豫,在他的指引下,我到书店提前购买了自考书籍,在他的指引下像他一样起得很早,在宿舍床铺上或校园角落里看、记、背……,日复一日、付出终有收获,在中专毕业证还没有到手的时候,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已向我招手。看着其他同学在为中专挂科补考着急时,那羡慕的眼光就直视,那种乐滋滋,也许只有“自考人”才知道。 自考,圆了我的大学梦。选择自考,充实了空虚的中专生活;选择自考,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选择自考,更为后来我在工作上知识吸纳和更新做了铺垫。 中专毕业后,面对早已打破分配工作的格局,在林林总总的中专毕业人群中,就业,犹如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就业一样艰难。也许是心理的作用、也许还沉浸在西南边陲小镇上“统招统分”的喜悦中、也许是还没有接受“打破铁饭碗不分配”的现实。就这样,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随应而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当时读中专就是“混”的来说,头脑里的“有知” “无知”竟然成了当时“敢不敢”报名的参考。现在看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于曾经考试落败的他们,通过自己的补课,现在大多成了小有名气的商人或企业家。想想昨天,看看自己, 读书,也就那么回事儿。 也许人各有志,各人理想不一、智力不一、平台不一、起跑线不一、后天的发展也就变得不一样。就自己来说,如果没有自学考试的辅助和支撑,也就没有自己自认为 “充裕”的知识。当然,就选择来讲,能在空闲之余写写画画,不可否认,都是自学考试对我的指引和帮助。自学,成了我学习工作的动力源泉;自考,也成就了我的今天。 现在看来,生活中到处都是熟悉与陌生交织、沟通和闭塞相容,社会的大学校里我们很难寻找到指引我们的导师。是啊,社会本来就是个大学堂,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也是老师。而现实工作中,每看到一些“推推嚷嚷”以百般借口搪塞的 “工作”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们都多些自学、多些思考、多谢沟通和交流,少些“不懂” “不会”甚至“不闻不问”,那不管是工作或学习,对于一个小集体,乃至一个单位、一个大企业,进步不就更大?发展不就更快?和谐的氛围不就更浓了吗?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我们不足为奇。但我也纳闷:谁生来俱会?就懂?自学,那不也是一种提高、更新和掌握知识的渠道吗? 也许他们不像我。因为我怀疑他们与生俱来就是莘莘学子的命,就会指指画画、评头论足、点头哈腰;对我们而言,本来就与“大学”无缘,认认真真学、踏踏实实干,那才是自己的命?! 学无止境…… 安慰和“犒劳”工作学习中默默学习、奉献、“自学”成长中的同伴们。 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