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感受井下 | |||
煤炭资讯网 | 2013-10-15 11:22:22 小说、故事、杂文 | ||
自从1989年师范毕业分配到煤矿工作后,就与煤矿结下了情缘,所遗憾的是由于所学专业缘故一直从事的是教育工作,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外行中的外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什么掘进头、工作面、回风巷、胶带巷、联络巷、回撤、安装、生产接续、支架、硐室等等,这一大堆专业名词、工作流程听得都很少,根本谈不上区分,真正涉入煤矿,还得从到建庄矿业公司工作后说起。
2011年6月到建庄矿工作,圆了我人生的梦想,一是自己的所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矿上效益好收入高可以帮我摆脱家庭重负,初到矿上,一纸空白,一切从头学起,起早贪黑、默默无闻,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对办公室的大小业务基本能做到令领导满意,但对井下的作业环节、工作流程认知太少,写材料时深感头痛,带有闭门造车、凭空想象之意,我也曾想一个人到井下看看去,看看现代化矿井到底是什么样子,井下工人的工作情况,因为我知道,一个人从事煤矿工作不下井不是一个合格的煤矿职工,正好一次偶然机会,几个领导说带我去井下看看,带着好奇心我第一次做好了下井的准备,在领导们的指导下,我穿上作衣、雨靴,围上毛巾,戴上安全帽、还有如同防毒面具一样的口罩,领导们照顾我,还特意给我发一瓶水,然后到充灯房领取矿灯、自救器,再到信息站领取皮带,匆匆忙忙武装起来,安全确认完毕后签字下井,第一次我们是从主井口下去的,一级一级的台阶,也不知有多少,只是看到每个皮带架子都有编号,听说是煤从这里运到地面的。跟着领导们边走边听边问,时不时有人喊我一声,“跟上,不要跑丢了”,简单一句话,如同家长对子女的叮嘱,暖意洋洋。走了几千米皮带巷,看到几个清煤泥的工人,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还不忘给我们敬礼问好,使我感受到了煤矿工人纯朴善良的一面。休息之余,有人开玩笑说我“三违”,原来我的自救器带反了,原来我才知道自救器有反正,一切都有要求,就连如防毒面具一样的口罩,别人不说很有可能不会带,第一次下井可以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入井前的准备,学会了这一身行头如何能带到身上,也看到了井下巷道的面目,看到了地鼓的样子,可以说第一次有收获,只是皮毛而已。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正好矿上开展“百安”活动,对我们非生产口人员有明确任务,每月下四次井,开展“零点行动”,这次我们下去坐的是无轨胶轮车,是防爆的,听说比“奥迪”车还贵,在技术娴熟的司机的操控下,来到了指定地点下车,步行一段路到了掘进头,一片漆黑,工人们在打锚索、钢带,用铁网把巷道固定地像一个大铁笼似的,现场指挥的、施工的、负责安全的,一切秩序井然,有人开玩笑地说,我们掘进队就像是老鼠打洞一样,众人大笑一场,一切疲惫随之烟消云散。笑声过后,我感受到了煤矿工人乐观豪爽的一面。 感受深的当属采煤工作面了,第三次下井我随同其他部室去103工作面检查,快到工作面时,一排排设备摆放在胶带巷上,他们给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设备列车”,听说是工作面边推采,“设备列车”边移动,不经意间到了工作面,100多架支架如同一个个擎天大柱一样,威然耸立、气势恢宏,硕大的采煤机在工人师傅的操作下就象是一个听话的孩子,锋利的刀片把一座座煤山如同切豆腐一样,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地面,庞大的支架在他们的操控下错落有致地向前移动,什么端头支架、过渡架、前溜子、后溜子、如何放顶等等,临别之时,我还没有理清。不过这一次使我感受到了现代化矿井的魅力,感受到了煤矿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三次井下之行,每次感受均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看到了长年奋战在千尺井下的煤矿工人,所从事的职业的神圣和伟大,体验到了他们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与勇敢,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是人世间开采光明的人,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陕煤蒲白建庄矿业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 王斌 联系电话:18291124975 写稿时间:2013年3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