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新委员做客红网 盘点湖南煤矿安全“家底” | |||
煤炭资讯网 | 2013-1-30 7:51:33领导访谈 | ||
![]() (1月29日,省政协委员、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陈国新做客红网“实干2013”湖南两会嘉宾访谈室。) ![]() (红网专题:实干2013)访谈视频:“实干2013”:红网专访省政协委员陈国新 红网长沙1月29日讯(记者 曾小颖)曾经遍地井口、隐患不绝的湖南煤矿,安全形势正迎来“历史最好时期”。1月29日,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陈国新做客红网“实干2013”湖南两会嘉宾访谈室,与网友解读湖南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2012过了,事故率降了,可煤矿的安全生产是长远的事,容不得丝毫懈怠。陈国新称,不出事故得做好每件事,出事只要做错一件事。 湖南煤矿安全“底子薄,进步大” 从毕业起就一直与煤矿安全打交道的陈国新委员,最初是煤矿技术员,后从事煤矿安全监察管理工作。去年4月,来湘任职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说起湖南煤矿安全的“家底”,陈国新以底子薄、进步大来形容。2012年,煤炭年产刚过8000万吨的湖南,却有着991家煤矿,其中年产9万吨及以下的瓦斯突出矿井就有247座,占全国总数的43.4%,瓦斯隐患居全国首位。可就在2012年,湖南全省煤矿发生事故73起,死亡136人,首次降到150人以下,创历史最好水平,事故总量、死亡等指标均下降四成以上。 这样的进步是在一个很薄弱的底子上取得的——当北方的大煤矿里井下矿工操作着全自动的采煤机时,湖南大部分煤矿才年产几万吨,全靠人工挖煤。陈国新称,较之产煤大省,湖南煤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差,规模小,先进技术装备的适用难度大,推进正规开采难度大。除了超过四成的煤矿是高瓦斯甚至瓦斯突出矿井,还有近60%的矿井受水害威胁严重。此外还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279处,开采煤层易自燃和自燃的矿井有329处。 安全其实靠“软件” 有人担心去年煤矿事故显著下降势头能否保持。对此,陈国新称,除了坚持加大“打非治违”和监察执法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外,解决湖南的煤矿问题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以及整顿重组小煤矿,从根本上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这些并非空言,而有着实实在在的政策设计。以推行煤矿机械化为例,陈国新解释,这并非仅仅是减少井下人员来保障“少死人”。提升煤矿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将淘汰落后的工艺和人员,促使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保障安全生产。同时,煤矿要上机械化采掘就得扩大规模,现在湖南典型的小煤矿不足以承担机械化,推行机械化将助推煤矿整合扩大规模。 访谈中,有网友发问,是否为矿井配备了更先进的救生设施来保障矿工事故时顺利逃生。陈国新特意加重语气强调,安全生产不是用逃生和救援设备来保证的,而是靠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从安全规程等“软件”来保障的。 尽管在湖南的煤矿,从矿井设施到矿工身上再到应急救援,都已装备有逃生和救援设备,湖南省内企业还率先研发生产了救生舱等先进设备。但陈国新希望,煤矿企业和矿工们,都会用它(救生设备),但都不要用到它。 (原标题:陈国新委员做客红网 盘点湖南煤矿安全“家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