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沛:崂山(美丽自然之五) | |||
煤炭资讯网 | 2012-8-4 10:06:08散文荟萃 | ||
说起崂山,我是在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作品里和一些电影中知道和熟悉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一行人去了一趟崂山。
旅游车在蜿蜒的道路上行驶,右面是一望无际的黄海,浪涛卷着海风一浪高过一浪地涌向海岸,撞击出诗歌一般的声音。左面是峰峦叠嶂的山峰,层层翠石犹如一个个垒叠的元宝,缝隙间长满了高高矮矮、粗粗细细的松树,山风吹过,似乎吟唱着舒缓优美的歌曲。导游介绍: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名山第一”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理解为泰山云高莫测、大方稳重、文化聚鼎、皇气冲天;崂山为雄山险峡、山海相连、水秀云奇、山光海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正当导游滔滔不绝地讲解时,我们已经到达了景区,下车,踏上了用木板或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看着一边碧海连天,惊涛拍岸;一边青松怪石,郁郁葱葱,顿时感到心胸开阔,气舒神爽。难怪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看来却有来由。历史上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寻找灵丹妙药和长生不老之法。真不愧仙山琼阁。导游边走边说: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1982年,崂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11年1月14日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谈笑间,我们已到了崂山大门,新的大门是前几年才修建的,导游给我们讲解一番,说进左面门为平安门,进右面门为发财门,大家都蜂拥而入,反正都是好门。进入大门往前走,就是太清宫了。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道场。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真是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我们在三宫殿前,导游叫我们焚香跪拜,道教有讲究,男的抱拳,左手为上,女的抱拳,右手为上,紧握一炷香,对着神像三拜,然后直走至焚香处,恭敬插上香,握着拳又从途道原路返回。 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另一株名叫耐冬,就是山茶花,在青岛都称其耐冬,大概是它不畏寒冷之故吧。耐冬是青岛市的市花。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最出名的耐冬是崂山下清宫里的一棵,她就是蒲松林笔下的“绛雪”。这株山茶,高8.5米,干围1.78米,树龄约700年,是世界少见的大山茶。冬春之际,满树绿叶流翠,红花芳艳,犹如落了一层绛雪,与不远处一株白牡丹相对开放,甚为壮观。蒲松龄构思出《香玉》,这则故事写一黄姓书生在太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与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日恸哭,凭吊时又遇山茶花所化的红衣女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终于感怀动容,便使香玉复生。黄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也相继死去。 这段人鬼未了情的故事,使得这棵耐冬名气大振,也使我们游客为之动容,纷纷照相留念,回味那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太清宫附近名胜有神水泉、龙头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宫,据说偶尔还可看到“海市蜃楼”奇景。崂山上清宫附近景色也很好,多奇峰异石,古树清泉。崂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名泉胜水是崂山一大特色,巨峰顶上的“天乙泉”、太清宫的“神水泉”、上清宫的“圣水洋”等都是崂山名泉。崂山的特产矿泉水,有人誉之“积年之疾,一饮而愈”。 我们在三清殿,看到一颗两千年左右的龙头榆树,斜着撑天,活像一条腾云驾雾之龙,大家抚摸龙树,合影照相,都想给自己及家人带来好运。在神水泉井,导游叫我们把硬币慢慢地放入水中,硬币浮在水上,不会下沉。此举并非神功,实际是利用了水的张力,因此而不会沉底。在宫殿旁的一堵墙边,导游给我们讲这就是崂山道士穿墙的地方,并非真能穿墙,只是蒲松龄在写作之时,恰逢一道童送茶过来,影子印在了墙上,误认为道童穿墙而入。现在穿墙有两种结果:一是人进医院;二是墙壁倒塌。 游完了主要殿堂,我们又到了八水河景区,“海上名山第一——崂山”的大字在山壁非常醒目。照完相,大家沿着山路往上攀登,途中的风景尽收眼底,留在了相机里。到了平安桥,满桥都是连心锁,我想这也许是现代人的浪漫和形式吧,真正的连心不在锁而在心,锁连而心不连则虚情假意,心连而锁不连则真情实意。前者不惜,后者难得。当然是锁连心亦连最好。平安桥的上面就是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据传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崂,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周至元有诗赞曰:“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阳不忍归。”可惜我们来不逢时,因多日没有下雨,既无瀑布,也无龙潭,留下了观景之遗憾。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看更多的佳境,只得半路折回。但我们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崂山的风景是看不够也看不完的,留下遗憾的美更使人回味和追求,等到有机会再来圆梦吧。 崂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特别是故事和传说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历史,我不得不写上几句,表达自己游历的心情。《崂山》:忽闻海上有仙山/秦皇汉武求灵丹/海风时时诵碧波/松涛阵阵唱青山/层层楼宇筑天际/步步传说撒山峦/得居神州仙境处/不回人间亦心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