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沛:刘公岛(美丽自然之十三) | |||
煤炭资讯网 | 2012-8-27 23:50:36散文荟萃 | ||
到了威海,必然要去刘公岛。我们登上了一艘船,大约20分钟就到了岛上。在船上看,威海的市容尽收眼底,海面上到处是大小船只,还有军舰,非常壮观。
上岸后,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船锚的大型标志,真有海与船的味道。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1985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刘公岛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区”。国家5A级风景区。
说起刘公岛,还有些传说和故事。据旧志记载,元代名刘岛,亦名刘家岛。大约在明代始名刘公岛。
相传在数百年以前,有一条来自江南某地的商船,在海上突然遇到了大风,狂风卷起巨浪,无情地扑向商船。船上的人们奋力地与风浪搏斗,祈望能找到一处可以躲避风浪的地方。然而船正航行在大海之中,四周没有陆地,也不见岛屿,到哪里去找可以避风的地方呢?人们失望了,纷纷祷告苍天保佑。但无济于事,风越来越猛,浪越来越大,船在风浪中颠簸,一会儿被掀到浪峰之上,一会儿又被抛入浪谷之中……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几天几夜过去了,风浪仍不见停息。船上的桅杆被风吹折了,舵也被浪打歪了,船失去了控制,象一片树叶在海面上漂浮。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没有了,艄公们筋疲力尽,垂头丧气地倚在舱板上,任凭船只随波逐流。天色又渐渐地黑了,月亮渐渐升了起来,只见天海间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只有风浪依旧在夜幕中呼啸着。
突然,在绝望中,不知是谁惊叫一声:“看,前面有火光!”众人忙起身寻找,果然在黑暗的前方有一点微小的火光闪烁,在风浪中时隐时现。有火光,就有人,就有希望。众人顿时精神抖擞,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拼力将船向着火光划去。渐渐地,火光近了,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出前方是一个岛屿,那火光就在岛上闪烁。终于船靠岸了,艄公们下船寻着火光走去,不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一栋房屋,窗前亮着灯光。艄公们急忙上前敲门。片刻,门开了,一位老翁出现在门口。众人一边打躬作揖,一边诉说他们的遭遇,要求老翁能施舍一些茶饭。老翁爽快地答应,并呼一位老媪出来与众人相见。众人随老两口进屋后,发现屋子里虽不算宽敞,却十分古朴可亲。老翁一面安排众人歇息,一面吩咐老媪生火做饭。只见老媪从里屋挖出一碗米,洗好后倒进锅里。众人见了,心里在嘀咕:“区区一碗米,怎能解众人之饥?”艄公们虽然饥肠辘辘,却又难于启齿。不一会儿,饭熟了,老翁招呼大家吃饭。大家随吃随盛,饱餐一顿,锅里的饭却不见减少。众人心里暗暗称奇,但也不便询问。 饭后,艄公们感激不尽,向前拜谢道:“救命之恩,永志不忘。不知此为何地,老丈贵姓?”老翁笑答道:“此为刘家岛,老朽姓刘。”说罢,又取出一袋食物相赠,并送他们回船休息。
次日天明,风息浪小,红日高照。艄公们又上岛取水,寻遍全岛,却不见昨夜的那栋房屋,也不见老翁老媪的身影。但见岛上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众人这才醒悟,皆曰:“我们大福,遇到神仙了。”
后来,这条船再次经过这里。艄公们又上岛寻找,岛上依然是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但仍不见老翁老媪和那栋房屋。为了纪念刘公刘母的救命之恩,众艄公集资在岛上修了一座刘公庙,庙内祀刘公刘母泥塑双象,以表示纪念之情。刘公庙建成后,来往的艄公船夫们每经此地,必上岛进庙祈祷。从此,刘公庙的名声越来越大,该岛也逐渐被称为刘公岛了。
另一个故事就是说海里的龙王修建龙宫时,由于人手不够,在岛上抓了 一些村民去帮忙,村民们怕修好龙宫后就会被杀,回不了家,于是就把五彩石撒在岸边,以此告诉家人消息。后来龙宫修好了,龙王认为大家建宫有恩,就把大家放回家去了。这些回家的村民在龙王那里学到了手艺,回家后努力修建自己的家园,又加之沾上了海里龙宫的灵气,因此刘公岛四季常青,风景优美,后来被人们称为“海上桃源”。
顺着岸边走,就到了“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中科院院士彭一刚教授设计,该建筑构思大胆,造型独特,创造性地将象征北洋海军舰船的主体建筑与巍然矗立的北洋海军将领塑像融为一体,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1994年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馆名。
我们一群人在导游的带领下进馆参观。该馆以《甲午战争》为基本陈列,共展出珍贵甲午战争历史图片650多幅,复制了大量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还原再现了多个超写实人物塑像场景,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场景”、“李鸿章在马关谈判场景”等,开辟国内首个“黄海海战”3D影视厅,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再现“威海卫保卫战”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还有大量反映甲午战争的巨幅油画和巨型雕塑。整个展馆分为“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这五个部分。该馆陈列展览由国内著名的鲁迅美术学院艺术装饰工程总公司高水准设计、制作,综合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代表了当今陈列馆展览的最高水平,融真实性、可观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著名作家陈运和写诗《刘公岛》,称之“刘公岛 ,腐败社会的见证 ;刘公岛, 一代英烈的化身”。 刘公岛不仅是中日甲午战争纪念地,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仍然有许多海军在那里训练。
走出博物馆,顺着阶梯往上走,就到了“中华海坛”。站在海坛上,面对着平静的大海,让我们回想起百年前那场战争,日本不宣而战,先后对刘公岛发动了八次海上进攻,北洋将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北洋将士的铮铮铁骨最终也没有抵挡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最终日本攻占了刘公岛,大清国花费巨资由李鸿章艰难缔造、苦心经营十多年的北洋舰队在刘公岛前全军覆灭。至此,我们不得不感叹,甲午战败的原因,除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海权意识淡薄、海防建设落后也是重要原因,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是有海无防。
盛世华彩,四海升平。和平时期,我们也许早已忘却了百年前的战火硝烟,但历史仍在警示着我们,它带给我们的是对未来的思索。展望21世纪,开发利用海洋对我国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海防意识也逐渐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在四面环海的甲午故地刘公岛上兴建中华海坛,意在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的万里海疆固若金汤,保卫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沿中华海坛而上,就是博物院的最高点—望海楼。望海楼始建于唐代,据记载,公元698年,女皇武则天要“察巡东隅海疆”,为博得武则天的欢心,登州刺史斥巨资在近海处大造行宫骊苑,以备武则天临幸,其中以刘公岛上的望海楼最具特色。当年的望海楼高21米,后被战乱焚毁。而今见到的高约九丈,分为春福厅、夏禄厅、秋寿厅、冬禧厅四层,设计精妙。周围峰涌翠环,古朴典雅,的确是观景和思索历史的好地方。
往下行数十步阶梯,我们参观了鲸鱼馆。据说那两条鲸鱼是雌雄夫妻,同时在一个海域发现的,也算是回归故里,都是7米多长,50吨左右,人们打捞上来后,把它们做成了活标本,供人们观赏和纪念。观赏过程中,导游还让我们去闻了一下鲸鱼留下的精华,非常的香,据说是用来加工香水、香精等化妆品之用,非常珍贵。
由于时间关系,其他景点我们没有细看,只是远远地观望浏览,迅即回程赶路。在车上,我深有感触和思索,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政府腐败就会衰落。这是历史失败 悲壮的教训,也是未来发愤图强的经验。我们不会忘记《刘公岛》:仙人济世千古传/龙王耕种桃花源/甲午风云杀敌寇/中日海战斗凶顽/将士热血朝大海/英雄丹心向苍天/悲歌一曲警后人/劈波斩浪永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