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化铜川矿业公司各矿矿长谈危机 | |||
煤炭资讯网 | 2012-8-15 8:49:25头条 | ||
编者按 为了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公司年初制定的全年煤炭生产经营目标,力争完成陕煤化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尤其是结合目前煤炭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全国煤炭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煤炭需求增幅下滑,在“供求平衡、相对宽松、过剩明显、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记者集中采访了铜川矿业公司的8个生产矿井,请矿长谈管理、谈安全生产,谈各自面临的形势,谈采取有力措施,谈他们是如何增强抗风险能力,优化生产结构,调整经营策略,理性应对危机的思路和措施。 通过长时间的和矿长面对面的采访接触,矿长们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应对“寒冬”的思想准备,应对资源枯竭带来的压力,搞好安全生产,铸造文化品牌,奋力管理创新,理性地做好抵御寒冬的思想准备。 我们深感铜川这个老牌煤炭企业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为国家、为企业、为职工分忧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全局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管理思路和全局观念。 从本期开始,我们以“管理者说”为主题,刊登矿长访谈录,推动铜川矿业公司的各项管理上台阶,安全生产再创新水平。 【矿长访谈录之一】 解耀明: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理性抵御市场风险 关键词:利用老企业文化、人脉沉淀的优势,培育煤炭销售文化,建立新的煤质、煤炭销售管控体系,理性应对,抵消市场风险。 煤炭市场拐点,涉及全国,老牌煤炭企业深感危机逼近的严峻。 国家“一五”重点工程的陕煤铜川煤业公司王石凹煤矿1---6月份生产原煤66万吨,煤炭严重积压,亏损2200万元,吨煤售价从去年的450元,跌到现在的320----350元之间….. 矿长解耀明谈起王石凹矿今后的生产经营情况,一脸的无奈中理性应对越过漫长“寒冬”准备。 有价无市,煤炭生产成本倒挂 解耀明说:面对煤场落地煤堆的一天天的堆高,眼看就要超出13万吨存煤的警戒线,从矿业公司到矿上都心急如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全部心思用在了销售上,把所有的生产环节用在了提高煤质上,采取了一切能采取的优惠政策,巩固长期用户,寻找新的用户,鼓励全员销售,从工作面到运输环节,煤场的筛选、落地、装车,全过程控制煤质,使煤炭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最终的销售情况仍很糟糕。为了不影响生产,解矿长说他们和一家合作了10多年的老客户联系,解燃眉之急。客户理性的说,矿上的困难我是知道的,难处非常理解,但我把煤拉出去电厂不要。在双方协调下,客户鉴于长期友好合作的情感,只好把煤从矿上煤场买走,存在了客户的煤场,维持了矿上暂时的循环生产。而吨煤售价由年初的370元减价到329元,由于煤炭落地装运成本的增加,而吨煤生产直接成本已达到324.43元,完全成本上升到362.42元…… 解耀明,这个老牌煤炭企业的当家人,表现出迫切和无奈。 负担沉重,资源枯竭,转型方向不明朗 王石凹煤矿曾经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由前苏联设计建设的“一五”重点工程,也是唯一一家没有破产的“一五”国有重点煤矿,在已经走过5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浓厚的王石凹文化,培育了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企业精神和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形成了沉重的社会包袱。解耀明说:现在居住在矿上的职工家属还有5000多户,24000多人,在岗职工3000人,去年生产煤炭142万吨,计划经济时期7000多职工,由此形成的工伤、职业病、工亡家属抚恤金,庞大生活后勤服务设施,负担相当沉重。解矿长举例说,2010年对已经退休多年的职业病职工进行鉴定,全铜川矿业公司查出职业病老职工500人,而王石凹矿就有300人。如此沉重的负担,铜川矿业公司这些年在基础设施的改善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偿还了许多历史欠账,解决了吃水的问题,整修了道路,修建了文化广场,天然气、暖气接通到各家各户,结束了矿区长期取暖、做饭用煤的历史,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又出台政策,大病统筹外的部分全部有集团公司承担等惠民政策,为矿区切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减轻了矿上的生产经营压力,使干部职工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享受到了10年来煤炭市场持续好转,给他们在生活上带来的实惠。但是,作为一个有5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井,面临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资源枯竭的问题,严重威胁到今后的生存和发展。王石凹矿目前能形成正规工作面开采的只有4年时间,后面将要进行的残采工作面,如果眼前如此严峻的煤炭市场一直持续下去,王石凹矿承担这么大的沉重负担,不管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思考,这个矿已经没有再开采的价值了。转型是必然,也是当务之急,如何转,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调整策略,做长期“越冬”思想准备 王石凹煤矿这个受客观的地质环境限制,煤质中性的矿井,在有价无市的严峻形势的威胁情况下,和其它煤质好,发热量高,负担轻的新建矿井相比较,明显没有竞争优势。咋样应对,从主观角度采取了哪些措施,跨越这个连专家决策部门很难预测的这个漫长、漫长到底有多长时间概念的冬天,这也是对于这个老牌煤炭企业的管理体系、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大检阅,如何凝聚力量,积极应对,解矿长带领着他的团队,采取了一切能采取的措施,规避风险,做长期过“寒冬”的思想准备。提高煤质。解矿长认为,面对暗淡的外部市场,做为生产单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断提高煤炭质量,增加市场的占有份额,是煤炭企业适应市场变化,长期要做的事情。该矿建立完善了配套的煤质管控体系。比如严格控制工作面采高,杜绝冒井,增加人工减矸石工作量,将块煤粉碎掺煤等,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是煤炭的发热由4800大卡,提高到5000大卡。降低了生产成本,从原材料采购的源头抓起,对所有的上百种消耗材料,实施比价采购,控制费用开支,压缩不必要的基本建设项目,做好过长期紧日子的思想准备,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稳定职工队伍。通过清理计划外用工、解除长期不上班人员劳动合同、加强劳动纪律整顿等措施,增加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大局意识,千方百计的保证一线职工的收入不降低,各种福利待遇不减少,维护矿区大局的稳定。树立全员销售的思想,一切工作围着市场转。采取一切优惠政策,鼓励干部职工联系煤炭用户,维持井下正常循环生产,将煤炭的装运环节由过去8点上班的有效工作时间,调整为客户车辆随到随装,将过去的在煤场固定点装煤,变为用户在煤场看上那块煤,铲车就给用户开到哪里,客户和运煤司机感觉那里方便就装哪里的煤,并建立了王石凹矿煤炭运输绿色通道,工会、团委等组织通过送凉爽、设立茶水供应点等各种有效活动,慰问拉煤车司机,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使用户到矿区拉煤真正体会到王石凹矿文化魅力的感召作用,从内心留恋我还要来的折射向心力,形成具有王石凹煤矿特殊的煤炭销售文化服务体系。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有应对“严冬”到来的长期准备,对此,我们充满着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解耀明矿长如是说。 【矿长访谈录之二】 李文辉:居安思危从我做起 关键词: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去管理,不要简单的理解为谋生的工具,我们矿的工作就搞好了。 铜川下石节煤矿是一个煤气油共生,水火瓦斯俱全的超级灾害性矿井,2005年元月2日,温家宝总理就是在这个矿的800米深处,向全国发出“煤矿工人最辛苦,煤矿工人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尊重和爱护”的肺腑之言,7年之后,记者采访了这个一直处于陕西煤炭系统标杆型矿井的第三任矿长李文辉。这个标准型的山东大汉,谈到煤矿最为敏感话题“瓦斯”时,他说,如今在下石节矿谁再说瓦斯治理,这纯粹是低层次的管理。他送给记者一份刚从网上下载的秦皇岛煤炭积压的最新数据表,在分析严峻煤市的同时,李文辉矿长把话题转到了他们矿的增收节支上了。 一根铁丝,引起管理创新“革命” 下井带班,李文辉矿长将捡到了一根铁丝和一个马蹄环带上井来,由此引发了他深刻思考煤炭形势,居安思危,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在全矿范围内展开增收节支的革命。李文辉认为:高危行业的煤矿,要实现安全生产,核心问题是管理,而轴心是节约。这个矿将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作为管理的核心环节,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印记在全矿干部职工的脑海中。纸张双面打印,办公室人走灯关、景观灯根据时差,每月调整开关时间,井下生产严格利用避峰填谷的电价时差,做到所有设备不空载,各个环节规定了电耗指标,每年节约的资金都在4000万元以上,占全矿人均工资总额的五分之一。李文辉说:下石节煤矿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尤其是松软泥岩造成无法解决的地鼓,三个月就要对整个运输巷道进行拉底,平均80公分,最高时达1.5米,这样严重加大了原煤生产成本,如果不开展增收节支,安全生产上产生这么巨大的投入就难以消化,职工的收入就会受影响,就难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外部煤炭市场。大的煤炭下滑局势我们无能力去改变,在适应的同时,只有把内部潜力挖掘到最大限度,抵消市场冲击造成的不利因素,居安思危,做好长期过紧日子的心理准备,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增收节支,应对变化莫测的煤炭市场,做到一线职工的收入不降低,上缴的利润指标和各种税负不减少,不管是任何企业,这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下石节矿对井下水实施循环利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他们将工作面积水不直接排到地面,而是先排到采空区,通过采空区过滤后再排到地面,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水质达的了排放和循环利用标准,产生了客观的社会效益,节约了用水,达到绿色开采。李文辉说,他们矿一直坚持的矸石充填不升井的做法,已经由简单的节约成本,引发起了技术创新的革命,起先是把矸石充填到采空区,降低矸石运到地面对环境的污染和增加成本费用。通过增加充填厚度,密闭后进行黄泥灌浆,为降低井下煤炭自然发火,形成坚固的隔离带,减少了采空区对地面形成的塌陷,意义非常重大。 罚,从我做起 下石节煤矿的矿级领导井下包队制度,已经是搞好安全生产值得推广的老传统,历任矿长在不断创新、丰富内容的基础上,都有新突破。李文辉说:矿领导包队跟班制度非常适合下石节矿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生产管理压力大的特点,对连续实现安全生产2300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矿领导和职工的感情,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和改变干部作风上产生着实在的效果。为了使矿级领导包队不流于形式,李文辉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首先从自身做起,去年他包的综掘一队发生了一起机械事故,李文辉当着大伙的面,自罚自己3000元…… 矿领导跟班包队,罚款从矿长开刀,在全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对干部作风转变起到了很大的警示作用。他们还开展了“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解放思想,服务一线”的活动,使全矿的各级领导干部带着问题深入井下生产一线,和职工一起查隐患,保安全,提高了矿井的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他们还在新房子分配上,矿领导主动不要房。去年一次严冬的大雪天气,取暖的锅炉出了问题,矿上决定停止了全部办公场所的供暖,保证家属区的暖气不能中断,通过开门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化解了许多矛盾,纠正了干部作风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增加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李文辉认为,干部要以身作则,牢固树立服务一线的意识,如果工人想到了,干部没有想到,就是不称职的领导;上级领导要求的,我们没有做到的,就是不尽责的干部。只要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看待,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谋生的工具,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脸上有多少汗水,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在李文辉看来,增收节资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水平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只要把生产、成本、支出控制住,把系统链条建立完善,就能寻求到最佳管理的平衡点,形成杜绝浪费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增加广大职工增收节约、杜绝浪费的自觉行动,只有全民参与,互相监督,将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挂在大家的脸上,也就沉淀了各自艰辛的劳动付出。 退休职工杨某两口子都得上了非常麻烦且花钱的大病,儿媳妇看到这样的局面和儿子离婚而走,家庭顷刻到了崩溃的边缘。李文辉掌握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机关干部捐款,帮助老职工共度难关,从精神上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并从造成这个家庭经济困难的体制因素入手,将过去大病每半年报销一次的社保制度,缩短到两个月一次,基本解决了患大病家庭的资金循环问题。他们修建的西北地区煤矿最大的文化广场,一流的安全文化长廊,通过“违章就是犯罪”安全文化理念的渗透,实现了特复杂地质条件的安全生产,提高了职工家属的幸福指数。每到夜幕来临,职工家属将一天的辛劳和汗水,变成无限的喜悦,在文化广场上尽情的展示和放松,矿领导也会经常加入到职工家属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去,和职工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民情心声,接受群众监督,转变工作作风。 李文辉说:我们矿有丰富的资源,有敬业肯干、以感动中国的十佳矿工、曾经受到温总理高度评价的徐群贤为代表的领军人物,下石节矿的明天是非常美好的,下石节矿的干部职工在脸上挂满汗珠的同时,心中憧憬着美好的真情向往。 【矿长访谈录之三】 封华:一场生动的形势报告 关键词:只有固化基础管理,缩水费用支出,培育良好素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不间断的强体健身,始终保证企业在一个旺盛的状态运行,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 玉华煤矿是国家在“八五”缺煤期间确定的煤炭重点项目,经过90年代煤炭过剩时期断断续续10年的建设,如今已经成为铜川矿业公司这个老牌煤炭企业的骨干矿井,煤炭产量接近全矿业公司千万吨的三分之一,是8对生产矿井中,煤质最好,原煤制造成本最低、煤炭售价最高、上缴利润最多的台柱子,可以说,玉华煤矿是铜川矿业公司最敏感的一根神经,面临煤炭市场的变化,年轻的矿长封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克服膨胀心理,理性应对“寒潮” 封华矿长说:玉华煤矿是全公司目前最年轻的矿井,相对而言,人员少、包袱轻、煤质好、职工收入高,再加上近年来的不断改扩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一个具有全现代化的高产高效矿井,尤其是煤炭连续10年的高价位运行,偿还了建设期间资金短缺留下的许多欠账缺口,不管是井下现代化建设,还是地面生活、生产服务功能的配套,以及运选系统的保障,都能达到现代化矿井标准,是名符其实的新型现代化矿井,也是老矿区无法相比的优越条件。正是这些客观的优越条件,必然造成部分干部职工的优越心理,市场再变化不会波及我们矿。面对持续下滑的煤炭市场,煤场煤堆在不断的增高,即将到了爆满的程度,有些同志还形不成危机意识。对此侥幸心理,封华矿长已经提前在不同会议上,分析了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欧债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增幅下降,库存大幅增加,价格持续下滑,煤炭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的严峻形势。封华认为,我国煤炭市场高走势已经到了相对的临界点,煤炭严重积压,只有理性应对,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做好长期过寒冬的心理准备,力争维持正常生产和职工生活不受影响。 形势不容乐观,树立紧迫意识 封华说:我国连续10年煤炭市场高位运行带来许多盲目投资,扩张性发展,煤炭产能的集中释放,煤炭生产成本成倍增加,煤炭产业在整体的结构调整中迎接新挑战,已经成为必然,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来,我们切身感受到销售的压力严峻,不管是地销煤,还是火车运输,车辆在一天比一天的减少,虽然我们的煤质发热量始终在5600大卡以上,再加上运距短,价格还保持在每吨500元左右,目前还保持关中地区最高的价格。但是,据说全省有同类煤质的个别煤矿,吨煤价格已经降到350元左右,市场饱和,无序竞争,导致我们的库存煤已经到了临界点。玉华煤矿在全矿业公司产量最大,上缴利润最高,如果销售再这样的持续下去,必然要影响到整个公司的经济运行。所以,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任务十分艰巨,正在想办法将存块煤的场地打通,扩大煤场,维持矿井生产,这只是暂时的缓冲,解决根本问题,还是需要市场来消化库存压力,保持矿井生产经营的正常循环。面对严峻的外部市场,封华认为,全省煤炭系统只有牢固树立大销售的思想,彻底淡化黄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形成全省煤炭销售一盘棋,不做相互压价的无序竞争,把应对市场变化始终掌控在合理的范围,有效的应对市场需要,统一用价格的杠杆,调节市场的变化,这就需要政府、需要煤炭的主管部门制定办法,政令畅通,需要煤炭企业联合起来,顾大局,协同作战,一致应对,否则,靠哪一个企业、一个煤矿,应对低迷的外部市场、遏制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就显得万分的无奈和力不从心。 完善应急机制,保持企业常态化运行 在如今的玉华煤矿,人人都有过紧日子,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的思想准备。 早在6月29日矿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封华矿长很有前瞻性的分析了煤炭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讲话非常客观生动。提出了相对的应急措施,鼓舞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士气,稳定了人心。一是煤炭形势虽然严峻,我们必须面对,但是在严峻的形势下,看到煤炭工业发展的希望,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证明整个经济萧条的局面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只要宏观调控到位,随着经济的恢复增速,煤炭产大与销局面得到有效的遏制,煤炭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走出低谷循环,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二是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带来劳动力市场的过剩,一些常年在外的务工人员纷纷返乡,从事农业生产,而我们受10年来煤炭市场好转的影响,工资基数增加了,企业有了一定的积累,过几年紧日子是不成问题的。三是玉华煤矿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培育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形成了具有玉华矿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应对各种挑战最宝贵的财富,是同舟共济,凝聚力量,克难攻坚,最强势的精神力量,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扑下身子深入井下生产第一线,只要我们用智慧的力量,快速反应和应对外部市场,把全部的精力用在抓安全管理、抓市场销售、抓提高煤质上、抓民生的改善上,我们没有突不破的难关,没有战胜不了困难。四是通过我们持续不断开展的固化基础管理,缩水费用支出,培育良好素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不间断的强体健身,始终保证企业在一个旺盛的状态运行,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不在话下。 在生产销售环节上,只要我们不断的优化生产布局,疏通生产环节,狠抓原煤质量,针对不同季节市场对煤炭产品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公司出台的一系列管理办法,采取一切能采取的措施,利用长期同用户建立的友好合作的关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形成内部的应急管理体系,采取对于主要用户则提供专人蹲点、衔接服务,随时了解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对新开发的用户,提供一切的便利条件,尤其在价格和装运系统上,充分把玉华矿的管理、文化体现出来,让用户满意、让司机朋友满意。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再创佳绩。封华最后说。 【矿长访谈录之四】 李福锦:提振安全管理的软实力 关键词:条件差不是管理差的借口,机械化是徐家沟矿面貌改变的根本出路,安全生产重心越低,基础越稳。 徐家沟煤矿是铜川矿业公司旗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矿,曾经在80年代就面临资源枯竭、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生产环境恶劣等客观条件的困扰,他们在复杂条件下,牢牢扭住安全这个牛鼻子,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2460天以上,矿长李福锦说:条件差不是管理差的借口,机械化是徐家沟矿面貌改变的根本出路。 小矿也能现代化 徐家沟矿建设在文革时期,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给这个矿以后的生产遗留下诸多先天性问题,加之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开采难度增加,80年代后期几乎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如果不调整结构,就意味着破产。历任领导认为,沿用了40余年落后的炮采工艺,已经严重威胁到矿井功能的发挥,创新安全生产,只有千方百计地加大技术改造,提高现代化水平,把成本降下来,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 李福锦矿长说:徐家沟矿2008年破产后,在矿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前往河北、黑龙江、重庆对同等地质条件下煤炭兄弟单位考察,经考察论证:决定上综采设备,向科技要安全、要效益。而面临“顶板烂似豆腐渣,底板软似一盘沙”的地质条件,上现代化采掘设备无疑是个挑战,我们坚持把“资源有限、量力开采、严格管理、降低成本”的原则贯穿生产全过程中,在头一个生产周期,优势就显现出来,徐家沟人真正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煤炭回采率提高到98%以上,安全系数大大提高,重伤以上事故杜绝,轻伤事故的数量显著降低。 据该矿技术人员介绍,由于实行了科学管理,均衡开采、珍惜资源,徐家沟矿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生命至上促和谐 “我们始终坚持把安全作为煤矿和谐发展的命脉,把执行力的落实作为搞好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严抓执行力,战略引领是前提,理念渗透是关键,制度规范是基础,严抓现场是重点,问责到位是保障,干部带头是标杆。” 在谈到煤矿和谐发展时,徐家沟矿矿长李福锦如是说。 徐家沟矿把安全作为领导干部第一责任,员工第一福利,企业第一形象,不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瞄准安全“零”目标,狠抓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加大现场隐患排查力度,强化“四位一体”安全质量验收确认制度和“手指口述”操作法,从理念渗透、制度建设、落实执行,从井下一线职工到管理人员行为建立整个体系化、全方位覆盖的安全保障体系,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在安全生产执行过程中,确保人员行为“零”漏洞,生产环节“零”隐患,机械运转“零”故障,使人、机、生产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李福锦说:在干部作风建设上,重心越低,基础越稳。比如干部值班,每晚七点半必须在各区队参加碰头会,杜绝因职工情绪不好下井,并及时掌握井下的安全生产情况。通过实施每晚七点半在区队召开碰头会制度,使区队每天的问题可以当天分析,区队能解决就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分包区队的公司领导和业务科室人员帮助协调解决,不留后遗症,并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协调安排。每星期天晚上集中召开一次安全质量分析会,认真分析各生产单位工作面的现状,由公司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解决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做法,已坚持了近七年。推行流程化管理,以流程为导向,建立起每一个环节科学、严密、可行的程序,实现管理过程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时、每一处、每一物的有效控制。 从前年开始,徐家沟矿给副科级以上干部下井配带一本 (隐患排查笔记本)和一块擦洗设备的抹布,作用是各级干部下井发现解决的问题,将处理结果经过当事人、班长、安检员等人在干部带的笔记本上签名,凡是不能现场处理的隐患,记在笔记本上,升井后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解决处理。带抹布是要求干部在井下走一路抹一路设备上的煤(灰)尘,实现井下文明生产,还更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良好行为。 文化铸就新业绩 走进徐家沟矿区队学习室至井口和井下千米绿塑板安全文化长廊,有父母的安全忠告,有妻子的安全企盼,有孩子们的安全愿望,还有更多的安全寄语,一句句亲切的话语,工会、团委、退管科、家委会和“矿嫂服务队”定期到井口、进区队、入家庭开展安全知识问答、慰问演出、安全帮教和井口安全亲情服务等活动。让员工时时接受安全思想的渗透,处处接受安全视觉冲击,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李福锦说:多年来,我们始终注重安全行为文化的养成,将无形的安全行为文化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建立以采掘工作面为主的安全规章制度牌版“一条线”,从区队学习室至井口亲情文化“一长廊”,乘人索道安全提醒“一通道”,以学习室为主的安全学习“一园地”,以广播、电视、板报为主的安全教育“一媒体”“五个一”安全教育阵地,并结合自身的安全文化管理特点,提炼出了“深、全、细、实、严、算”的安全管理“六字”法,即通过深层次安全教育,深力度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通过全方位、全视角抓生产安全过程管理,将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落到实处;通过细查隐患找问题、抓整改,将细节决定成败的安全文化理念运用到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从实际出发,扑下身子,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抓落实实现各级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严标准、严要求、验制度、严奖罚的基础上,在区队开展一唱、二诵、三学、四讲、五点评、六宣誓区队班前会礼仪等活动的开展,培育员工的安全行为,从而使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将各类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酸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和亲情帐,在员工心目中牢固树立起了生命至上的理念。 面对目前煤炭市场的“疲软”,李矿长坚定地说:徐家沟矿实现安全生产2460天的日日夜夜,清晰地记录着徐家沟人每一次管理的创新,每一次不懈的探索……这些都将化作安全生产道路上最坚实的根基和最坚定的脚步。面对困难,提振安全管理的软实力是我们应对“严冬”到来的必要条件。 【矿长访谈录之五】 张会县:路遥精神、大亚湾文化,永远的品牌,神圣的事业 关键词:鸭口煤矿激发了路遥的创作激情,成就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举世杰作,路遥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的鸭口人,创造着新业绩,孕育了具有鸭口煤炭人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大亚湾文化。 文化是铸魂工程,是企业发展恒久的主题 铜川矿业公司鸭口公司是一个具有近50年历程的煤炭企业,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大亚湾煤矿的原型,近年来,鸭口矿业公司经历了破产重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患困扰,将一个昔日生产工艺落后,原煤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压力十分繁重的鸭口煤矿,带进了现代化矿井的行列,不管是制度建设,生产工艺创新,职工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民生工程建设,以全新的面孔,大手笔的文化创建理念,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鸭口,用路遥的拼搏精神,孕育了鸭口文化的内涵。该公司总经理张会县谈笑风生,头头是道地给记者叙述了该公司树立文化强企,品牌引领、很抓民生,富裕百姓,给社会输送优质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和精神财富的创建工程。 路遥精神孕育了大亚湾文化 路遥当年只所以选择鸭口煤矿做为《平凡的世界》创作基地,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铜川矿务局是当时西北最大的煤炭企业,沉淀着浓厚的煤文化,鸭口作为煤城铜川东区,拥有一批具有文化细胞的作品人物偶像,完善的管理体系,孕育了新时代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张会县搞财务出身,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煤炭低潮时期,靠精打会算,成为这个矿的当家人,到今已经10个年头了,腿走起路来,严重的不舒服,医生多次劝他住院手术治疗,他都是一拖再拖,说手术一段时间就很难下井,跑井下没有好的腿脚,是不行的。作为一矿之长,在干部职工中话语权就降低了,等退下来后,再住院安心治疗。说起工作大于身体时,他感慨地说:鸭口矿是路遥对煤矿文学创作素材的生活源泉,路遥后来作品的诞生,对鸭口人来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路遥为了创作,追求更高文学事业,与生命赛跑的拼搏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鸭口煤炭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成就着自己的事业。 张会县说: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只所以选择了铜川,特别是鸭口煤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路遥抱着一种吃苦牺牲的精神写平凡的世界,如果一开始就到一个舒适的环境创作,不符合作家的秉性和心意,煤矿生活条件差,鸭口煤矿当时的地质条件更差,生活艰苦,作者既然要拼命完成人生的一桩宿愿,就应该投入到艰苦之中。路遥的这种精神,也就是鸭口人顽强拼搏,不屈服于任何困难的敬业精神,有路遥为我们孕育的鸭口精神,有一代一代鸭口煤炭人沉淀的大亚湾企业文化,就是有再大的困难,鸭口人也能跨越。 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是需要历史、需要故事、需要人物的出现,文化是经过长期的沉淀,爆发出来的一种大家认可的共同价值观,“形”固然重要,而内在的“无形”决定着一个团队的价值趋向,鸭口公司就是本着这样的一种文化理念,培育路遥精神,打造大亚湾文化。 路遥精神激励着鸭口煤炭人,抒写新的恢弘篇章 众所周知,鸭口煤矿放大在陕西煤炭工业的布局上,确实名不见经传,虽然实现了机械化开采,但产量勉强在年产60万吨上下徘徊。但鸭口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首先在全煤炭系统第一个经历了减员增效的阵痛,经历了新千年后破产重组,经历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上综采设备,遭遇罕见水患的重撞。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对于鸭口人来说,一次次都是凤凰涅槃,在重生中实现飞跃性的辉煌,创出新的发展业绩,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矿,走出了一批的煤矿高层管理干部,繁衍出了一批文学作品,文化名人,有人用时髦的话语总结成了一种鸭口现象。 张会县说:鸭口现象我不敢恭维,但鸭口的干部职工素质,我认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尤其能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打硬仗,顾大局,比如鸭口煤矿响应国家政策,实施政策性破产,广大职工为企业分忧,纷纷离岗提前退休687人,几乎没有一人提出过无理要求,大家承受着几十年与鸭口矿的感情,对岗位的留恋,走向了生活道路的另一面,那感人的场景难以用语言形容,难以用话语表达。但是,当破产后实施生产重组时,出现一线的岗位工种严重缺员,像井下的瓦斯检查员已经全部退休,还有电机车司机等等。无奈之下,矿党政研究决定,请已经退休的技术岗位的老工人回来,暂时工作一段时间,发挥承上启下,传、帮、带的作用。决定发出后,有的老工人家庭生活困难,已经在别的地方找到了工作,有的已经离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当接到矿上的聘请通知后,在不到一周内,纷纷赶到矿上,不问报酬、没有任何条件,纷纷在自己已经离开而熟悉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从事着自己的职责,将鸭口煤矿从破产时原始的炮采、炮掘带到了如今的综采、综掘时代,等新一代的煤矿工人已经能胜任工作了,这些老同志又没有任何怨言,默默无语的放下自己熟悉的工作,离开了岗位、离开了鸭口…… 这就是鸭口人,这就是路遥精神,是大亚湾文化能量的释放。 大亚湾:永远的品牌,神圣的事业 大牙湾煤矿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以鸭口为原型描写出的国有煤矿典型。为了传承路遥精神,塑造品牌效应,用大亚湾文化教育一代一代的鸭口人,记住这段历史,做永远的鸭口人。我们在铜川矿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新建成的现代化职工餐厅就以“大亚湾”命名,不管从外貌的设计、内部装修和设施的配备,均达到同类煤矿的一流标准,解决了鸭口煤矿职工没有吃饭没有餐厅的历史,改造澡堂,使职工用上了淋浴。除过住宅楼的大规模建设,还将原始的窑洞进行贴面改造,真正体现出了“快乐工作、体面生活”的文化内涵。新建成的凤舞园文化广场、全部用雕塑、寄语等艺术方式表现独具特色的大亚湾文化即路遥文化。正在兴建的路遥文学馆,就坐落在矿文化中心。路遥文学馆建于作家生前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体验地和创作地,受到铜川矿业公司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陕西省作协在策划设计和提供文物资料等工作上竭力配合,中国作家协会还将在建成之日隆重授牌。张会县说。 在该公司党委工作部任职的作家杨治华就是在路遥精神激励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成就不俗的文学耕耘者,他从报社岗位上来到鸭口煤矿,其初衷和直接原因,就是在路遥精神的鼓舞下,吸收营养,打造出反映矿山火热生活的好作品。正赶上了路遥文学馆的建设和资料收集工作。他说,深感荣幸,责无旁贷。路遥文学馆在设计理念上是对路遥精神和鸭口煤矿大亚湾文化的集中浓缩,以大亚湾文化,表现中国煤矿工人内在的品质和无私的敬业精神,是鸭口煤矿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引领、人才强企、科技领先,是鸭口矿业公司持续发展,抵御市场风险,穿越更加艰难岁月的基础,大亚湾的文化品牌,是铜川矿业公司和鸭口煤矿的动力和精神的源泉,鸭口煤矿在克服资源枯竭、受复杂地质条件制约,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然有更大的作为。 【矿长访谈录之六】 邢彦民:紧扣安全这根弦不放松 关键词:陈家山煤矿是一个为国家煤炭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又付出沉重代价、教训深刻的现代化矿井,在这届局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安全生产的软环境治理,加大安全生产的硬件投入,将各种事故的苗头控制在超前的预防之中,实现了矿井科学规范化管理。 陈家山煤矿是铜川矿业公司的骨干矿井之一,也是公司投入大,机械化水平高的矿井。陈家山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煤、油、气共生,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自然灾害严重,对于灾害的治理,这几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煤炭系统各方面的认可,矿长邢彦民是这样总结的。 陈家山煤矿是一个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矿井,我身为陈家山煤矿矿长,深感责任重大。近几年来,在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通过全矿职工的艰苦努力,大力实施矿井安全技术改造,尤其是加大瓦斯治理,长期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研究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矿井安全状况根本好转,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安全“零”目标,在安全方面,我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狠抓安全基础管理,实施重点工程,突出一通三防管理重点,取得了显著效果。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重在“一通三防”。我们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 “一通三防”管理细则,强化生产管理,始终保持“掘、抽、采”平衡,瓦斯治理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采掘工作面抽放向区域抽放转变,由单一的抽采方式向多方位、多方式转变,由粗放、定性抽放向精准定量抽放转变,由被动抽放向抽采利用转变。正在回采的422工作面预抽时间达12个月,423备采工作面预抽时间为8个月,矿井将逐步实现每个区段两年以上预抽时间。全面优化了矿井防灭火系统。通过更换制氮机、矿井束管监测系统,通过分析采空区气体成分和变化过程,实现矿井自燃隐患情况动态连续监测,为自燃发火和瓦斯事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大大提升了矿井防灭火能力,实现了自然发火“零事故目标”。不断完善防尘系统,安设了各类自动喷雾装置,尤其是安设了架间自动喷雾控制器后,实现放煤、回采、移架同步喷雾,以及风流净化水幕和转载点降尘装置的自动喷雾,消除了井下粉尘堆积的现象,为职工创造了良好地工作环境,向创建国家级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这个目标迈进。 邢彦民说:这几年来,陈家山煤矿在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方面,始终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牢固树立“四个突出”安全管理理念,健全完善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机制和制度,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以打造放心、亮点工程为重点,以建设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为依托,狠抓标准化重点工程,今年已完成了扩大区人车场安全文化长廊建设,扩大区材料车场亮化,辅助运输大巷喷白、起底、铺砖,井下管路美化,平峒大巷照明安装,四泵房标准化硐室建设,423、422系统标准化建设等八项工程。同时大力加强安全软环境基础管理,对四个体系16个项目、35个有关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和83个考核内容进行了细化,按专业分解到13个业务科室和15个生产单位,对业务科室实行百分制、生产单位实行千分制考核,坚持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并与单位安全风险抵押、安全周期奖励10%挂钩考核,强化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同时我们根据上级要求,认真编制了老矿井优化改造项目方案,该方案共设计了16个老矿井优化改造项目。 面对目前暗淡的煤炭销售市场,邢矿长忧心忡忡地说: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煤炭销售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库存增加,煤价下降。进入六月份销售急转直下,虽然运销集团铜川分公司、矿业公司和矿上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煤场存煤仍然居高不下达八万多吨,售价比去年下降了150多元,看样子还要下降。针对销售实际情况,按照矿业公司的要求我们积极落实促销措施,振作精神,积极应对。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一是积极走访用户,主动与用户联系,热情接待用户,用我们的满腔热情稳住用户。二是形成全员促销的氛围,动员干部职工,积极联系用户,拓宽销售渠道,实行价格优惠政策。三是加大提质促销力度,从工作面源头到运输、筛选、手选和装车各个环节,严抓细管,确保煤质发热量在5000大卡以上,依靠优质,赢得客户,促进销售。目标是到八月上旬达到零库存,实现产销平衡。 关于对标管理。邢彦民说:今年5月份,黄书记在二季度党委书记例会上的讲话,主要就对标管理的意义、实施对标管理的方法、工作要求做了全面的阐述。开展对标管理是公司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需要,我们必须抓紧抓好。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识,印发了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各阶段的对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专门成立了对标管理办公室,我们要求科室、基层单位各自寻找工作差距和“短板”,对照差距找标杆,制定追标措施,确定达标时间。通过实施已初见成效。我们深感对标管理确实是提高矿井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我们将坚定信念,始终如一的抓好对标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矿井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矿长访谈录之七】 郭全营:逆境中创一流业绩 关键词:人心齐,泰山移。东坡煤矿是有故事的,只要聚全矿干部职工之力,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树立全新经营理念,把各种不利因素掌控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不断修复煤炭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短板”,东坡矿的明天会更美好。 东坡煤矿是铜川矿业公司东区边沿的矿井,处于与蒲白煤田的接壤地带,活跃的地质结构,造成大断层长期制约煤矿井下生产,影响煤炭质量;频繁的工作面搬家,造成矿井生产接续紧张,煤炭成本加大,直接威胁安全生产。新一届矿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从灵魂深处抓管理,凝聚人心强素质,在增强干部作风,实现矿井常态化发展中,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新一轮煤炭市场的低迷已经蔓延,直接威胁到矿井的正常生产经营时,矿长郭全营说: 人心比黄金更重要 新一轮的煤炭生产过剩,秦皇岛码头库存超标,导致煤炭价格大幅度下调,小煤窑纷纷停产,部分国有煤矿开始停产检修,铜川矿业公司也同样受到煤炭市场“寒冬”已经到来的严峻考验,煤炭产能在严重积压的同时,千方百计的拓宽销售空间,增加市场占有份额,维持矿井正常循环生产,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郭全营在参加该矿安全生产一周年纪念日,包队职工家属的安全会议上之后,对记者分析认为,受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增幅缓慢的影响,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受挫折,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冲击到实体产业,特别是煤炭,新建矿井产能的集中释放,国际煤炭市场价格的走低,造成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像东坡矿这样自然条件限制,煤炭制造成本高,煤质不稳定的矿井,受影响更加直观。但是,我国煤炭市场发展规律的变化,经历了90年代后期,煤炭形势最严峻几年的考验,那时东坡煤矿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落后,井下几乎都是人海战术开采,再加上国家工业整体发展对煤炭大幅度的需求不够十分明显,造成我们出煤难,煤价低,职工生活非常艰难。而这一次的煤炭市场出现的变数,和10多年的煤炭卖不出去,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是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拉动内需,抗御国际经济滑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二是10年煤炭黄金期,煤炭价格的高位运行,在煤业化工集团和矿业公司的正确领导,特别是矿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进行结构调整,偿还历史欠账,加大机械化改造,提高生产生活设施标准,增强了矿井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再加上持续不断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素质,凝聚了民心。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就是煤炭变数再大,也回不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那个局面严峻的时代,只要我们积极应对,苦练内功,把各种因素估计的更全面,始终牢记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煤炭市场出现严重拐点的不利因素的困扰,切记:人心比黄金更重要。 从433到433 东坡煤矿2012年的原煤生产计划为85万吨,在矿井连续搬家、倒面的情况下,1—7月份生产原煤71万吨,实现盈利1800万元,两个采面发生大的地质变化,煤质还始终保持在4900大卡以上,安全实现了年对年的零目标。对此,郭全营说,他们重在调整思路和观念的创新,将既定的任务、质量、安全(433)考核标准,调整为安全、质量、任务(433)。思路一变天地宽。全矿形成了奋力抓安全,彻底打安全翻身仗的良好局面。通过各种会议,将安全目标考核责任落实到人头,具体到掌子面,掘进头,形成人人参与,全员肩上有责任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我做起、从我抓起,违章从我罚起的东坡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面孔,以安全局面的根本好转,促进了生产任务的超额完成。通过大力开展质量标准化工程建设,使质量标准化等级不断提升、上台阶,年底争取达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的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目标。面对井下过断层影响煤质,该矿从工艺上改进,遇到复杂地质构造,工作面全部实行分装分运,井下清扫的垃圾全部装箱,地面增加减矸人数,不管地质变化多么复杂,始终保持煤质在4900大卡以上的标准不能变等措施,考核工作效率和工资标准,真正把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落实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去。通过增收节支,反对铺张浪费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过紧日子,共度难关的节约意识普遍增强。比如:工作面的板皮回收,以前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凭良心回收,而现在该矿的材料管理部门,根据各区队每月的生产条件,制定严格的回收指标,并堆放整齐,待验收移交后,再重复利用,仅材料费一项,这个矿由原来的吨煤63元降到了43元…… 管理是科学,管理重在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在制订出台各项管理制度上,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在落实和考核完成情况时,首先考核的是领导干部,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矿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一言一行的细节中给大家做表率,在执行力上绝对不打折扣,从自身做起,大家才能信服你,这是东坡矿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改变的根本所在。矿上郭全盈说。 正向文化聚民心 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长久兴旺的根本动力所在。东坡矿新一届领导班子,始终将文化建设,党建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去,他们创造的“三全、三力、一中心”,使全矿干部职工的凝聚力,紧紧集中在生产、经营发展这个总目标上,始终保持各项制度在贯彻落实上,不打折扣。党委工作通过实施全参与、全围绕、全融入,把党建工作真正由虚变为实。党群部门在参加各种生产会议、检查落实工作时提出的问题,正好弥补了行政部门单项思维的空缺,使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处理的广度、深度更加全面、完善。通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将过去的由行政部门承担的工作,交给党群部门来完成。一是减轻了行政生产部门的工作量;二是增强了党群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党群部门站在另一种角度看问题,抓落实,增强了对制度的执行力。用郭全营的话说,东坡矿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根本的变化,得益于党群部门同志做了大量凝心聚力工程的开展,他们给企业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容。矿业公司党政领导给新一届东坡矿领导班子告诫的:要用正向文化凝聚民心。通过党群部门不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相信有矿业公司的坚强领导,有全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东坡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矿长访谈录之八】 宁文卫:让职工在快乐工作中创业绩 关键词:金华山矿是一个地质结构十分复杂的矿井,特殊的地质构造、区别于其它煤矿的地面生活环境,造就了金华山人吃苦耐劳的高尚品德,同时也孕育了该矿朴实的文化理念。通过近50年的创业,在艰难的探索中,达到了高产高效矿井,为国家的煤炭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煤矿是高危行业,煤矿工人劳动强度之大,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与理解。如何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真正达到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这是在煤炭结构又遇到新一轮的重大调整中,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煤炭开采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能动性,减轻劳动强度,尊重劳动成果,实现人生价值,千方百计的给他们创造一个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在煤炭市场变数中的寒冬,必然会有新的转机,对此,记者采访了年轻的金华山矿长宁文卫。 质量就是生命 宁文卫矿长说:煤炭销售瓶颈的显现,很快形成煤炭积压。金华山矿库存已经接近12万吨的极限,致使矿井临近了停产的地步。如何应对外部环境,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多销煤,而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出好煤,只要煤质好,就有竞争的优势,开拓市场的底气就足。本来煤炭就滞销,再加上你的煤质与用户的要求差距很大,人家就是再同情你,关系再好,优惠条件再优越,市场也不认可,亏本的买卖没有人会去做的,市场是不相信眼泪的。所以,在目前的煤炭非常时期,我觉得,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比什么都重要。为了确保煤质,给用户生产放心满意的产品,金华山矿提出“宁愿不出煤,也要出好煤”。他们从工作面抓起,严格生产工艺、生产环节的管理与控制。首先取消了采煤工作面的后溜子,对于地质构造产生不符合标准的煤,一律不生产。同时,组织煤质检验人员到工作面煤墙采样,达不到用户要求的坚决不生产,这样从源头上控制住了煤质的下降,达到了该矿井下赋存什么样的煤质,通过严格的生产过程监督,到用户手中还是同样的质量。煤炭行业常讲,安全生产实行“零”目标,而金华山矿在煤质管理上,实现了“零”消耗,真正把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产力、质量就是生命的全员质量意识落实到了生产流程管理和每个干部职工的行动之中,对外通过促销售去库存,保证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内强管控、挖潜力,促进降本增效。 打破用工瓶颈 煤矿特殊的工作环境,导致煤炭用工制度一直困扰着这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制约了它的发展,限制了煤炭产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70年代的农民轮换工,是刚才还在田间地头种庄稼的农民,扛着撬头和铁锨,加入到了煤炭开采行业,成了产业工人。80年代初,改革开放煤炭出现了紧张局面,煤矿面临新一轮的用工荒,国家又出台政策,是大量的农村返乡青年,以农民协议工的身份充实到了庞大的产业体系。虽然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煤矿生产工艺,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煤炭用工制度总的来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直到新千年之后,煤炭机械化程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批的大中专学生、技校生充实到煤炭生产一线,煤矿的用工制度才趋于合理。宁文卫说。 宁文卫矿长说,由于不合理的用工制度和煤矿艰苦的生产环节、收入形成极大的反差,在2002年前后的那几年间的煤炭低潮时期,可以说金华山矿每月都招工,月月都招不来人,就是出台找一个工人给50元的优惠奖励政策,可往往还是招的没有跑的多。尤其是上零点班,值班矿领导和区队干部每家每户动员上班,各种考勤制度都用上了,想尽了办法,生产一线还是缺员。所以,矿上利用煤炭市场好转的这几年,千方百计的培养一线骨干力量,打破农民协议工与正式职工的界限,在同工同酬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协议工在一线的骨干力量,除参加培训、外出学习、评选先进等方面一样对待外,尤其是在提拔任用上优先考虑。目前井下采掘一线农民协议工担任区队干部的达到70%,二线占30%,再加上这几年大专院校、技校新生纷纷充实到生产一线,使井下一线的用工制度基本稳定、趋于合理,就是煤炭市场再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我能保证我们的一线职工队伍干劲不减,精神不散,这是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保障。 在快乐中创业绩 金华山矿建在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投产于三年自然灾害严重的1963年,在那多快好省的年代,再加上当时的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致使该矿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诸多的、致命的制约矿井快速发展的硬伤。如何在改造与发展中,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让金华山人真正在快乐之中工作?宁文卫矿长认为,让煤矿一线职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工作,结合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缩短有效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唯一的途径。只要能做到这一点,煤矿职工的幸福指数才能真正得到提高,爱矿如家的凝聚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多年来,金华山矿始终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在复杂地质条件赋存下,反复的4次上综采设备,使矿井终于达到了现代化矿井的标准,实现了连续两年被评为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原煤产量翻了一番,连续实现了6年安全生产的优异成绩。 安全生产的前提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针对一线职工人数大幅度减少的现状,我们尽量减少占用职工业余时间,将每月的2次职工安全培训由占用业余时间改为上班培训,记出勤不下井,尽量缩短班前会时间,将更多8小时以外的业余时间还给职工。不断的对井下的运输系统进行技改,增加了猴车,使上下班时间比以前缩短了2小时,将煤矿惯用的每月两次紧倒班,变为空班作业。井下设立的免费超市,保证一线职工在班中有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补充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快乐工作落实到了一线职工的心坎上,使他们打心眼里爱矿上这个家,能身为金华山一员感到自豪。同时在地面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完善职工福利待遇上大做文章,在一个舒心宽松的井下地面生产生活的环境下,去年的原煤产量创出了历史新高。 面对市场变数带来的经营压力,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一线职工的待遇不降低,有高素质的金华山矿干部职工队伍,有矿业公司总的营销战略目标的调整,使我们与市场贴的更近了,就是有再大的困难,金华山人是能克服的。宁文为最后坚定地说。 写给矿长访谈之后 铜川矿业公司的《矿长访谈录》在一个多月的采访写作中,已经结束。此次访谈活动在矿业公司党政的领导下,得到了公司党委宣传部、铜川矿工报社、铜川日报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了各矿宣传部门和矿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们是在中国煤炭结构又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受矿业公司党政的指示,做这次矿长访谈录的。其目的是通过矿长谈管理,明思路,增加全矿业公司战胜困难,迎接市场变化采取的措施与思路。通过访谈的深入,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大局大风范。曾经在各个时期为我国煤炭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铜川矿业公司人,在遇到困难和问题面前,通过分析原因,找差距,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已经做好了长期战胜困难的各种思想准备。通过各矿长的访谈,他们结合各矿的实际,找出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确定了在跨越煤炭“寒冬”季节中的目标和方向。从老矿井的王石凹到新矿井的玉华矿,从有故事、条件差的鸭口到金华山,每一个矿长的访谈,对我们都是一种感动和震撼。他们深思熟虑的思维,始终以大局为重,为矿业公司分忧,为矿井长远发展和职工生活着想,制定一切应对的措施,着实让我们敬佩。通过访谈,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大局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风范,每一个矿长都有一套成型的办法,每一个矿长都有他独特处世方法,他们承上启下,以身作则,在困难面前,带领广大职工创造着新的业绩。 我们知道,铜川矿业公司在我国煤炭发展里程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每一个故事的后面都预示着铜川矿业公司一次飞跃性的发展,每一个故事的后面,都体现着整个煤炭工业发生的一次大的变化。我们还曾记得,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建设缺煤的年代,国家确定建设的西北最大的一五重点工程,奠定了西北地区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我国遇到了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工艺落后,煤矿人员臃肿、负担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减人提效措施,就是视察铜川矿务局之后,推向全国;新千年之后,煤炭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矿工人地位有待于提高,煤矿装备有待于更新换代,对此,国务院总理2005年元月2日在该公司的下石节矿井下800米深处,向全国发出煤矿工人最辛苦,煤矿工人应该得到全社会理解的肺腑之言,从而使煤矿工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煤矿的装备现代化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采访各矿长,联想到50多年来,这个为煤炭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老矿区那一幕幕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一个个肺腑感人的先进事例,那一桩桩气贯长虹的艰难决策,那一件件回味无穷的精彩瞬间,都使我们倍感亲切和敬仰。 新一代的铜川矿业人,在面临老资源型企业转型的这个关口上,抓住煤炭市场持续好转的机遇,加大矿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加大长期积累下来职工生活福利设施欠账的偿还,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整个铜川矿业公司的煤炭产量创出了历史新高,煤矿的基础设施赶上了全国的中等水平,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文化建设、干部作风的培养,将这个曾经是西北最大的老矿区的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煤炭又遇到新的重大结构调整面前,铜川矿业人会变被动为主动,站在新挑战的起点上,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攀登煤炭事业发展的座座山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