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孙世国:纪念唐山大地震36周年:寻找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记忆

煤炭资讯网 2012-7-28 19:37:41散文荟萃
唐山大地震36周年前夕,我有机会到位于唐山市的开滦集团参加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到唐山,内心有些期盼和冲动。

冒着30多度的高温酷暑,我取道潍坊,乘坐由青岛开往丹东的K956次新空调列车,晚8:30分从潍坊火车站上车,经淄博、济南、德州、泊头、天津等城市,接近凌晨5点,到达唐山车站。

会议报到的当天下午,我顺着开滦宾馆所在的新华东路,一路向西,遇到行人就搭讪几句。我想,再过两天,就是唐山大地震36周年纪念日了。这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的人们,究竟对大地震还残存多少记忆呢?


时值下午3点多钟。从开滦宾馆出来,天空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宾馆保安告诉我,抗震纪念碑和抗震纪念馆离这里不远,于是我决定到那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沿新华东路西去,街道上来往的车辆很多。街道两侧,长满了高大茂盛的法国梧桐。我想,这些法桐树,一定是震后重建时栽种的。人行道上,不时有迎面而来的行人。看到有行色不是十分匆忙的,我就主动迎上前去与他们搭讪——

首先遇到的是一位中年妇女:我问她,唐山大地震时你在唐山吗?她边走边说:我是唐山地震后才来这里的。
问到两位开着三轮车、年龄不算大、正等待横穿马路的年轻男子,他俩答道:我们不是本地人,是来这里打工的。

一位迎面而来的矮个子中年妇女,头发黢黑但体型尚可,她边走边答道:我也不是当地人,是后来唐山的。另一位从银行出来的年轻女子,笑语盈盈地边走边说:我是地震以后出生的。言语间,用遥控钥匙打开了停在银行门外的轿车。

所有的回答几乎令我失望。见路边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正在聊着什么,我稍加犹豫还是凑了上去:打扰一下,我是从山东烟台来唐山开会的,我想利用会前的一点时间,寻访一下唐山人关于大地震的有关记忆。请问你二人是当地人吗?

还好,两位年轻人很配合地回答我:是当地人。但我们都是地震后出生的。他们两人说正准备前往山东的青岛旅游呢!

听闻他俩打算去山东的青岛,那可是我的家乡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是,我就引用了早上走出唐山西客站时一位来自青岛的女孩的话:“这里(指唐山)真的跟青岛的气候没法比”,他俩点头称是。

我见他俩攀谈得热络,就提议给他们拍照,他俩蜿蜒谢绝。我奇怪地问:你俩不是对象?他们说:我们只是同事和朋友!我赧然离开。

路边有一位看摊的膀爷,正起劲儿地打着电话,我准备采访他一下。可人家的电话就是不住下。我在等待的当口,这个摊位附近有两位小伙子,我问他们关于唐山的记忆,他俩说,我们是在这里工作的外地人,右边的一位自称是吉林人,左边的这位是河南人。他俩很配合地让我拍了照片。

终于等到这位摊主停止了通话,天上也下起了零星的细雨。我站到他摊位的阳伞下面与之攀谈起来。

他说自己是1971年出生的。家就在摊位的附近。父亲是开滦矿工,已经退休,自己也是开滦的职工。今天是为自己的父亲临时看看摊位。当我问他有关亲历地震情况、家人和亲戚朋友有无在地震中罹难的时候,他口气平静地说,自己那时还小,自家父母都没有大碍,只是在地震中失去了一个姨妈,还有一个叔叔来着……

我们热情攀谈一会之后,我听他介绍抗震纪念碑和抗震纪念馆就在前面不远处的马路左侧,就匆匆与之告别。
因为是工作日的下午,因为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所以,抗震纪念碑广场游人不多。我用手势示意一位边打电话边走向广场的学生模样的男孩儿为我打着伞,拍下了两张纪念碑的照片。然后,就匆匆赶往坐落在广场西侧的唐山抗震纪念馆。

抗震纪念馆免费开放,但须领取参观票。纪念馆内参观的人不少,定时有专门人员讲解的。馆内严禁拍照。纪念馆一楼是震前、震后和震后重建的照片,形象直观地介绍了这座华北工业重镇悠久而辉煌的工业历史,凸显了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将一座被地震毁掉的城市恢复重建的辉煌业绩。纪念馆二楼是唐山市科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方面的内容。

细细看完纪念馆,心中有些压抑和沉重。细雨中,我的心情也是湿漉漉。像大多数参观者一样,在纪念馆门外拍照留念后,我步履蹒跚赶回宾馆。

途经唐山新华书店。我想看看这座曾经发生过大地震的城市的书店,是否有关于地震的相关出版物。还好,在文学柜台,工作人员给我介绍了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和另一种纪念大地震三十周年的小说。尽管我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刚发表不久就仔细阅读过这部著作,但见新出版的《唐山大地震》装帧大气,里面配发了不少有关地震的历史照片,毅然买下。我想,这个被大地震毁灭过的城市,在经过了36载春夏秋冬的抚慰之后,也许只有从这崭新的书籍当中,才能追寻到那场天灾真实而具体的记忆了……

走在唐山的大街小巷,我发现唐山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而今建设得很美丽,管理得很美丽。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环城水系水质清澈,有人在河里垂钓,有人在河里洗澡。南湖公园满塘的荷花开得正艳。36年过去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要么是外来移民对当年的大地震没有多少深刻记忆;要么那些经历过大地震的人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心中的巨大哀痛已经慢慢抚平,人们也很忌讳提起那场不堪回首的巨大天灾。

唐山大地震36周年的当晚,我乘坐佳木斯通往烟台的列车,奔驰在从唐山返回山东的旅途中。我手捧钱刚的《唐山大地震》,仔细地品读着,试图从书中体味那场地震给唐山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与伤痛,找寻在巨大的天灾面前人类那些不屈不挠、互帮互助的人性光芒。大地震36周年之际,我乘坐的列车正途径济南,我在列车上甜甜地睡着了。

清晨醒来,列车依然在齐鲁大地奔驰。车窗外,朝霞漫天,万物葱茏。值此,我衷心地祝愿唐山人民今后的日子幸福美满,永远安康!






作者:山东龙口 孙世国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