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彭 瑶:一辈子的矿山情

煤炭资讯网 2012-7-26 17:19:39散文荟萃

我的姑爷爷今年八十五岁,是一名退休煤矿工人。老人家常常拄着拐杖在矿里转来转去,每每瞧到公告栏上的通知,会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老花镜凑上去看一看。老人家耳朵背,但却爱热闹,对生活了一辈子的矿山事情依然很有兴趣,喜欢夹在人群中打听这打听那,每次我与姑爷爷交谈时,常为一句话要在他耳边重复好几遍,老人家才能听清。

从小我就知道姑爷爷在一个叫“街洞煤矿”的地方上班,追溯我进入矿山的渊源,也正是因为姑爷爷一家在这个矿山,我才阴差阳错、机缘巧合也成为了矿山人。一直以来,姑爷爷很是关心我的工作情况,每次和他老人家一见面,他第一句话必然是:“你今天上班没?”

然后亲热地拉着我唠唠叨叨。我在矿山的第一份工作是开绞车,记得姑爷爷那时就总拿开绞车和开车打比方,他还举出了他工作生涯中因绞车司机违章导致发生事故的事情说与我听,提醒我要认真开好绞车,随时记得安全操作。姑爷爷得知我现在是在办公室工作,则总是鼓励我要好好学,多努力!

姑爷爷很喜欢和我这个后辈回忆他的工作经历,与我侃侃而谈。姑爷爷原是郴州鲤鱼江省建六零一建筑公司的一名职工,后借调到了街洞煤矿,当时与他一起借调过来的有48人。姑爷爷讲述当时煤矿井下的工作艰巨到了极点,井下没有绞车,全靠人工拖煤;也没有雷管和炸药,全靠羊镐挖煤。井下很热,温度最少也有三十多度,大家挖煤时都脱光衣服,光着身子挖。当时艰苦还是能克服的,最可怕的还是矿上经常发生事故,当时来的这群人是死的死,逃跑的逃跑,最后剩下来留在矿山的没几个。姑爷爷说他当时也很害怕,但没办法,背后还有一家老小都指望着自己呢,唯有咬紧牙坚持。就凭借着这股坚持,姑爷爷结缘在矿山,扎根在了矿山,一干就是三十二年。

从姑爷爷的嘴里,我还得知了“班中餐的故事”。老人家告诉我,最初他们下井是没有班中餐的,矿上只发2个冷馍馍,再加上自己带的一壶开水和着稍微填下肚子,在井下开工八个小时。后来是有一位国务院的领导来街洞煤矿视察工作,这位领导看了煤矿工人的处境,当时就作出了“免费发放班中餐”的指示。姑爷爷现在还清楚记得,正因为这位领导对矿工的关心,此后矿上地面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挑着担子去附近的栖凤渡镇上买菜回来搞伙食,他们在井下就吃上了“香喷喷”的班中餐。

姑爷爷很感慨:年轻时的他“打得老虎死”!工作之外,他们还要为矿上做义务工,那时连矿里的女家属都跑到井下帮忙拖煤、上煤,大家都图积极,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一切都要经济管理。姑爷爷告诉我,他工作那时每月工资四十七元,刚退休时退休金每月九十多元,如今坐在家里,退休工资翻了好几番,已经是过去的二十倍了。姑爷爷还自顾自的回忆起几十年前矿山的工作设施情况,又向我询问矿山如今的工作条件情况,我认真将我懂得的一一说与他听,姑爷爷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老人家至今还深深牵挂着矿山的发展呢!

如今,姑爷爷的儿子也在矿山工作,儿媳在矿山开着一家红红火火的小餐馆,两个孙子都在学校读书。辛苦了一辈子的姑爷爷真的闲下来了,每天在家和姑奶奶斗斗嘴,在矿里“溜达溜达”,和矿山的老人们“扯扯谈”,聊聊矿山的过去和未来……


作者:街洞公司 彭瑶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