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王芳:从假新闻看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

煤炭资讯网 2012-7-17 9:29:21论文专区
内容摘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在当代记者队伍中,有一部分记者为了名利置职业道德于不顾,恶意制造假新闻,致使假新闻泛滥,提高从业记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遏制假新闻的滋生蔓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假新闻 职业道德 传播者 受众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虚假新闻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与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背离。任其发展下去,虚假之风猖獗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新闻界的先驱邵飘萍曾说过:“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范长江也说过:“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工作者。”他们不仅是言者更是行者,对捍卫新闻界的职业道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这样或那样的利益频频出现了虚假新闻等一些违背记者职业道德的现象。坚决抵制假新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一)当代新闻传播发展的现状
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是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继报社、期刊、通讯之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陆续成为新闻传播的媒介,新闻传播的速度极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陆续创办了一批报刊及广播电台,专门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的新闻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新闻事业以及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肯定其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闻传播事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当代一些新闻记者置职业道德与不顾,为争夺“抢手新闻”,不去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就盲目的报道,致使假新闻泛滥。2010年就有多家报刊和新闻网刊播了虚假新闻。如重庆时报、华西都市报刊播的“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这一新闻查实为假新闻,法制日报刊播的“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也为假新闻;网络等新兴媒体也为假新闻的多发区,如2010年十大假新闻“金庸去世”。通过2010年几个假新闻的案例我们看到,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存在着“假新闻现象”,而假新闻的发生和传播无疑是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突出表现。

(二)当代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闻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制造出各类假新闻,导致新闻失实。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想像、生造新闻
2008年汶川地震,最大的疑似虚假新闻是“母爱短信”,这则新闻就是新闻记者合理想象,编造出来的,但是许多媒体人认为它起到了积极的、正面的作用,所以宁愿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并为之鼓与呼。倘若只为了起到积极、正面的的作用就以牺牲新闻真实性来合理想象甚至编造虚假新闻,那么记者职业道德何在?

2.偷梁换柱、制造假新闻
2010年玉树地震的时候,央视曾经报道过《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这样一则新闻,经查证,这只是在汶川地震期间发生过的扬子鳄感人新闻,记者违背职业道德,把曾经的旧闻当做新闻赚取受众眼泪,职业道德荡然无存。

3.利益熏心,捏造新闻
2002年山西一金矿发生爆炸事故,当地负责人为了掩埋事故真相,对前来采访的记者送了红包和物品,这些记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利用其职权“唯利是图、编造新闻”收取“封口费”的做法,没有坚持报实情、讲真话,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这种受贿行为是严重违反记者职业道德的。

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分析

为了争夺“抢手新闻”,一些广播、电视、报社等传媒机构不去核实新闻的真实性就盲目的报道,致使假新闻泛滥。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利益和沽名钓誉催生假新闻
2010年十大最具爆炸性最轰动娱乐圈的假新闻之一“金庸去世”在官方微博发布,为提高点击率,在短期内谋取经济利益,一时间各个网站不断转载。现在每年新闻界都会组织各种奖励机制,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获奖,提高个人地位和声誉,“费尽心机”修改自己的作品。如2003年的获奖假新闻“比尔•盖茨遇刺”获得了借尸还原奖、“小百万富翁抱得美人归”获得了添油加醋奖、“警察鸣枪百次镇住百人群殴”获得了胆大妄为奖。而这些新闻都是有心记者制造出来的假新闻。
新闻的娱乐化是商业逻辑影响新闻价值观念的后果之一,为片面追求娱乐性、轰动性,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将一桩小事炒作成热点,或是无中生有,将并未发生过的事描述得活龙活现。如果把新闻仅仅看成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产品,新闻与娱乐的区别就会荡然无存。

2.媒体素质和行业管理缺陷滋生假新闻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到记者队伍当中,有些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甚至缺乏作为一名记者的基本素质,这样就使得记者队伍职业道德整体水平下滑,有些往往为了追求新闻的轰动性,故意捏造新闻,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

3.体制失实、经济失实“逼”出假新闻
“体质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1]我国新闻界在体制失实方面的教训是极其惨痛的。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左倾冒进思想的影响下,新闻界对经济建设的成就严重失实。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记者如果不去核实,就会造成新闻失实。

“经济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 [2]一些记者为了金钱,甚至背弃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4.网络等新兴媒体成为假新闻的推手
网络创造了信息传播的奇迹,但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传统媒体假新闻事件的发生。虚假新闻与互联网并没有必然联系。但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虚假新闻的来源、传播以及危害有了新的特点,网络也成为虚假新闻的多发地带。
随着社区论坛、博客、微博、SNS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个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成为新闻的发布者,这使得信息发布主体从新闻工作者,扩大到无记者资格的商业网站编辑,进而再扩大到普通人。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从新闻发布的源头上留下了虚假新闻的隐患。

而传统媒体面对网络上的信息,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大意地引用,对假新闻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假新闻的解决策略

假新闻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假新闻产生的危害也是难以估量的。如何杜绝假新闻的发生,在“信息社会”更加举足轻重。我们认为,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新闻机构管理人员摒弃传统“权威”意识,只有多种方式相互合力,才能让假新闻无缝可乘。

(一)防止假新闻的客观措施

1.新闻界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应该有业内知名专业人士发起组织专业的新闻批评机构,机构健全以后,必须承担起监督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发现有虚假新闻的现象,应立刻把真相公布于众,并对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处罚,对造成严重社会后果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当发现有虚假新闻时,应给予一定的报酬作为奖励调动广大市民揭发虚假新闻的积极性。

2.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稿件写完后应该严格执行稿件的送审。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一般是把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拿给被采访者,让被采访者对稿件的内容进行核实。对于一些重要的稿件,要根据稿件的重要性酌情送有关部门审核。每家报社的审稿人,在稿件的审稿过程中,要对写稿者进行有关的采访从而确保新闻的真实。

(二)防止假新闻的主观措施
为遏制假新闻的发生,首当其冲的是要强化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1911年1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制定了六条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1.传播者要捍卫新闻真实
“管理者要愿意倾听。” [4]那种认为保持个人忠诚就万事大吉的想法过于天真,许多新闻工作者担心自己被扫地出门,以至于连想都不敢想与挑战权威以及有缺陷的组织文化。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

敢于挑战权威,并不是让新闻记者毫无来由地不去遵从领导,而是面对新闻事件时,尊重事实应该是最重要的“法则”。而作为新闻机构的管理人员,也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唯上轮”的思维,做到“不唯上”、“不唯官”,只“唯实”。

2.受众要提高辨别能力
受众自身也要有辨别新闻真实性的意识,不要一味的相信新闻传播媒介所传播的消息,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要有怀疑意识,对新闻工作者发布的新闻要敢于质疑,敢于向新闻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新闻记者在编辑、发布新闻的同时,应严格遵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靠自律和他律来编辑、发布新闻,只有这样才能让假新闻无机可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才不会有所缺失。

参考文献:
[1][2]刘明华. 徐宏. 张征 《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2页
[3]http://wenku.baidu.com/view/977cf3070722192e4536f669.html
[4]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本网通讯员:郑煤集团告成煤矿 王芳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