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瑞柳:敬重的生命长堤 | |||
煤炭资讯网 | 2012-5-21 19:54:28散文荟萃 | ||
初游西湖时,我更觉得西湖像一本书,如画的风景只是它美丽的封面,苏堤和白堤就是这本书中的内容之一,两堤深深吸引着我,因为这两条堤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
草长莺飞,春景正美,走在苏白两堤上,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会让人自然想起曾经有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长堤。
188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杭州、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中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旸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当白居易调离杭州后,杭州市民为了纪念白居易,把杭州城西南通往孤山的白沙堤改名为“白公堤”即现在的“白堤”。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1089年夏天,杭州发生了旱灾和饥疫。刚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了解到百姓正在受苦受难,就请求朝廷减去杭州上供物品的三分之一,用以救济灾民。他自己也拿出一些钱供救济灾发之用。当年入秋以后,杭州地区连日大雨,许多地势低的地方成了一片汪洋,农业生主受到严重损失,许多人流离失所。苏轼又上奏朝廷,请求减免杭州上供米的一半,并把官仓中的粮食平价出售。杭州经历旱涝灾害之后,苏轼深感兴个水利的重要性。当时,西湖已经严重淤塞,苏轼招募民工,共用20万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在堤上建造六座石拱桥。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
苏堤和白堤在人们的眼中只是两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而已,这里的花草树木、燕飞鸟鸣都很自如,让你感觉不到是专门为了某个名人而筑建,只不过是白居易和苏东坡曾到这里上任时,各自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而已,这也是用文字和思维难以框范的最从容、最自然的美。正是这种美充实了西湖,让西湖的自然之美不会空洞,永远有无尽的感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