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这样抓安全 | |||
煤炭资讯网 | 2012-3-13 11:52:45安监动态 | ||
今年6月底,有机会赴德国鲁尔区学习考察,不足两周的时间内听了近20位专家教授讲课,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鲁尔公司及德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和一些知名的煤矿机械制造工厂。自觉收获颇丰,其中德国煤矿的安全成绩尤令笔者叹服,对其安全理念印象深刻,择其一二,说与大家。
一、百万吨死亡率与百万小时事故率
首先令我感慨的是德国人安全指标的设定。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煤矿安全状况指标,通用的是百万吨死亡率。而德国采用的是百万小时事故率。期间的差异,绝不仅是统计方法,而是在理念上的重大不同。可以说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百万吨死亡率是基于产量确定的。生产一百万吨死亡一人和生产了两百万吨煤炭死亡两人,结果都是1,这里的潜台词就是说,产量可以掩盖生命。我们平常讲,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可从我们的考核指标背后可以看出我们潜意识里,生产依然是第一。只要有了足够产量,那么死亡人数在考核指标上可以忽略不计。这显然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而德国的百万小时事故率则完全不同,他是按工时计算,比如一座矿井有一万人,这一万人同时工作一百个小时就是百万小时,在这百万小时内凡发生会导致一个人连续72小时无法正常工作的事故均在统计之列。这里没有产量的概念,突出的是人。不仅是人的生命还包括人的健康。
二、他们这样解决深部开采的支护问题
德国人的严谨举世闻名。有些地方在我们看来严谨得有些近乎呆板,但正是这固执的坚持成就了他们的安全。 我向德国教授请教他们如何解决煤炭开采千米之下的安全问题。专家答:这问题很简单,就是我们规定凡千米之下的所有巷道除锚网支护外,必须一律加扶U形棚。 问:如果没有冲击地压风险的、顶底板状况较好的巷道,还要这样双层支护吗? 答:这是规定,一律要做。 不知道是不是这看似简单“一律”的要求,使德国在几十年前就实现了安全开采到-1300水平以下的目标。一律,少了些灵活,却多了些保障。 三、签字了,就到位了 我们习惯性地追问:如何教育那些不按规章作业的矿工?专家怔了,反问:他们为什么要违章?他们没有理由不按规章作业呀?! 再追问笔者一直感兴趣的问题:每一次事故追查中都有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的字句,那么怎么才算教育到位呢? 专家答:这很简单。每一条工作要求都要事先(类似我们的班前会)向矿工告知,然后请他签字,一经签字就代表教育完成。一旦发生事故,若因矿工违反了相关告知而起,则矿工个人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矿方只承担因环境和设备而引发事故的责任。 简单的回答并不简单。我恍然大悟,我们倡行的主动安全观为何总是落实不到位?职工违章为何屡禁不止,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为何总是各唱各调?其原因就在责任不明。解决这问题办法简单明了:该说的不说,责任在你。说了不听,责任在他。何以为凭?签字为证。签了,你就要认账。若果如此,“我要安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否则,总会把安全当作别人的事。 因时间匆忙、语言不通,上述观点未加详细求证。或者也只是专家教授的一家之言,或者也有我理解上的偏颇,或者也有两国文化差异。但他山之石或可攻玉,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种理念、这样一种方法达到这样一个不错的效果,以虚心待之,或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