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希望 | |||
煤炭资讯网 | 2012-2-1 12:17:47散文荟萃 | ||
那是大三上学期末,学校要我们编导班的学生分组分别拍摄一部纪录片,当时我们组拍摄的纪录片名字是《老人和孩子的村庄》,影片真实的记录了当代农村因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的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片段。回想起来,那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光,难以忘怀的还有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大陆农民工总数2亿2542万人(2009年拍摄时查找的相关数据)。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是伴随着农民工而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 当初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只是想用镜头去记录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现状,希望以此为契机,呼吁广大社会人士关心帮助他们,因为之前我曾经在这个乡村参加过支教活动,所以对当代农村教育及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也有所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辍学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想象一下,十三四岁的孩子辍学,到城里打工,他们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他们的人生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多年以后,当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他们的孩子是不是也一样成为了留守儿童,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放牛娃的故事,历史的悲剧不能循环上演。 拍这个片子之前,我专门做过几次拍摄调查,拍摄对象基本已定。联系好南房庄小学的庞校长,我们几个摄制组的同学就背着被褥、锅碗瓢勺等生活用品从学校出发了,那天是2009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了一天一夜,几经周转,我们到了拍摄地点—平顶山市叶县南房庄小学,热心庞校长把学校的活动室给我们腾了出来,找了两张床,校长怕我们冷,还特意准备了一些干柴让我们铺在床上取暖,到了拍摄地点之后,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就是因为大雪中断了乡村的电路,整个乡都停电了,生活问题可以凑合,但是考虑到机器电池,我们晚上临时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了拍摄方案,为了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拍摄计划,摄制组商榷把原来拟定的两户拍摄对象,缩减成了一户,两台机器,一台负责跟拍房帅杰兄妹(拍摄对象)的生活情况,一台负责在学校拍摄他们的学习状况。 在拍摄他们生活情况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年人外出打工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农村空巢老人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及帮助,我们影片的主题也就是在拍摄过程中才定下的——《老人和孩子的村庄》。 房帅杰和房阳阳是堂兄妹,两个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他们交给了爷爷奶奶照看,爷爷身体不太好,奶奶一个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和自己的丈夫,60岁的老人本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养大成人后,却还要养育他们的孩子,一生要照顾养育两代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窘迫,精神上他们也没有依靠,两个弱势群体在寒冷的冬日依偎着互相取暖。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恰好折射了当代农村的教育现状,留守儿童小小年纪要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有的孩子家里活干不完,慢慢学习成绩下滑,逐渐走向失学辍学,这是个恶性循环的结果。在我们拍摄的南房庄小学,学校一共有4个年级(1~4年级),在校师生共4 3人,其中老师5人,学生3 8人,一年级学生9人,留守儿童6人。我想这些数据比任何一组镜头都更能揭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状。冬日里的村庄少了中年人的身影,显得格外的寒冷,留守的老人被迫坚强着,留守的孩子被迫成长着。 影片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我们采取了交叉剪辑的方式,以留守儿童生活及学习为轴线,把在学校拍摄的内容与在家庭拍摄的内容交叉剪辑在了一起,在叙述留守儿童的同时,也记录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得不说,空巢老人是我们拍摄过程中意外的收获。 孩子是天真的,拍摄的过程中几次被他们无邪的言语打动,他们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珍惜现在的学习及生活,我想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父母的骄傲,会成为整个村的骄傲。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也希望通过影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工的艰辛,他们整天忙碌的穿梭在繁华的大都市当中,破旧的衣衫和疲惫的神情与都市的繁华显得有点不协调,希望城里人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对待他们,对他们多一点关怀与包容,世界因和谐更美丽。 (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