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浅谈对”三违”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 |||
煤炭资讯网 | 2012-11-12 10:07:37论文专区 | ||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海恩法则,它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大事故是许多小事故积累的结果,实践告诉我们,抓安全不反“三违”不行,反“三违”不抓教育不行。那么,怎样对““三违””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呢? 一、杜绝“三违”要克服经验主义的错误 有一个《小马过河》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了经验主义的危害:小马第一次过河时,不知道河深河浅,由于老黄牛和小松鼠不同的说法,只好请教妈妈后才尝试看淌过了河。一天,妈妈让小马给姥姥送一袋盐,小马又来到了河边,有了上次的经验,小马很随意地走进河中,一不小心跌了斗跤,站起来后小马有了一个新发现:盛盐的袋子被河水浸湿后,变得越来越轻了,于是,小马一边走,一边故意地低下身子,以便使袋子更多地浸在水中,这样,小马很轻松地把盐送到了姥姥家。又一天,妈妈又让小马给姥姥去送一大袋棉花,过河时,为了减轻袋子的重量,小马还是故意地低下身子,结果浸过水的袋子却越来越重,差点儿把小马淹死在河中……我们分析这支小马的死因,不 难发现,小马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一是无知,二是侥幸心理,三是经验主义。 其实,无知、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也是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违章人员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违章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存在盲目性,偶尔违章一次也没有导致事故发生,就会让违章人员产生“小河沟里难翻船”的侥幸心理。久而久之,违章行为逐渐形成“经验主义”,而这种“经验主义”又滋生侥幸心理,长此以 住,灾难性的事故必然会发生。 我们知道,安全教育工作不仅是领导、培训或宣传部门的事情,它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如果单靠少数人来做,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中,同事之间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是互相影响制约的,在现场一线相互监督、相互提醒遵章守纪的同时,及时做好思想工作,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有思想症结的职工易于接受,消除思想顾虑,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有把广大员工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位到家庭,从平常到岗位,才能真正的把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做精、做细,要有“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的安全意识。当前,个别单位安全工作之所以存在偏差,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干部责任心不强,抓预防事故“喊得多、抓得少”。许多人直言不讳地说:一些干部考虑自身问题多,对员工的真实想法掌握得少;强调遵章守纪时间多,做一人一事疏导工作的精力投入少,遇事总想拖一拖,等到领导指名道姓时才去抓落实;一些单位每月的安全形势分析不透彻,讲空话、套话多,登记统计不及时,等到领导检查时才急于查缺补漏,致使预防事故工作缺少规范性、经常性。所以,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把准这个脉,做到适时、对症、标本兼治,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就会流于形式。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体现企业与劳动者在共同劳动,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行为规范的总和.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的”立法”,是企业规范运行和行使用人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这一权利.聪明的企业都看到了这一点,但实践中还有很多企业并未对此予以重视,认为反正有国家法律,法规,出了事按国家法律,法规处理就行,其不然卖国家法律,法规是大法,不可以针对某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企业的具体是千变万化的.成功的企业多制度其效果是使企业运行平稳,流通,高效,并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成功的企业及规章制 度,50%更是直接因它而产生. 二、减少“三违”发生,必须着眼于“事前”管控 美国著名学者维纳编著了这样一首民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战士绝;战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维纳的民谣揭示了一种现象,我们从事的许许多多的事业,往往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一个个不起眼的失误点,对失误点控制得不好,“点”就会发展成为“线”,进而发展成为“失误面”,为出现失败的结局埋下伏笔。众所周知的“木桶理论”,实际上也是从事物的“缺陷点”出发,告诉我们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是最低的那块木板而非最高者,引导我们注重“点”与“面”的关系。要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必须从构成“企业整体”的每个“个体因素”着手,只有实现每一个“个体安全”才能实“企业安全”。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我们要倡导“正向引导教育”,从安全工作的最基层抓起,第一着眼点是在所有岗位上工作着的每一名职工,确保“我”的安全,形成以自 我安全保班组安全、以班组安全保区队安全、以区队安全保公司安全的良好局面。 安全管理减少和杜绝“三违”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指导,但不能“唯经验主义”。必须着眼于“事前”安全管理,不仅要预防事故的重复发生,更要尽可能地将各种新类型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的被动局面,最终将安全生产纳入受控的良性循环。减少和杜绝“三违”,要避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等著作中明确指出经验主义的要害在于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个人狭隘经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到处生搬硬套,也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认识论中的经验论也可称为经验主义。同时,要克服经验主义,其实有“经验”是好事,但加上“主义”二字就不好了。“经验主义”实际上就是不讲科学、不讲事实、不讲原则,全凭“经验”办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在我们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并不少见。一不留神“经验主义”就会出错,甚至惹下祸端。但愿我们的所有员工,都能够细心细心再细心,学习学习再学习,杜绝“经验主义”,不让“经验主义”惹祸! 职工发生“三违”,原因有多种,比如是否是因为操作规程不尽完善、流水线工艺流程的设计不符合及工作实际所导致的;是分配、分工等利益关系协调不好所引发的一时情绪冲动还是屡教不改的一贯违反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处理“三违”时不能粗暴对待、一棒子打死,而应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讲究策略、方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探索、发现、分析、解决安全教育的对象和问题的关键,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季节的安全问题情况,针对薄弱地点、薄弱人物的安全工作,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引导,从小事抓起,从细处抓起,防微杜渐,让员工真正懂得安全的重要性,自觉自愿的在行动上时时刻刻想到安全。 三、对““三违””要强化安全习惯性教育 一位公司安全员曾经说过,祸患在警惕中远离你,悲剧在麻痹中亲近你;安全是伴随你生命始终的一位良师挚友,事故是在你思想打盹时向你偷袭的毒蛇;如果你对违章讲人情,那么事故对你一定不留情;脱离安全求实效,等于水中月、镜中花。这几句安全警句说的是在公司生产时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而在我们实际生产中,偏偏 有些人无视生命的珍贵,任意妄为,不注意安全,不考虑后果。习惯性违章就是这种类型之一。 习惯性违章,顾名思义就是习惯地违反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行为,不良的传统做法与工作习惯。通过对各种类刑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认为:习惯性违章是员工安全的大敌,必须坚决抵制。习惯性违章行为表面看起来简化了操作步骤又没有酿成事故,但是“违章不一定出事故,事故必然出自违章”,所以我们必须认清习惯性违章的本 质及其危害性。制定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势必成为防范空管安全事故的首要任务。 对违章事故统计得出:80%事故是由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对管理者来说,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现象总是死灰复燃、屡禁不止? 原因就是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切中习惯性违章的要害。为此,我们提出,反习惯性违章应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狠下工夫抓异常、抓未遂,把习惯性违章制止在萌芽状态。消除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显示一个单位 乃至领导的管理艺术。 对“三违”人员的安全教育,可采取以下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对““三违””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剖析,给““三违””人员平等交流的机会,给其表达真实思想、渴望理解关爱的平台,避免“你说我听”的灌输教育与“一刀切”的生硬考核所引发的抱怨情绪与抵触情绪,让其了解““三违””的危害,事故的可怕,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再也不能这样错了”,并用身边真实的事故案例教育他们,用“亲情化、友情化”的安全工作法则,营造浓郁的安全亲情、友情文化氛围,要以情感人、以情触人,使安全思想深入人心,促使职工在讲安全的强大舆论氛围中形成共识,做好互保联保,从而达到化解心头坚冰、增强工作信心的目的,真正使““三违””人员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强化安全培训,针对“三违”的特点,因人制宜、因事施教,一人一策,通过直观形象教育、安全警示教育、现场问考和榜样激励等方式进行安全培训,如:利用各种学习时间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请职工上台讲安全故事、分析安全案例,总结身边或自己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也可以请部分职工到安全事故现场进行观看,让他们说说怎样防止事故发生,讲讲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样的警示教育才能引起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而对于多次违章屡教不改的严重““三违”“者进入安全学校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位瞎子提着灯笼走在街上,有人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瞎子回答说:“我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不会撞到我”。从瞎子提灯这件事可以看出,安全防范意识要从每一个小事抓起,因为安全意识对每一个都十分重要。我们的安全管理部门和主要领导者,要对“三违”者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 美国一家公司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不管召开任何会议都坚持一个惯例,正式开会之前主持人必须说:“开会前,我先向诸位介绍安全出口。”那家公司还规定员工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室里不准奔跑、铅笔芯要朝下插在笔筒内。如此“谨小慎微”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看起来是那样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小小的安全意识,使得这家大公司一直保持着骄人的安全记录,并造就了“让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十倍”的神话。这就是享有全球最安全公司美誉的杜邦公司。很显然,杜邦公司抓住了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细节。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让每一名员工从心理产生安全意识, 就是什么应该做的,应该怎么去做,这正是安全生产中的命脉之穴。 总之,抓好“三违”人员的管理,严格落实“层级负责”的安全管理和考核机制。要按照“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监督,事事有考核”的原则,实现安全管理从工作安排到制定标准、现场落实、过程监督、考核兑现一条线闭合管理。大力加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严格““三违””、隐患源、检查点监督检查。强化安全管控,层级管理,优化安全检查、考评程序,促进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构建安全监督检查、诚信履职考核、全面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而“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式的管理与考核,只会使规章制度丧失应有的权威性和警示作用,会使职工产生“违章不过如此”的错觉,导致““三违””屡禁不止;每一次惨痛事故无一不在警醒我们:严是爱、松是害,不要等到出了事故才醒悟“悔不该如此”,由此可见,要求职工按章作业,管理人员就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切实负起责任,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大胆管理,这样“落实”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管理上的官僚主义、检查中的形式主义、考核上的好人主义,彻底解决“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痼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