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余:元宵灯火 | |||
煤炭资讯网 | 2012-1-31 10:19:27散文荟萃 | ||
春节的身影渐行渐远……元宵节不期而至。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元宵节里赏花灯是这个节日独有的节目。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漫天雪花飘舞的世界里看人间灯火,也是一种美好的景致。
说起正月十五的灯火,记忆中又回到童年的那些美好时光。童年的时候,在我的家乡鲁南农村正月十五这天,有小孩子扔“刷厨头子”(音)和“送河灯”的习俗。七八岁,十几岁的小孩子,会找一些家里用来刷锅后不能用的“刷厨头子”,倒上点煤油或是柴油,然后到村北头的空旷田野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将“刷厨头子”点燃后,扔到半空落下来,再扔出去,伴随着嘻嘻闹闹的大声的喊叫,透着孩子们特有的欢快和简单的快乐,生动的童趣显露无遗。据大人们说,正月十五这天在空旷田野里向半空扔点着火的“刷厨头子”会保证来年有一个更好的收成,至于准确不准确,孩子们不得而知,也无法考证,只当是大人心中一个美好的祈愿。只是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从吃过午饭一直玩到夕阳西下,待到村子里有袅袅炊烟升起,却也能乐此不疲。
晚饭后,到村西头河里送河灯更是孩子们期待的一个元宵节项目。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胡萝卜、红萝卜或青萝卜等材料雕刻一些精致的灯,有的刻可爱的小猪、小兔子身子,也有刻龙的,栩栩如生,非常生动。不管是刻成什么样的造型,都要从中间肚子里挖一个洞,把火柴棍一头缠上一点棉花做成灯芯,插到灯身里,倒上一些花生油,再撒上点细盐末,点燃后,灯光如豆,却不容易灭。有的还要在灯上用硬纸壳糊上一个灯罩,再用细铁丝栓上一个灯绳,提着照明用也非常方便。村子里的厨子二大爷最会刻灯了,他刻的灯造型各异,非常漂亮,我们都缠在他身边央求他给我们每人刻一个各自属相的灯,二大爷平时最喜欢我,总是到最后给我留一个最好看的灯,惹的其他小伙伴眼馋。现在的二大爷已老态龙钟,不知他是否还记得那些曾经的往事。
开始放灯了,先把屋里柜子上放一个,再是堂屋门前,粮仓跟前……,最后把大门前再放两个,驱赶鬼神,预示吉祥。家里该放的地方都放上了,每人将最漂亮、最大的那个留起来去送河灯。
几个小伙伴们相约在一起,来到村西头的河边。三三两两,间隔开来,长长的河沿上早站满了人,有来的早的,早已经将灯放到了河里。灯下面放一个硬木板或是用玉米秸扎一个小灯排,没有风的元宵夜,河里的灯星星点点,闪闪烁烁,倒影水中,和村子里的灯火相映成趣,有的没有漂多远就熄灭了,有的却能飘到河心里,整个的河面成为了灯火的海洋。隔河相邻村庄的灯也如星星般闪烁着,遥相呼应。在静谧的村庄里,伴随着稀稀落落的鞭炮亦或是一两声狗的叫声,形成了一副浓淡相宜的写意画卷,散发着中国乡村夜景特有的独特魅力。
那时的自己,对什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随处都能感觉到美好的景致,哪怕是再简单的游戏,也乐于参与。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大型的、电动的、闪着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灯箱、灯展、灯会美的让人心醉,可总是让人缺少了一些想要急切去欣赏的冲动和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