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萌 :专家哥 | |||
煤炭资讯网 | 2012-1-30 16:28:10小说林 | ||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儿子已经十五岁了,屈指算来我也近八年没有回宣化老家了。
在宣化老家,专家哥算个人物,当时他是村里数得上的知识分子。他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省城的测绘学校,老牌中专生,毕业后分配在省测绘局工作。在后来不知怎么就回到我们宣化北马村参加劳动成为一名普通公社社员。 听村里人说,他是犯了政治错误,在和苏联老大哥合作的时候,由于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张,嫌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没有他设计的先进,就扑扑刮刮地上前给了那个苏联专家一个响亮的耳光,打了不说,还骂了苏联专家,说人家是跑到中国吃白馍馍来了。当时,粮食紧张,白馍馍可望而不可及,许多人只是想想而已。 专家哥打了苏联专家,在当时是天大的政治错误,极大地破坏了苏联老大哥和中国小弟弟的深厚感情。就是那要命的一掴,将他打成了右派,从省城打到了我们甜水井公社宣化大队北马生产队,成了一名极平凡的公社社员。据说,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平均工资高于共和国部长。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晓得,上世纪40年代末,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纸命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给中国人民及其建设事业留下了众多困难和无限遗憾。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专家哥走村串巷换烂货,骑个破自行车进村就喊:“收绳头烂铁烂鞋,头发换洋糖!”村里的娃娃们就乐了,说换烂货的来了,就把屋里的烂货收拾停当拿出来和专家哥做交易。村里人就问:“专家,生意怎么样?”专家哥乐呵呵地答道:“够本,够本,不论怎么都够本!” 记得有一次,专家哥到我家串门,满腹怨气,给母亲提意见,说二姨家的表姐对他不敬。母亲问原因,说怎么个不敬法。专家哥就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他那天上午去二姨家的村子换烂货,一进村,二姨家的表姐就发现他这个熟人,就对门口人说: “你认识哪个换烂货的吗?” “不认识!”门口人答道。 “那是北马家的专家!” “呀呀,那就是北马家的专家,把苏联专家扇了几个耳光的二杆子货。” “就是。” “看他老老实实的,还咥实活,都敢打苏联专家?” 这一段对话,被低头换烂货的专家哥听得一清二楚。专家哥差点气破了肚皮,回来就给母亲说了表姐的不是,让母亲把表姐好好教育教育,这起码是对人的不尊重。母亲知道打苏联专家是专家哥心里的一块疤,表姐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就说一定一定,把不懂事的娃娃说教说教,这娃娃都讲究在咱北马家村口的初级中学上过学,中学生了怎么还不知道尊重人呢。专家哥听了母亲的话,嘴里念叨着“这还差不多”,就满意的走了。 在生产队下地劳动的时候,专家哥身子沉,抱着一把铁锨来得迟,还想回去早,记工分的就说,专家哥,你再这样就给你记半晌工。他后来给人说,在生产队劳动的十几年间,他就没摊底,没买过一把铁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落实政策,长子接了班,从一个农民成为吃国家饭的工人,专家哥每月还领一点生活费。他发自内心的感慨,共产党好,邓小平好。村里人当时都很羡慕,说还是人家专家能行,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般。 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分产到户承包责任制。有一年收了麦种玉米,他图省事,采用懒办法,挖窝点种的时候,将化肥和玉米种子放在一起,他还给村里人介绍经验,说这是“一炮轰”。后来的效果却不怎么样,一亩多地的玉米稀稀疏疏的只出了十几苗。这下,全村轰动。先是专家哥的老婆凤娃嫂子骂专家哥是懒怂,接着村里人也砸洋炮说风凉话,说人家马专家能行,“一炮轰”轰了个满天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作者单位: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