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益民:话说家乡过年 | |||
煤炭资讯网 | 2012-1-30 14:28:56散文荟萃 | ||
现在,社会上到处流传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它既充满着悲观、无赖、迫不得已的情绪,同时又表现出了一种达观、无所畏的矛盾心态。其实,过年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习俗。 我的家乡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说到过年,过去,家乡有一句话叫做“穷年、苦节、富贵七月半”。意思是再苦再穷,年还是要过的。年年难过年年过嘛!而现在的过年则是丰衣足食,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家乡的过年,还是有几个传统可以说的。 蒸年糕是家乡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是准备做蒸年糕的糕篮,到山上去砍毛竹,破竹篾,编糕篮;其次是煮蕉叶或煮粽叶,用来铺垫糕篮底;再次是浸糯米和大米,一般是四比六或对半开,再把米碓成米粉,和着红糖汁揉挪成软糕状,放入糕篮里去蒸,时间通常是一对时,也就是二十四个小时。吃着甜甜的年糕,表示连年生活美好,就像吃蜜一样甜。 炆火种,也叫守岁,是家乡过年的一大特色。就是到了大年三十,我们就要到山上去砍榆木或金刚木,因为这两种木头密度大而耐烧,把它扛回来,或砍或锯成一节节,放入大炉灶去烧,还可用来煮猪食,在大年夜一直烧到天亮。因此,也叫守岁。听说这种薪火相传的做法,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我想应该是有依据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最早是靠狩猎生活的,而老虎又是怕火的,他们为了保护自己,防御自然界的敌人,采取了以火为武器。其次是火的来源不容易。大家知道,火的发明,是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标志。不难想象,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人们找到了火,就是找到了大救星。 燃放鞭炮和点光彩是家乡过年的又一风俗。燃放鞭炮一般是有规矩的,只限定于除夕、正月初一、初五和十五闹元宵几个日子。在燃放鞭炮之后还要燃放高升炮。高升炮通常是两节,倘若两节全部响了,表示你新年万事顺意,节节高升。这是你全年运气亨通的预兆。否则,就相反。而点光彩,就是在大年夜,在每个房间用煤油灯点到天亮,用来避邪。那时候,为了在过年能点上煤油灯,平时尽量节省煤油。夜晚,家里都是点松明火,不论是做菜篮、火笼、竹箅、鸭笼等篾器,还是刨地瓜丝、切木薯片、做咸菜等家务都用松明火照明。 最后说一下压岁钱。小时候是有压岁钱的,只是数量很少,一两毛钱而已,过后还要交给父母,作为交学费用。那时候,兄弟姐妹多,一家八口人,家里没有劳动力,过年都是很穷苦的,家里经常缺粮,到次年青黄不接时,常常面临断炊的窘境。我排行老二,记忆中有一年过年家里只买了五斤肉,而听父亲说,有一年只买了二斤半的肉过年。因此,我从来都不敢奢望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而现在的过年,除了钱少一点,则是什么都不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