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平:浅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思考 | |||
煤炭资讯网 | 2011-8-27 9:18:18论文、言论 | ||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旋律。安全同时也是制约着煤矿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虽然我们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但是,安全管理如何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如何能很好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提高对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已成为了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话题。
提高认识,领会安全是第一政治、第一责任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就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任何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所谓发展都是不健康的、不道德的、不和谐的,也都不是真正的发展,对于我们煤矿这个高危行业来说,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所以说:安全是各级管理干部的第一政治和第一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要用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和安全思想教育的保障。同时,也要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等安全文化来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安全工作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煤矿工作条件差,实现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难易落实到位,这就要求我们思想认识一定要到位,责任落实才能够到位。一是在全矿推行层次管理,构筑起安全责任体系。实行工人对班长负责、班长对区队负责、区队和业务科室对矿领导负责,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系。二是要严格落实“逐级负责”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式的管理与考核方法,只会使规章制度丧失应有的权威性和警示作用,更会使职工产生“违章亦不过如此”的错觉,导致一些“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由此可见,管理人员要大胆管理,这样责任落实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痼疾。三是坚持安全重奖重罚原则。我们在安全管理责任上始终要坚持重奖重罚和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并做到事故追查不过夜,及时追查事故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进行处理。四是对区队长、书记和班组长实行了安全抵押,每月严格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的意识。
狠反“三违”,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长期的存在于部分职工的工作过程中,根深蒂固,它不仅伤害自己、而且伤害别人。严重影响着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究其原因,“图省事、怕麻烦、碰侥幸的心里”。因此,建立反“三违”的长效机制,注重反“三违”的工作方法很有必要。一是要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制止“三违”是对违章者(职工)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维护职工的生存权益,为了职工家庭的美满幸福,为了捍卫企业的稳定发展。二是在处理“三违”人员时,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比如我们对前段时间扒乘皮带的“三违”人员,要求在各区队班前会轮流进行现身说法,谈“三违”对自己的危害,对班组,对区队、对单位领导的处罚,使人人警钟长鸣。三是建立“安全罚款”之外的配套机制,诸如:我们建立的安全包保合同、风险抵押、家属说教、安全确认、准军事化训练、岗位描述、手指口述等多种方式,提高职工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四是用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职工进行教育,使全体职工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五是对安全意识淡薄的职工开“小灶”进行强化培训教育。
创新方法,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真正把安全生产作为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因此,要创新方法,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为我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首先,要树立正确科学的安全理念,丰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法规法令、操作规范,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其次,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约束规范职工行为,推行班组、区队、井口三级管理制度模式,指定安全第一责任人。三是向职工灌输亲情理念,营造浓郁的安全亲情、友情文化氛围,发挥女工家属“半边天”的作用,让她们做一双鞋垫,送一杯热茶;说出真心话,夜间三言两语的枕头风,演讲词中的一声声呼唤,违章后一句句诉说,要让职工明白安全是关系到整个家庭幸福与否的事。四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形式新颖、灵活多样,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方法,比如:以安全内容为主题的知识答题、演讲、书画展和文艺节目。其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让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其中,自编自演、自乐,最终达到“自己受教育”的目的。
强基固本,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质上就是现场管理、按章作业,保证工程质量及文明生产的一些问题。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搞好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1987年开始,国有重点煤矿开始搞质量标准化,通过搞质量标准化,使安全状况有了明显好转,1986年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99,1989年下降到1.74。随着标准化的深入,1990-1999年10年间,国有重点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在1左右,仅此每年少死600人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寻找管理的捷径,那就是搞质量标准化建设。搞标准化建设,一是要从严从细抓起,高标准,严要求,从每个干部到工人,从井上到井下,从机关到基层,全部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使项项工作有标准,件件事情有要求,并要一丝不苟,真抓实干,持之以恒,要严格制度不放松,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应该“班班有验收,旬旬有检查,随时有抽查”,执行制度不迁就,不讲人情。二是要从每一个生产环节和每一道工序抓起,细化各岗位作业标准及操作流程,通过工作程序化、操作行为规范化,来保证线面精品化。同时围绕“有利于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有利于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全员生产效率”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三要坚持实行班组、区队、部室、矿井四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问责制,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要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责任人“五落实”,严格执行隐患查处、整改、验收、消号“四步”制度,来促进质量标准化工作。
强化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煤矿企业安全状况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技术装备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同时还取决于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上多下功夫,推动企业安全和谐发展。一是要突破传统的培训思维方式,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要适当加入对职工情绪和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不要将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带入矿井。二是善于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和平台进行培训,比如我们组织井口副主任到井下现场实际指导职工现场操作,对职工进行事故分析、事故预测和反事故演练等现场安全培训,使职工学到了贴近实际切实有效的安全知识,增强职工在特殊情况下紧急避险的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三是注重安全心理培训,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强化职工安全行为的养成,职工的安全行为直接决定着设备与系统的安全运行,抓住了职工行为的养成就抓住了矿井安全发展的灵魂。我们可以通过推行“安全确认”“手指口述”活动在职工中大力推行岗前安全状况排查,作业现场危险源预知等,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安全确认的习惯,从而达到避免违章、消除隐患、杜绝事故的目的。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要常抓不懈,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生产,确保企业财产和职工的生命不受侵害,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桑树坪煤矿平峒井口办公室 王西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