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梅:走溪口 | |||
煤炭资讯网 | 2011-8-1 7:44:38散文荟萃 | ||
作者单位:山东兖矿集团济东新村新闻中心
说起浙江奉化溪口镇,想必“地球人都知道”,因为溪口是蒋介石的故里。
从宁波乘车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溪口。已有千余年历史的溪口古镇,位于浙江四明山南麓,有着典型的江南韵致,它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临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镇内人杰地灵。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的美誉,书法家王羲之也曾隐居于此,但真正使这镇驰名中外的,则是出了蒋家父子这对风云人物。清碧舒缓的剡溪,就从蒋氏故居门前流过,见证了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荣辱。
下车步入镇口,迎面就是高大古朴的武岭门。武岭门城楼四角挑檐,雄浑壮观。楼额两面都有“武岭”二字,外面的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里面的为蒋介石自题,以此来表达蒋氏对于的尊敬。穿过武岭门,眼前豁然开朗,左侧剡溪缓缓地流过古镇,古镇依水而建,武岭路笔直地沿着剡溪通向前方。长长的溪南大桥连接着剡溪南北两岸。远眺群山叠翠,好似一幅韵味十足的江南小镇风景的水墨画。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文昌阁。它坐落于潭墩山顶,四周古木垂荫,临溪碧潭如镜,风景秀美,环境舒适。文昌阁是蒋介石于1925年建的一处别墅和藏书楼,他起名为“乐亭”,但当地人仍习惯称它为文昌阁。蒋介石和宋美龄联姻后,多次在此居住。1937年1月13日起张学良将军曾在此被幽禁十日。1939年12月12日六架侵华日本飞机轰炸溪口,这里被炸为平地。直到1987年才又按原样重建,雕梁画栋,风姿胜旧,现辟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展厅。登上文昌阁二楼,蒋宋洞房新床里档装饰着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床下安置了六条粗壮的床腿。导游解释说,这是因为蒋迷信,床上安放的是照妖镜,床下的是“六六大顺”腿。人站在展厅中央,四顾,惘然。多少血雨腥风,俱已沉寂。唯见图片上蒋介石的春风得意,宋美龄的风姿绰约。
紧挨着文昌阁的是一幢背山临溪的洋式三间两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白色建筑,外部的形状为欧式,内部结构依旧为中式。蒋经国日记中称之谓“涵斋”,当地人以其房小且洋,故俗称小洋房。原为蒋介石住文昌阁时便于传唤幕僚而建。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归国后在此居住。楼正中有蒋经国为因日军炸死其母毛福梅而亲笔手书的“以血还血”四个大字的碑文。两楼现辟为蒋经国先生的起居及书房展厅。站在楼顶平台,低头可见溪水荡漾,抬头可望山色朦胧,与“涵斋”之意相符,甚是赏心悦目。
下了山,沿街而下,一条三里长街沿溪伸延,老屋临溪而建,为单面街市。屋影、人影、山影、竹影、蓝天白云全倒映在溪水中,犹如海市蜃楼,若似一幅极美的山水画。蒋家故居丰镐房就位于溪口老街中段。丰镐房坐北朝南,面前临街,街外就是剡溪。“丰镐”取周文王、武王封地,蒋为经国、纬国取字“建丰”“建镐”意即蒋氏后人能文能武之意。整个建筑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格局,楼轩相依,遍植花树,雕梁画栋,细致精美。前庭及左右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各有金桂、银桂各一棵,是宋美龄亲手所栽。中堂系蒋家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堂前门柱上刻有楹联:“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而两旁则为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毛福梅(蒋介石的元配)的住所。但因毛福梅居住在此,宋美龄直至1939年从未到过此地。
百米之外,便是蒋介石的出生地——玉泰盐铺。玉泰盐铺陈列了与蒋介石出生有关的30余张照片,还有蒋介石在玉泰盐铺楼上出生时,接生、喂奶和小时玩伴回忆的文字和照片,充分展示了王采玉和蒋介石母子的身世情况。恍惚中,仿佛看到蒋介石儿时的刚强、年青时的得意,晚年时的无奈。蒋氏之于溪口,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我想即使蒋氏父子及其后人,说起溪口,也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溪口既是蒋氏政治生涯的后院,又是中国政治气候的一个风暴眼。导游告诉我们,溪口的文物古迹之所以得到妥善保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949年5月24日溪口解放前,毛泽东主席告诫部队,在占领奉化时,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它建筑物。倘若不是当年毛泽东主席的一纸命令,我们现在恐怕就看不到如此众多、保存完好的风景名胜了!
出了门,行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满耳的叫卖声,满眼的小店,仿佛时空错叠,来到另一个世界,繁华满眼,曾经的风云已经烟飘云散。最后我想用民主人士章士钊先生在1959年致台湾友人信中的一句话来为此文收笔:“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