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明:浅析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的方法 | |||
煤炭资讯网 | 2011-5-5 15:08:33论文、言论 | ||
“一把手”对于一个单位和部门来讲,在一定程度上事关整体工作的开展和部门工作的深化,一个勤廉兼优的领导班子和党政“一把手”,可以把落后推向兴旺,一个只善于投机专营,动不动就想侵占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一把手”,是烂掉一个班子,搞垮一个单位和部门的“毒源”。
分析我矿近年来的各类违纪案件,特别是涉及一些党政“一把手”的经济案件,可以看出,除了这些“一把手”的个人主观因素外,根源还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不力问题。其表现在:一是群众不敢监督。职工群众存在怕报复、怕打击的心理,监督自己的领导和“顶头上司”有惧怕。二是班子成员不愿监督。在一个部门和班子里,副职们不愿意多事,明哲保身,有的把“一把手”当作自己晋升的决定因素,更有的担心不被理解“穿小鞋”,丧失了应有的原则,有了“助纣为虐”心理。三是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将一些本应明明白白的事情,搞得复杂化、神秘化、隐蔽化,成了“雾里看花”使得无从监督。有的“一把手”把身边的人员当作了“自己的兄弟”,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小撮”,其目的就是不让这些人向外暴露自己的所作所为,并美其名曰“家丑不可外扬”等等,这些使得监督“一把手”困难存在。 随着《党内监督条例(实行)》的出台,我们党的监督有了制胜的法宝,那么如何不断探索我矿在监督“一把手”方面的方式方法,在创新创建新的机制上下功夫,成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我们认为要发挥党内监督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注重群众监督,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落实: 实施“阳光工程”。在我们对“一把手”实施监督的实践中我们得到启示,一个单位和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如果能够置于“阳光”下,其监督效果就会很好。因此,我们要通过对涉及人财物等职工群众关心的话题的公开,认真进行点题公开、热点公示等方式,使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和认知权得到进一步的尊重和发挥,下大力气纠正治理单位部门的“小金库”和“小钱柜”,使之得到有效的清除,进一步遏制违纪违规的“暗箱操作”。 适当发挥“曝光疗法”的作用。就是要积极发挥道德舆论的监督,使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感到道德权力的巨大“社会的压力”。就是要在了解事实真相和把握政策的前提下,对已经查出的典型案例和违规行为进行舆论曝光,发挥宣传教育舆论和道德舆论的震慑力。使我们的党政“一把手”做到:人前人后、台上台下、对人对己的“三个一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强化自我监督,履行自我约束,自觉置于自己于监督之下。 建立举报奖励基金。就是要强化信访举报制度,调动职工群众对“一把手”监督的积极性,这方面我矿今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实名举报的暂行规定,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新机制建立完善的过程。我们通过对以往我们工作的总结,得到了只有充分相信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搞监督,发挥监督的群众基础,才能在监督工作中取得实际效果。为此,就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基金的问题,这确实不是一个新问题,我们已有的制度规定要在坚持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归纳汇总,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通过行政支持点,纪检办案争取效益最大化以及其他多形式的资金筹集,扩大奖励力度和范围,不但奖励举报者,而且奖励为此努力工作者,以物质和资金的奖励,在全企业形成良好的氛围。 严格把好“一把手”选用关。把关是监督的最前沿。在选拔任用“一把手”时,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就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敢于站在前,严格任前的公示制度落实,提交党委研究前的过程和程序不能丢、不能减,并严格送审纪委把关,起到互相监督和互相制约,防止素质不高、政绩不突出,甚至有劣迹的候选“一把手”混入我们的领导岗位。
进行组织诫勉谈话。坚持对“一把手”严格任职期间和离任审计,要把审计结果作为对“一把手”考核考评的重要数据依据,同时要坚持对“一把手”的日常管理,定期不定期就某一问题或某一方面强化监督的过程管理,对于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进行组织诫勉谈话,纠正解决问题在萌芽,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对“一把手”也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强化“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这方面要建好“三道防线”:一是建好“防范线”,强化制度约束。就是要开展“一把手”业余生活“行风评议”,在领导干部述廉、评廉、考廉和述职民主测评中,将业余生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结果和使用干部以及奖惩结合起来。二是建好“辅助线”,强化家庭约束。就是继续深入开展“争当贤内助”活动,引导家属时刻清除“蚁穴”隐患,处处防止“糖衣炮弹”。三是建好“警示线”,强化舆论约束。利用本级媒体对领导干部的边缘行为和不检点行为进行及时的披露,敲响警钟;对遵纪守规的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宣传和奖励,利用舆论宣传的造势功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冀中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峰峰集团薛村矿三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