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 敏 “新闻故事化”是近年来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 故事化新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而故事化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让人能看到、听到、闻到、甚至能触摸到新闻。 近年来,我们把新闻故事化作为新闻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把它运用于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新闻特写、特稿、通讯体裁作品的写作中。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实现新闻的故事化: 一、依靠大量的细节和人物言行场景的描写,把读者带入新闻现场 平面化和现场感不强是纸质媒体的缺憾,而故事化写作引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寻找感性的细节,尽量采用那些能引发读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细节,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也使得平面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 《日照日报》2008年12月4日的《“让灾区孩子戴上我做的帽子”》中写道: 闫丰慧在石臼商场经营了一个很小的门面,丈夫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休养,还有一个6岁的孩子,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有1万元左右。 为了省钱,闫丰慧在石臼商场南面的社区,租了别人平房里的一间小东屋,再把小屋与外面的过道连在一起,这样就能放两张床、一台电视机和一套厨具。 760顶鲜艳的“虎头帽”,就整齐地码放在“过道房屋”的大床上,占据了床上大部分的空间。而床头的纸箱上,摆放的是闫丰慧孩子的作业本和一个铅笔头。 报道中,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如“租了别人平房里的一间小东屋”、“小屋与外面的过道连在一起”、“帽子整齐地码放在‘过道房屋’的大床上”等,通过对场景的描写,写出了这个家庭的贫困生活,使读者更因这样一个家庭的善举而感动。 《日照日报》2008年5月3日《一名组工干部的1338个日夜》中写道: 当孙培杰最后一次途经岚山区委办公楼时,原本躺着的孙培杰挣扎着坐起来,极力扭头张望着他曾经工作的地方,车已经离去了很远,但他还在直挺挺地回头张望着…… 报道中,记者通过细腻的人物表情的描写,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人情味。如“原本躺着的孙培杰挣扎着坐起来”、“极力扭头张望着”、“直挺挺地回头张望着”等,通过捕捉生动传神的细节,显示出孙培杰对曾经工作的地方的无限留恋,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事件的距离。 二、通过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 新闻故事化主要表现在它所产生的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上,而要把新闻当故事讲,且要讲得娓娓动听、扣人心弦,就一定要善于运用“曲折”,这是一个技巧,也是牵引读者眼球的妙招。而要让故事“曲折”起来,方法之一就是设置“悬念”。 譬如《日照日报·黄海晨刊》2009年7月13日的报道《新婚老婆对老公说——“嫁给你真是嫁对人啦”》 : 7月8日那天晚上,滕琳琳和高运江说了一晚悄悄话。都过去好几天了,妻子还有一句话让高运江心里感觉特别暖和。 7月12日上午,高运江很腼腆,他挠挠头最后露了一句,当晚妻子曾对他说:“你这么善良,嫁给你真是嫁对人啦!”能让新婚妻子发自肺腑说出这句话,都是因为一个老人。就在那个雨夜,高运江给妻子捡回来一个“婆婆”。 报道一开始就用“滕琳琳和高运江说了一晚悄悄话”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读者看了后不禁会发问:什么悄悄话说了一晚上?新婚老婆为什么会对老公说嫁给你真是嫁对人了?在这个悬念的引导下,读者继续阅读下去,最终才了解,原来是作为公交车司机的高运江把在公交车上“捡”到了一位老太太并带回家进行悉心照料。 故事化技巧运用于写作,使新闻报道呈现出了勃勃生机。然而,在实际写作中,记者除要注重新闻事件的画面、细节,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外,还不能忽略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使作品更像新闻,而不是文学。 (作者单位:日照日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