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首卫 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报道,与文字记者或电视记者相比,“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一般会议、年终总结会场等场所不宜涉足,不能哪条“河”都趟、什么“鱼”都抓。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独具慧眼,投身到“新闻之河”去抓别人不易抓到的“活鱼”。 “抓活鱼”要有新闻敏感 摄影记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淮安市政府就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并举的目标,这是倡导“劳务输出”后的全新提法。由于本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较为熟悉,从而能够较快认识到目标调整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不少在建项目下马,农民工找工作机率降低;由于推行农业税减免政策,农民种粮获益在增加;不同经济区域用工环境、福利待遇差别很大,农民打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正因为如此,许多城市出现“民工荒”。为此,2008年春节过后,考虑到农民又将外出打工,我就经常到车站等地寻找和捕捉农民急切踏上打工路的镜头,拍摄了《打工农民》一组图片,配合文字,分析了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介绍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劳动力需求情况、强调了就近就业的优势,以此策应政府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举措,图文在地方报作为头条发表后产生了一定影响。 同样,有了新闻敏感,就能在不经意间抓到“活鱼”。我从淮安市总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开展的“送岗位进社区”活动中,发现一位七旬母亲为帮儿子找工作,不断和用人单位“洽谈”,抓拍了《七旬老太太,走进招聘会》的感人镜头,表现“母爱”的主题。这幅新闻摄影作品在省报年度新闻摄影评比中获奖。 抓“活鱼” 要有理论素养 对记者来说,首先要提高政治理论修养。要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保证不出政治错误。其次,要不断掌握新闻规律以及政策法规。多翻阅国家级报纸、省级报纸和同级报纸,学习精神、领悟导向,并多与全国摄影同行广泛交流,还要通过网上“冲浪”丰富拍摄素材。如果不了解政策,就难入堂奥,只能泛泛报道。第三,要研究新闻摄影采访艺术。掌握新闻采访专业知识,这点对半路出家的摄影记者尤为必要。读者关心的是新闻事实,但更希望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新闻事实,这就需要我们在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多研究受众心理,拍摄“三贴近”图片,增强可读性。 我在采访劳动仲裁案件时对加强理论修养有着较深的体会。曾在淮安市新闻摄影年度评比中获一等奖的《喊冤员工败下“仲裁庭”》作品,用人双方发生劳动关系争议,员工与企业相比,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加上官司败诉,其心情可想而知。因此,我用镜头从背后拍摄,成功捕捉了败诉方沮丧而又后悔的瞬间背影,文字说明既写明新闻真相,又对失业职工表示同情,用诚恳的笔触给予他们依法维权的忠告。 抓“活鱼”要有吃苦精神 为了不让“活鱼”成为“死鱼”、“臭鱼”,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线索,还要在第一时间完成采访报道工作。要做到闻风而动,分秒必争。正如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所言:“动作不快,笔头不快,慢腾腾、懒散散、四平八稳的人是当不好记者的”。几年前的一个中秋节下午,我接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的新闻线索,一名女工在工作中不慎,左手五个手指被铡刀切掉。我立即赶到医院进行采访。为了准确真实地记录断指再植手术,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全过程跟踪,直至深夜手术结束并立即赶回报社发稿。第二天以《无情铡刀瞬间断五指分离、有情医生昼夜续兄弟团圆》组照见报,《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几家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组图片。此后,我又多次到医院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在患者五断指手术后期恢复功能、拆针线等过程进行了追踪报道。有一年五一节前,我在路上发现一支简朴的三轮车迎亲队伍,新郎骑着装扮一新的三轮车迎娶新娘,就立即拿起随身带的相机追随拍摄。后据新娘何燕介绍,她父亲是一名三轮车夫,曾靠这三轮车赚钱供她上大学,完成了学业,他俩之所以采取这种婚礼方式,除环保节约外,还以此报答父亲,不忘他曾经的付出。照片以《坐着父亲三轮车出嫁》为题在《淮海晚报》封面刊发,并获得《江苏工人报》二季度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 (作者单位:淮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