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深度新闻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 |||
煤炭资讯网 | 2011-5-21 17:26:43写作 | ||
● 乔永华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样式,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有的称为“焦点”,有的称为“深度报道”,有的称为“独立调查”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题材大,牵涉的方面多,文章结构较一般的报道复杂。 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有不少技巧和方式方法。此外最重要的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们知道,现代传媒竞争激烈,要寻求“独家新闻”已是奢望。而新闻理论又表明,二度开掘新闻源,从而形成独家视点和思考则同样可以体现“独家性”。一个成熟的栏目应该建构自己独特的反映事物的视角,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新闻中的新闻。 比如,《生活日报》的名牌栏目“每周独立调查”第12期,发表了《盗采山石,近半卧牛山被‘吃’掉 伤痕累累,‘齐烟九点’处处喊痛》,这篇报道获得了当年的齐鲁新闻奖。这篇稿件的采编,颇费周折。当时记者接到一名读者的来信,说是现在的“齐烟九点”太让人失望了,有的山环境脏乱差,有的山建满了坟头。大体是这个意思,可是这只是一个泛泛的表述。其实“齐烟九点”的小山头多年来就存在脏乱差和坟头占山的情况,这并不是新变化。如果做这方面的内容,就是老生常谈。编辑与记者沟通后,建议他去调查调查。记者在几座山头发现确实如读者所说的那样,环境脏乱差。记者的新发现就是,这些山头情况不一,有的有管理方,有的被小区圈了进去,还没有正式接管,有的干脆就是无人管理。可以说,记者对这些情况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但并没有真正破题。这样题目先搁置了下来,两周后,记者再度对距离市区较远的一个山头进行了实地采访,突然发现,还有人在盗采山石,记者编辑都很兴奋,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选题的重大突破口。很快,这篇深度报道见诸报端,刊发后受到好评。它的成功得益于记者的执著,如果半途而废,没有新的发现,这个选题可能会被长期搁置。 再如,《杭州日报》视点新闻版曾发表《怎么,猪也要吃兴奋剂?》。当地有一个地方40余人食物中毒,经公安部门侦查,是因为吃了米粉后中毒的。当地媒体也做了报道,但仅此而已,原因没有深究,似有难言之隐。“视点”记者了解到,原来这种米粉的肉里掺了“瘦肉精”,这是不法分子添加在猪饲料里的。记者觉得这是关系到百姓菜篮子的大事,马上前往嘉兴采访,公安部门证实了这个事情,同时得知,这种饲料是萧山某厂生产的。于是记者又到萧山暗访,弄清基本事实后,又走访了有关专家,清楚了“瘦肉精”是怎么一回事,对人体有怎样的伤害。这篇以“瘦肉精”为中心的报道出来后,引起了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可以说 “视点”记者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从见报的信息中发掘出了新闻背后的“大新闻”。 那么,背后的新闻怎么来,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随着深度报道的量的积累,有记者已经在理论上对如何发掘深度报道做出总结。他们意识到,选题策划不仅仅是看到或找到别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而是通过对一种系列方法的分级深入,完成对具有最高传播价值的新闻的挖掘。综合来看,深度新闻选题策划有三个重要环节: 重要时段、题材范围和角度选择。下面,具体看一下这三个环节都包含着哪些内容: 1.时间节点 我们知道一项大的建筑工程都有重要的时间节点,同样,深度报道也离不开时间节点。根据不同性质的分类,时间节点可以分为:节令性时间节点(每年有很多的重要节日,如环境日、艾滋病日、教师节等等,同时还有黄金周、高考、学校寒暑假等)、政策性时间节点(国家或本地新出台政策,或者是出台政策满月、周年等,比如国家出台遏制房产的措施实施一个月的变化)、事件性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引发相关报道的时间节点,比如足球打黑第一轮)、活动性时间节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式新闻,如奥运会、糖酒会等)。 把握住每个时间节点,新闻才会焕发出生命力。新闻是易碎品,但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前,它又是崭新的产品。就像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的现场令人心碎、震撼;同样一周年后的变化,又带给人更大的激动和震撼。时间节点不同,新闻的内容亦不同,但都是新的,而且,后者的深度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2.题材选择 记者在日常报道中,通常会形成较为固定的跑口范围。他们应该对自己所分工的范围有一个全面了解,根据这种了解的深度与广度逐步建立并完善“题材档案”。在具体的实施题材策划时,一般采取“点线法”逐层分列出具体的领域,记者脑子里越是储备较多的采访“线”、“点”,越可能挖掘出多方面的信息内容。 选题可以是近期的热点,也可以是别人不太注意的冷点。往往是冷点的背后蕴藏着更大的新闻。 比如,农业方面的种植业,以往很少有都市报纸去关注,可是最近的大蒜却受到媒体的一致聚焦。这是因为,这一年来大蒜价格从暴跌到暴涨,各路资本的博弈就像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搏击,其背后潜藏着太多的故事和秘密,让人津津乐道。 3.角度选择 角度选择,这里主要指大的角度的选择,也就是宏观上的报道思想。它依赖于记者的时事观察、知识储备,以及记者对某一领域的独特的研究或见解。简言之,角度选择直接地表现为深度报道从哪一个“点”去做的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的角度选择至关重要,新颖、独特的视角是新闻稿件成功的点睛之笔。角度选择是个深层次问题,它受到媒介定位、记者认识、读者关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应该说,时间节点、题材选择、角度选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 英国广播公司(BBC)有一档调查栏目《全景》,是世界上连续播出时间最长的新闻深度调查节目,自1953年11月11日播出第一期节目,到现在已经50多年的历史,深受观众喜爱。该栏目主持人安迪·贝尔(Andy Bell)介绍说,为了调查《注水鸡肉》,他们前前后后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而《允许谋杀》这个调查,他们的一个记者竟然花费了12年的时间。 (作者单位:生活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