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记者新闻敏感的养成

煤炭资讯网 2011-5-21 17:21:00写作

  ● 袁翠云
  敏感,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否在采访瞬间或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新闻的发现、判定,主要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鼻”,我们也常将新闻敏感称做“新闻眼”。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基本功,是精品力作的源泉。新闻记者如何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新闻敏感呢?

  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不认知的事物、现象所产生的新奇和感兴趣的心理冲动。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记者的好奇心是激发新闻敏感、捕捉新闻事实的动力。一个好奇心强的记者对周围的事物总有一种新鲜感,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开阔,善于比较和推理,总想刨根问底,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许多好新闻就是这样被发现和捕捉到的。1983年5月,大众日报记者何荣德,在定陶陈集公社中沙海大队社员马新莲家采访,发现厨房里摆着8种铁锅,他顿时眼前一亮,新闻敏感顿生。一篇《如今马新莲家有八种锅》的消息很快脱稿。作品以小见大,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生动感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位上海的读者评介说:“作品在即使是一般人看来实属平常的铁锅、铝锅、高压锅中,也能奏出兴趣盎然、悠扬动听的美妙乐曲。”
  记者最忌麻木不仁,目空一切,似乎对什么都司空见惯,毫无兴趣,好新闻就是摆在面前,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穆青同志认为“少见多怪”也是一种新闻敏感的表现。他说,当记者就应该“少见多怪”,遇事多分析,多追问。

  勤捕捉灵感
  灵感,是记者在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由于受到某种信息刺激和启发突然闪现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有人将这种灵感现象称为顿悟,就是忽然之间,闪过一种念想,脑际开了一扇亮窗,犹如置身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记者处于灵感开启之际,注意力高度集中,瞬间即逝。灵感来去匆匆,来得突然,消失得迅速,往往消失之后,苦思冥想再也想不起来。所以,记者要随身携带记录本,一旦灵感出现,便立即记录下来,千万不要偷懒,也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灵感源自创造性思维。因而,记者对某一新闻现象或新闻事实,要深入思考,仔细耐心地研究,探究事实的来源,事实的现状和事实发生所带来的结果,甚至联系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只有这样,记者才能在普通的事实中,发掘出非一般的灵感,在一般的事件中,透视新颖的、独到的、具有规律性的见解。俄国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说过:“灵感是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苏联著名画家列宾也曾说:“灵感是对艰辛劳动的奖赏。”
  2009年底,东明电视台一名记者去县检察院采访由县领导参加的年终总结会。会议平谈而无新意,记者正在为发稿而犯愁,中午在饭桌上,检察院一名工作人员无意中说,前不久,检察院人性化办案,对三名违法较轻且悔过态度较好的高考准大学生免予起诉,这名记者顿发灵感,穷追不舍,很快采访写出《宽严相济 彰显人文关怀》一稿。稿件播出后引起较好反响,并在省市新闻奖评选中获奖。可见,眼勤、口勤、腿勤、手勤是灵感产生的基础。

  培养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心理学研究表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尤其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是养成新闻敏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新闻敏感的养成,是记者对各种有关事物进行注意的结果。
  综合素质较高的记者,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都会有第六感观,也就是新闻嗅觉或新闻感观,像雷达一样全天候开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切信息都逃不脱他的眼睛,一切信息都会经过“新闻筛”的挑选和过滤,一旦有新闻活鱼触网,无意注意会立即调动有意注意的神经,对新闻事实进行搜寻、捕捉、加工、外销。无意注意是独立工作的记者新闻敏感的起点和基础。没有这一步,一切便无从谈起。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新闻记者对有预定新闻线索的采访,需要集中意志,克服困难和排除干扰,达到一定的目的,这便是记者有意注意的体现,就像打仗一样,选定攻击目标之后,集中力量全力攻克。由此可见,有意注意是新闻敏感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构架。
  但是,一名记者新闻敏感素质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事物新闻价值判断的精确程度上。如果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之后,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不值得报道,就是报道新闻价值也不大,那就失败了,证明这个记者的新闻敏感不强。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的速度,是衡量新闻敏感强弱的重要尺码,新闻敏感的学问主要表现在这个转化速度上:不该转的草率转了,表现为“神经过敏”,结果是劳而无功;该转的没有转,会丧失机遇漏掉新闻,表现为麻木迟钝,是失职的行为;该转的认识迟、反应慢,也是记者新闻敏感差的表现。

  培养博学的习惯
  一名博学多识的记者和一名知识贫乏的记者,在发现和判断新闻价值方面,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博学多识、经验丰富的记者,能够及时、敏锐地从采访中判断出哪些是有价值的材料,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材料,并能根据对方的谈话,触类旁通,将采访引向深入。知识贫乏、经验不足的记者,采访对象说这个你不懂,说那个你还不懂,就很容易造成“话不投机”的冷场和尴尬,又容易使有价值的新闻矿材流失。实践证明,好的新闻作品,是记者知识、素养、敏感的产物和体现。如果知识贫乏,政策素养不高,写作技巧再高,也只能做为文字匠,而成不了名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记者的新闻敏感同记者的知识素养水平是成正比的。
  一般来说,记者应具备的知识素养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基础知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是一名记者主要的、基础性的知识框架,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的。与此同时,要及时学习和补充新政策、新知识,这是记者发现与评判新闻的一把“尺子”,只有心里常装着这把尺子,记者面对纷繁而多彩的世界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敏感顿生,否则,对有价值的新闻,只能是视而不见,或者不问新闻事实有无价值,凭空乱抓一气。
  2.专业知识。除传统的新闻理论外,新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像新闻心理学、新闻人才学等,也应该懂得一些。
  3.一般知识。记者是杂家,对文化科学知识,如文学、语言学、史学、地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军事学、数学、物理、化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体育、音乐、天文、医学、生物、网络知识等也要有所知晓。
  新闻敏感不是靠天赋,不是靠机灵者的偶然发现,也不是靠从新闻学堂现学现卖,而是靠记者在日常的实践中,自觉训练,长期积累,长期培养得来的。俗话说“吹尽黄沙始到金”,只要我们用心学习,精心研究,勤奋工作,新闻敏感这棵大树就会悄然兴起,并能根深叶茂。
  (作者单位:东明县广播电视局)



来源:青年记者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