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李月锋:爷爷的幸福人生

煤炭资讯网 2011-5-20 22:28:24散文荟萃

爷爷今年已经八十岁了,但身体依然硬朗,耳不聋,眼不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能活到现在,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这都得感谢共产党!”

爷爷出生在旧中国的一个贫农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人常年靠父亲种地、放羊,母亲纺线、织布维持生活。虽疲于奔命,但到头来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迫于生计,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祖父只好出去给别人家当长工。可是因为突然生病又无钱医治,再加之过度劳累,不久便过了世。剩下了祖母和爷爷孤儿寡母的,日子更是难熬。

解放初期,爷爷走出家门,到千里之外的煤矿当了一名挖煤工。起先爷爷是在内蒙的乌达矿务局谋求生路,苦打苦拼了几年后,到了七十年代初又辗转到了陕西的澄合矿务局(原名是澄合煤指),从此就在这安了家。

那时的澄合局刚刚开始筹建,到处都是贫瘠而荒凉的沟沟壑壑。职工、家属没办法居住,只能租住县城里的民房。爷爷和工友们也就只得骑着自行车来来回回到二三十里外的矿区——一个深沟里上班、下班,所以每天天不亮就得起身,经过一条蜿蜒崎岖、高低不平的山路,才能一路颠颠簸簸到达矿区开始一天的辛苦劳作。当时的井下基本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凭人力采掘,矿工们干一天的活真是又苦又累。矿上没有食堂,矿工们都是自己从家带饭,饿了就只能吃着冰冷的饭菜就着凉水充饥。但比起老家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大家还是挺知足的。

到了八十年代,矿上已经大变样。一排排两层窑楼整齐的排列,矿工们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家。当时吃粮还是每月用粮本定量供应,家家孩子多,粮食都不够吃,大人们经常去山里从农村买杂粮贴补,但还都能填饱肚子。井下也有了采煤机,刮板机和皮带机,工人们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脸上逐渐露出了从前少有的笑容。

九十年代,煤矿工人经历了改制变革。买断、下岗,职工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可在爷爷他们老一辈矿工对党,对国家坚定的信念下,和企业一起共度难关,共同走出那段困难的日子。

到了2001年后,一个新的世纪开始,澄合局在历经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不断提高的矿井机械化程度,使原煤年产值由最初的几十万吨发展到今天已有望突破四百万吨。也逐步实现了“地面像花园,井下像工厂”的美好蓝图。矿工们都搬进了阳光小区,住进水、电、暖一应俱全的新楼房。小区内,楼前楼后绿树环绕,花草秀丽;休闲、健身器材配备齐全,到处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矿上的工作环境也大变样,职工们上下班有专车接送,吃饭有井下超市,洗澡还是新时兴的冲浪式澡堂。爷爷高兴的说:“现在的工人上班就是享福。”

前多年爷爷就退休了,可他人闲心不闲,参加了局里的老年大学。每天和他的老伙计们在那儿学习中国书画、切磋棋艺、练习太极……生活过的无忧无虑、悠闲自在。

爷爷虽已赋闲在家,但他仍心系国家。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九八年的抗洪救灾,零八年的“5.12”大地震,……无不牵动着他的心。他捐钱捐物,以他的微薄之力救助灾区遇难同胞。还教育我们也要爱国爱民,“吃水不忘挖井人”,心中要永记党的恩情。

今年适逢建党九十年大庆,爷爷和老年大学的退休干部职工一起唱起了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抒发着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怀。


本网通讯员:李月锋 编 辑:冰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