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辉: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思考 | |||
煤炭资讯网 | 2011-5-10 13:52:23论文、言论 | ||
如何提高和调动起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作激情和积极性,建立和落实激励机制已成为目前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探讨的热点。
当然,不少企业针对这项工作在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不断建立健全了一些有效、有益的激励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峰峰集团公司的不少单位也在这方面动过一番脑筋,创造出一些好的方法。但仍显得有些“水少不解渴”的感觉。没有从根本上真正调动起职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就谈不上积极性了。以至于技术创新活动“平淡无味”,技术创新项目寥寥无几,技术创新成果凤毛麟角。 造成这一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没有形成优良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氛围。企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这就需要有一股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可现在的宣传鼓动力度不够,没有深入人心、鼓动人心。许多职工认为“创新不创新,照样拿薪金;完成当班活,同样记个工”;还有的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人员的事,一般职工搞不出啥名堂;另外,创新成果不能及时发布,创新事迹不能及时宣传,报纸上无名、电视上无形、广播中无声,反而受到旁人的讽刺和挖苦,影响了这些职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了技术创新活动的成效。一些单位把“技术创新”当作一项简单的活动来对待,没有制定工作规划或方案,或是没有针对当前的技术难题号召大家谏言献策,合力攻关,而是开个会念念文件,事后再也无人过问。个别单位没有建立职工创新成果专门收集、评审机构,更没有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专家进行评审和认定;还有的单位在进行成果统计时,不进行现场调查验证,也不查看实际效果,下边报啥就统计啥“拣到篮子里就是菜”,根据不充分、手续不齐全,影响了技术创新成果统计的质量和真实性。 三是缺乏技术创新的物质投入。搞技术创新,就需要用物花钱,可有些单位在这方面就达不到落实。不是喊降低消耗,就是要“以旧换新”,再不就是层层审批。往往搞一项小发明、小改革,十天半月没料没钱。严重地挫伤了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这就明显看出一些单位对此并不重视,更没有专门立项、给予物力、财力的支持。以致影响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说到激励,既要鼓励,也要奖励。既要有宽松的环境和精神上的动力,更要有物质和金钱的奖励。可现在仍有些单位的措施不到位、奖励不兑现。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号召时“空头许诺”,奖励时却“再研究研究”。或是发个证书、口头表扬;或是奖励金额太少与技术创新成果的效益不成比例,激发不了职工的技术创新意识,更难再调动职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 五是一些技术创新成果的作用达不到有效的发挥。技术创新成果出来了,职工就盼着能在企业生产和工作中发挥作用。可有些单位不去重视巩固、提高、推广、发展,而是弃置一旁,无所顾及。这就让创新的人寒心。外单位得到信息前来参观学习,结果造成“墙里开花墙外香”。外单位“移花接木”发挥了作用,产生了效益,而在本单位却藏在深闺人未识。 诚然,还有不少的具体事,诸如领导的观念、缺乏引导、重产值产量、轻技术含量等等。在这里就不在一一详叙。 那么,综上所述,我们该怎么办呢?笔者思考万千,归纳一句话,就是能够建立健全一套催人奋进、积极主动参与经济技术创新的奖励机制: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进行精神鼓励。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中各个岗位上的职工,除了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之外,还具有强烈的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欲望,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现实社会中,绝大部分职工还是或多或少地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向上,不甘落后的荣誉感,谁也想在一生中留下一束亮点。因此,要想广泛深入地在职工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创造一种适合调动、激发职工主动性、积极性的良好氛围,形成技术创新光荣、技术创新有功的和谐环境。进而做到技术创新者报纸上有名、电视中有形、广播里有声。像有些单位除此之外,给创新者照光荣像、上光荣榜、进光荣窗,彩喷创新者形象悬挂在公路两侧、岗位周围;还有的制作创新者的光荣册、新年挂历、上了桌面台历,等等。使职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这都是一些好的做法,从而使广大职工感到搞技术创新就是光荣、就是有功。自己再不上进,见人就低三分。 其次,实施管理到位,保证创新活动健康开展。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之后,要搞经济技术创新,既然是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各方参与的活动,那就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到位。绝不能光是开会发动、散发文件就万事大吉。而是要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来对待,摆放到重要议事日程,责成有关部门专人主管。绝不能无人过问,撒手不管。一要有提案发动。企业领导要向职工讲形势、交家底、明确主攻方向,让职工了解企业近期、远期的发展规划,便于职工献计献策、八仙过海。二要有提案征集。征集可分为日常征集和集中征集,也可有针对性的随时征集。企业主管领导和工会干部要深入现场,面对面地向职工征集提案和好的建议,然后把它收集起来,再分类筛选。三要有审议立项。这就需要建立评审的专门机构,组织专家和专门人才审议立项、及时登记、申报。四要有跟踪措施。实施后的技术革新和建议项目,必须要有专人现场观察、鉴定、验收,做出成果的评价结论,确定所产生的价值,然后经职能部门、工会、财务部门逐级认可。这样,就使职工在创新活动中感到有人发动,还有人管,自己的辛苦付出和劳动价值得到了尊重。不至于造成雨过地皮干,过后无人管的局面。 再次,满足物质提供,给创新者创造宽松的环境。要想搞任何一项改造、革新、或搞一项发明,都需要花费一定的物力和财力。比如要想对一台设备加以改造以提高效率,就需要一些配件、还要花钱买一些技术资料,包括印图纸、加工零部件等。企业领导或由评审机构认可的项目,企业就应该拿出专项资金,调集相关部门扶持它,不能因种种原因半途而废,更不能因企业实行的某种陈规戒律而导致它夭折,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呀。要知道花一些钱办的事可为企业创造成倍或几十倍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就是花点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注重发挥成果作用,激励创新开花结果。职工搞成一项技术创新或发明成果,经过评审认定,企业领导要对此高度重视,并加以推广。尤其是针对企业的一些科研难题、攻关项目,就更应发挥成果的作用,使之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振兴和发展。诚然在此之前,企业的领导和评审机构要认真把关,严格检查,绝不能“拣到篮子里就是菜”。我们要做到既对发明者尊重,又对劳动者负责。更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还要进行认真筛选,对认准了的项目绝不能放弃,切切实实让创新成果发挥出它的作用。 总而言之,虽然没有说出多少大道理,大都是实话实说,但能使我们悟出一条最简朴的道理,即要想提高和调动起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企业经济技术的创新活动,就必须要建立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含有精神激励、管理到位、物资投入、兑现奖励、重奖有功人员,推广成果等等。一环套一环,一层接一层,实现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只有这样,我们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才能更加红红火火,我们的企业才能提高职工的素质,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加充满活力,越来越兴旺。 作者单位:冀中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峰峰集团孙庄采矿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