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来:浅谈网络对煤矿企业职工的利弊 | |||
煤炭资讯网 | 2011-4-12 15:29:21论文、言论 | ||
当前,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2010年7月15日,CNNIC在京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报告显示,网民每周上网时长继续增加,人均周上网时长达到19.8个小时。国有企业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企业职工将不断增加。网络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它已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职工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影响着煤矿企业职工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如何针对网络的特点加强煤矿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网络作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当代煤矿企业职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个人认为积极的影响主要有: 1.网络有利于煤矿企业职工个性的形成。个性是个体的性格、气质、兴趣、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能力的综合体现。矿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多数矿区离大、中城市较远,职工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从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领域,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 2.网络有利于煤矿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上网带有休闲娱乐的性质,不象在矿区工作那样紧张、严肃,大多数员工愿意上网,同时网络具有高速、及时、大容量的特点。因此,大多数职工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世界各国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和成果,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这些对于煤矿企业职工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网络可以丰富煤矿企业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多数矿区特别是新建矿井,还有许多基本生活设施(如图书馆、电影院等)未建成,网络具有将文字、声音、动画等完美地结合之后供用户主动搜索,重复观看的功能,有了互联网之后煤矿企业职工可以在网上做很多事情:查资料、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聊天、收发邮件等等。网上世界的魅力将煤矿企业职工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过来,他们更愿意接受这种既能达到休闲娱乐目的又略带有科技文化气息符合煤矿企业职工身份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下班时间,而不再象以前那样沉迷于“三点一线”。 网络成了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得力助手,网络也成为改进企业工作、改变干部作风的重要学习教育阵地,这些积极的因素固然为我们更好的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络对煤矿企业职工影响的消极方面则应引起我们充分注意。 1.不正确对待上网会影响煤矿企业职工的工作和学习。某些人依托网络广泛传播色情、暴力信息;某些人利用网络辐射面广的特点进行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某些人利用网络隐蔽性强的特点对公民个人隐私进行泄露;这些都是上网的不良行为,也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凡事都必须把握一个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由于网络的种种魅力,有部分职工将大量的休息时间花在网上,往往一次上网就连续作战几小时上十小时,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连吃住等最起码的生活问题都在电脑面前解决。众所周知,煤矿工作是以安全为本的重要工作,也是年青职工在基层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上网会影响下班休息,有可能导致工作没有精力,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煤矿企业整体职工的利益。 2.不正确对待网络对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现代煤矿企业,有部分职工正处在从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成为专业技术骨干人才过渡的阶段,思想上和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待身边的事物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和理性的认识。因此网络上各种各样不健康的言论、现象等很容易对煤矿企业职工的思想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对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形成冲击,甚至步入歧途,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严重破坏了德育环境。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特点,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媒介的功能。越来越多的文化垃圾倾巢而入,各种传闻、反动言论和不健康的东西随处可见。煤矿企业一线职工,大多数来自相对纯朴的地方,学历也相对不高,特别是这些不良知识很容易使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煤矿企业职工的思想受到冲击,以至矿区原有的育人环境受到破坏,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 二、网络对煤矿企业职工产生的各种影响无疑给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有效地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地认识网络,发挥积极影响,减少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自身的成长,已成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内容。但作为矿区思政工作重要阵地,在对于网络对煤矿企业职工的影响这一问题上明显地缺少必要的应对。 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就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在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八点意见,其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总书记把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纳入社会管理,把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再次体现了党中央对互联网媒体建设、管理、应用的重视。今年的全国两会,我们有很多人大代表通过微博与网民们交流,实现不同身份的无缝沟通,收到更真实的效果。实现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我们应思考以下几点: 一要从思想行为上迅速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在一些领导还没有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渗透进我们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已经是一个现实了,回避解决不了问题,惧怕网络只能说明领导干部工作没有干好,应对网络的素质水平没有提高。只有思想行为迅速适应网络发展,积极改进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否则整个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局面。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对广大网民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网友们在网上发给我的一些帖子,我会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各级党委领导要从思想行为上迅速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如果思想行动上不适应,仍然惧怕“触网”,网络信息、管理水平、舆论引导也就无从谈起。 二要促进煤矿企业与网络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煤矿企业与网络媒体之间是相互合作关系,现在大多数网络媒体属于企业行为,企业要发展,创新很关键,包括人民日报下属事业单位人民网也都改制了,将来也必然会有更多的网络媒体走企业化管理,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因此,建立煤矿企业与网络媒体良好合作关系,煤矿企业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而互联网为公共舆论交流提供平台,扩大自身在市场的分量。双方建立良好关系,通过畅通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通过良好互动可以促进煤矿企业和网络媒体的自身发展。
三要健全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的机制。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高不高,体现在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的机制健全不健全。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制度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机制健全,虚拟社会管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应该看到,职工们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社会规范和思想意识,都促使企业传统管理需要重新定义。我们通过一些沸腾的网络事件中可以发现,对于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法律规范、道德提倡、行业自律固然重要,关键还是要找到管理好虚拟社会的切入点,切入点就在于健全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的机制。煤矿企业管理者理当积极收集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快速了解网民的诉求,并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主动邀请权威媒体对事件真伪实事求是地报道、评论,发布权威消息,起到释疑解惑作用。引导网络舆情良性发展还要成为各级矿区管理工作的常态,做到遇事不忙,遇事不乱,能事半功倍地管理好网络虚拟社会。只有人人参与,网络虚拟社会才可以扎实管理好。
三 、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异常迅猛的,网络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是日益深远的,网络给煤矿企业职工的成长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认为,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与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有关。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市场主体,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以来,互联网发展政策积极稳定,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网络新技术加快应用,推动了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
总之,网络不但是衔接人与人沟通的特定场域,同时它也由此影响人们社会实践的模式。网络逐渐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过程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上网的同时,有些上网者也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参与了对社会事件的评价,发出自身内心的呼声,展示了自己认同的正义和公平感觉。网络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我们煤炭企业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其消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煤矿企业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适时地对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趋利避害,以推进煤矿思想政治工作上新的台阶,促进煤矿企业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古叙煤田川南煤业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