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通讯写作中的"比较艺术" | |||
煤炭资讯网 | 2011-3-6 0:22:50写作 | ||
相比于消息等其他新闻报道文体来说,通讯具有更大的采用各种写作手法的空间。通讯报道如所有记叙文那样,可运用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的方法,对涵括场面与细节等在内的复杂新闻事实,做充分而详尽的描摹和叙写。由此,好的通讯写作技巧,能使通讯这种文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本身的功用,让表现的事像呈现出完善、整一并形神兼备的面貌来。 基于人类认识不同的角度和标准,事实的存在总有不同的面貌与方面等用于认知的区分。为了将客观存在事实呈现得更加完善以实现通讯最佳表达和传播效果,有一种方法常见于各种通讯文本之中,并且每每使用得当,都能为通讯文本带来好的接受认知,甚至获得一定的社会声誉:每年的新闻评奖活动中,都可见运用该种写作技法成功获取大奖的案例。比较手法并善用比较手法,已经成为通讯写作中的常用技法和常见状态。但是,比较手法并非一经使用,即可让通讯文本获得百倍“身价”。只有会用并巧用比较手法,才是让通讯写作获得上佳表现的终南捷径。那么,运用到实际的写作工作中,进行具体的通讯撰写时,什么样的比较是好的写作手法?或曰,比较手法在通讯写作中怎样才能用好,并成为所谓的比较艺术呢? 事实上,由于事物内外相似或相反的事象广泛存在,通讯写作中的比较常见有两种:一是类比,二是对比。类比用于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或元素的比较,对比当然被用于具有不同特征或直接呈现为相反特征的事物或元素的比较。而不管是类比还是对比,将两个以上可以用来比较的事物和事物的方面、部分等,放在同一篇通讯文本中呈现,都是比较的手法在通讯写作实际中被使用的显现。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好的比较手法在通讯中的使用,主要表现有以下的特质: 一、有角度和有层次的比较 比较手法应该是有角度、有层次的呈现——这是进行通讯写作时,首先应该注意的写作主体要以思维及表达的有序性和缜密性,去建构相应的材料比较,并确立整篇通讯写作的立意。 有角度的比较,是说比较手法的运用并非盲目地采用和使用,而是需要写作者从主体站位和思考的独特角度,为比较的事象定下一个有意义和统一的认知视角,使得散乱的事象在比较的过程中,呈现出特定的意向,由此而让通讯文本为写作主体的认识、表达和通讯的内容呈现有效地服务。 有层次的比较则是让事象的本身逻辑获得展开和罗列。同时,在同一篇通讯中,层层剥笋,多多呈现同类事物不同层面的比较,以实现对相关材料的全面和综合呈现,亦是有层次比较的一种表现。 比如2008年5月21日环球时报第13版的一则通讯《三次大地震考验世界杯》。在通讯的开始段,作者这样写道: “只要举国同心,共渡难关,大赛的承办国就能圆满地完成任务,缔造体育史上的辉煌。” 这就为下面的“1962年,智利人演绎‘废墟’上的传奇”、“1978年,逆境中的阿根廷缔造民族辉煌”和“1986年,大地震后的墨西哥见证足坛神话”的类比,定下了认识的基调,而呼吁“举国同心,共渡难关”,是展开具体比较的视角。而该通讯中三个国家大灾后成功举办大赛,则在统一角度下,依据内部及叙事的逻辑有层次地叙述出来。 有视角和有层次的比较能够赋予通讯文本理性的色彩,而使通讯文本结构严密,体现出表述的力度。 二、有趣味和有意味的比较 这是从比较手法实现的文本接受效果形成的认识。每一种文本的形成,都不能是无意义、无追求的表达;同理,每一种写作手法的应用,都应该为通讯文本添光添色。通讯始终是对社会事实的一种描摹、呈现。于是,所谓比较手法在通讯文本的表现也就有了高下之分。 所谓比较手法运用之高,是让列入比较的事实,在类比或对比中,显现出不经比较无法显现的可能的趣味性;而在有趣的比较中,又能让受众看到事实比较中所突显的深长意味。 2008年5月21日环球时报第10版的另一则通讯《马家庄成台湾热门景点》中,将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后,其故乡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下台了的陈水扁老家则“很冷清”放置在同一文本中,其中的趣味和意味同时呈现了出来。 这种趣味性和意味性在比较中的获得,应该是通讯写作者的有意作为与追求。比较不能是闲笔和无用之笔,善用比较者,在进行比较手法的运用时,应该充分把握进行事例或元素比较的可能效果,这样,至少在文本层面的事实并列中,就能够体现其中不同的兴味来。 趣味和意味的有机配合,能让相关接受者在兴味盎然中,既轻松愉快地阅读通讯,同时又在被唤起兴趣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对文本的共建,从而记住通讯本身。 三、有广度和有深度的比较 再从用于比较的事实或事实的方面选取来谈,通讯中的比较,还要注意兼顾比较所用的相关事例或元素的广度与深度。 广度一是讲用来比较的事物外延容量较大:如此,就能在有限的比较文本里,容涵更广阔的事物,体现出面上的兼顾;二是说尽量在通讯中列举较多的比较元素,从而保证比较事象相对代表得范围广。而深度则是强调比较事物层面的深入性。仅仅止于对事例表面的类比或对比,并不是好的比较。比较手法的妥善应用,恰恰是在事例的比较中,让自己主观认识和主体思考,得到从容的表达,并因此而能将思考延伸到世间万物的深广处。 如在上文中所举的《三次大地震考验世界杯》例子中,正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体现的案例。广度和深度兼备的比较,会让受众在对具体通讯报道的接受中获得见解、增长智识并更好、更深入地接受通讯报道中的信息成分。 四、有广泛性和有实用性的比较 另外从选取比较事象的性质上讲,用于比较的事物应该体现出在社会表达层面上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来。 所谓广泛性,当然是指所比较事项应该是为社会中更多人所常见、熟知的现象、道理,并且可能在现实社会中每每可以看到、听到和说到。但正是在对司空见惯的事象进行比较之中,能显现出不一样的社会意义和认识。而实用性的比较,则要求写作者运用比较手法时,其所涉比较事例,一是能帮助写作者建构好通讯文本的表达,以让主体认识得到更好呈现;二是说在通讯文本中所运用的比较,需要尽可能地让受众获得一定的生活信息和经验,以指导其社会实践。 如世界报2008年5月21日载于24版的通讯——《“华盛顿鸨母”的鼎盛人生与悲剧结局》,详尽报道了美国一名“自称‘思想保守’,却操纵上百高端应召女郎”的名叫帕尔弗里的人生故事。其中用以比较从而建构通讯文本的内容信息,是在社会层面上具有较为广泛性的社会事件,而在比较中,能够阐发出让受众警醒,并增长其社会认识的有用信息及道理。 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可以用来详细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因此也为我们在进行通讯文本写作时,能充分而完备地使用比较的手法准备了充要条件。当我们能将有趣味和有意味的比较、有角度和有层次的比较、有广度和有深度的比较、有广泛性和有实用性的比较融会贯通于一定通讯报道的写作时,比较会成为一种艺术,让通讯文本更多一种创造性的光彩和色泽,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涉通讯文本的社会感染力及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