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不创新,毋宁死 | |||
煤炭资讯网 | 2011-3-6 0:05:26写作 | ||
网络新闻,是指以互联网为介质而传播的新闻。而网络新闻媒体,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借助互联网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信息服务的站点。本文中提及的网络新闻更多是指“商业网站新闻部门转载的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当然,各大商业网站在部分频道中开展的自采活动也日渐成熟,已成为内容整合过程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 本文以搜狐新闻为案例讨论网络新闻在内容整合上的经验和一些独特的创新尝试。当然,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这些未必是最合适的,更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它们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网络新闻最重要的特点:不创新,毋宁死。 日常新闻的精编整理 有人说:商业性网站全然不顾知识产权的全球化背景,大肆的滥用着“粘贴复制”的权利,无疑是死路一条。这个担心也许不无道理,但可以肯定的是,商业性网站即使在近两年内全部关闭消失,网络新闻的发展也不会停滞。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报纸新闻的付费使用看起来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这个单价恐怕也会越来越高。当购买新闻的成本已经高到商业网站难以承受的时候,网络新闻的先驱们只能采取一个办法:那就是购买单条新闻,辅以精编和策划。 所谓“精编新闻”,搜狐新闻早就有过类似尝试,即将大量的相关新闻和旧有的新闻资料储备好,作为资料库,一旦有最新的新闻需要,即刻检索出来做成相关的链接页面:一种目的是帮助网民了解事情的全貌和实质意义,另一方面好处就是让网民把目光转移到与之具有相关性的另外的一条新闻上去,其实这也正好迎合了网民们的链式思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小泉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这个新闻稿非常短,那么编辑们最基本的处理手段就是从新闻库中检索出小泉个人的简历,以及小泉前面五次参拜的新闻报道等,在页面中做成链接。这样的处理之后,新闻立刻显得丰满起来。 重大报道的策划联动 搜狐新闻具有重视专题策划的传统,并且在互联网界创出了响亮的“点击今日”招牌。这种常规的新闻策划也分为三种形式,最初大多与媒体联合报道,如与南方都市报合作报道的《广州火车站“背包党”》,到了后来,开始尝试利用论坛和网民提供的新闻线索组织互动性质的策划,如《清华女生朱令中毒案10年后再起波澜》,但是这也只能偶一为之,所以更多的还是结合当前新闻热点选择切入口进行策划,塑造了相当多的精品专题。 但是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搜狐最强大的能力在于大事件的公司级统筹能力。200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链接:http://news.sohu.com/s2006/2006qglh/)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具体说来,搜狐网在“两会”报道中,除了主页面每天实时的更新之外,还在策划方面做出了如下的几项创新: 首先,联合了24家各类媒体(电视栏目),给其中14家做媒体专题,把他们对于“两会”的报道加工后“搬到”搜狐网上,借用传统媒体视角发布两会新闻; 其次,每天就最热点的问题做一到三个“点击今日”,代表作如《解读十一五规划(草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历史和现实深刻的诠释时事热点和政策观点; 再次,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表现形式:视频、音频,电子书、征集网民制作flash等等,还邀请专家办了一个“反波读两会”的网络电视专题节目; 另外,互动方面,调动财经、健康、教育等拥有自采能力的频道把“两会”的代表和政协的委员请到搜狐的演播厅里,零距离的与网民对话,或者邀请上“两会”采访的记者和媒体领导来谈“两会”见闻,把台前幕后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网民。 最后,也是最独特的,搜狐为全国各地跑“两会”的记者设立了服务站,还为广大的(在北京的)短信用户送去“两会”交通提醒短信。如此一来,就把“两会”的报道从网上延伸到了网下,把媒体的作用从宣传扩展到了服务。 当然,“两会”的创新之处远不止这些,其他诸如“两会”资料库、精美电子特刊等手段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总之,搜狐网的“两会”报道可以说是近年来网络媒体大事件报道中少有的“集大成者”。 搜狐的精品策划还有很多,“青藏铁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等等,每一个都有诸多创新之举。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详细了解了搜狐对于大事件的策划报道操作之后,网络新闻的整合能力已经毋庸赘述,但是要想真正展现网络强大的媒体影响力,还是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最有说服力。以最近发生的泰国政变为例。 北京时间9月19日23时许,全球的网络几乎同时爆出了泰国发生政变的消息,世界的目光迅速汇集过来。可是这个时候,广大平面媒体基本已经定版,不可能再有大规模报道,于是,一切只能依靠网络媒体自身的能力。搜狐做法如下: 1、第一时间将单条新闻推广到网站首页,并且在20分钟后,挂出报道专题; 2、紧盯外电,根据外电进展确定自身的报道进程,明确方向和重点;以最快的速度购买通讯社图片,结合幻灯和flash形式完善视觉效果; 3、动用资料库,迅速找出泰国的相关新闻,比如泰国政体、泰国简介、中泰关系、政变关键人物相关新闻、类似政变专题等等,丰富当前专题的背景和厚度,方便网民理解; 4、通过网络浩如烟海的资料,结合搜狐自身拥有的专家库,迅速的整理出一个《泰国政变明细表》,做成清新的网页,给网民以最直观的信息冲击; 5、结合互动的环节,探寻网民的想法,请他们留下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方便网络编辑们有的放矢,为广大读者寻找答案。 很明显,这里面的第2步和第4步以及第5步都属于搜狐网络编辑的创新之处,而第1步和第3步则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这些创新有技术上的,也有内容上的,保证了在清早所有网民光顾之前,建成一个领先于所有网站的庞大而又条理清晰的专题。数据显示,这个专题的点击量当天达到每五分钟逾6万,不失为一个小的成功。 自采与转载的有机结合 新闻采写权的缺失会扼杀网络新闻的生命力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即使是商业网站获得了新闻采写权,它们也没有能力去经营新闻采写业务,相反还可能会失去传统媒体的供稿,得不偿失。但是这不代表新闻采写权对于网络新闻不重要,正相反,有了这个权利,网络新闻将如虎添翼。 拿人民币升值的新闻作为案例。消息出来后的第一时间,搜狐新闻就协调搜狐财经和房产(焦点网)等频道,把这则新闻放到了多个频道和网站的首页,财经和房产的专题除了上文所述突发事件的应急操作之外,还充分发挥了自采的本领,做了如下努力: 1、两个频道分别电话采访了十余位相关专家,把加息对于宏观经济、投行、理财、房贷、证券以及国际市场等各方面的影响全方位展现; 2、派人赴银行、售楼处等相关地方,或者联合正在从事报道的传统媒体记者,对居民对于加息的反应第一时间反馈到网络上; 3、在最短的时间内请相关专家甚至是政府权威来到网上聊天,面对面解答网民的疑问。 如此一来,庞大的专题吸收了海量的新闻,再辅以最鲜活的民众话语、专家观点,网络新闻的魅力尽展无遗。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想见的是,上面所述的手段和样式可能很快会被更新,但网络新闻的创新永远不会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