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向科:想念母亲 | |||
煤炭资讯网 | 2011-3-31 10:52:12散文荟萃 | ||
母亲住在农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在5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只上到小学2年级就辍学帮家里劳作了,吃了没文化的亏的她辛苦操劳一生,用两鬓的霜白和憔悴的容颜将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送入大学,一个个地远离了家乡,远离母亲。 每年家里的团圆饭上总是会少一两个人,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10年,追溯过去,正是我上大学那年,当时的想法是,我们都还年轻,父母也都健康,以后有的是机会,可现在看来,机会并不是很多。
母亲节、妇女节、感恩节这些对于住在农村的她别说过了连听都没听过,但是每年我们兄妹中只要有人过生日,包括后来妻子的生日,其他人在生日前一天都会收到母亲的电话提醒,于是生日当天的人就会收到来自母亲和兄妹的问候和祝福,我能想象到在电话那头,母亲灿烂的笑容,这也许是她最开心的日子,这样的状况也恰好持续了10年。 我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从事地质工作。一年中见的最多的是大山、戈壁,作为一支工程施工队伍,是没有所谓的“五一”、“十一”,往往在法定的节假日我们都是在外施工,做为家里的长子,母亲把尽快报上孙子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2008年结婚至今,仍没能满足母亲的愿望。一方面,常年在外,在家的时间本就不多,二来妻子身体状况不佳。两年来,母亲每每打电话过来,总是询问:有了没啊?渐渐的有些许反感,怕她问及此事,也就很少主动给她电话,有时母亲的电话打来,想来就那几句话,就假装没听到。有次,在山西施工近2个月,工期短、任务重,每天在工地上忙的焦头烂额,也没顾上给家里打个电话,不过也很奇怪竟没接到母亲的电话,后来从妹妹口中得知,母亲当时是在跟我呕气,看看我这不孝子究竟多久才能想起给她打个电话,最终还是她先忍不住给我打了个电话。 因为妻子家在石家庄,2009年在她家过的年而没有回家,去年年底妻子动手术,听到这一消息,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坚持要来,第二天便到了郑州,从车站接到母亲的那一刻,我的眼前一酸,没想到两年不到,母亲变化竟如此之大,因晕车呕吐大冬天的从苍白的脸上流下豆大的汗珠,因滴水未粘干裂的嘴唇,嘴角上因着急上火长了个大大的火泡,日渐消瘦的身影,原本手脚麻利的她动作变的迟缓了许多,上下楼梯也像是费了很大的劲,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成因是慢性劳损所致。突然意识到,她已经是中老年人这一不愿接受的事实,也突然明白,为什么她会再三催促我们早一点要上孩子,她是怕自己的身体不允许,趁着还能动弹亲手抱抱孙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时候总是想着等长大了有出息了,报答父母云云。我们老是抱怨这个社会给我们80后太大的压力,尤其是我们这种第一代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拓者,就业、住房、医疗、上学等让我们的只剩下喘气的劲了,只有在需要人伺候了才能想起家里有个免费的保姆可以用,何曾想过小时候那天真的愿望竟是如此的难以实现,何曾想过作为50年代的父母,遭遇过60年代的自然大灾害,70年代的文化动乱,辛苦操劳一生,却从未奢求能过上城市的美好生活,他们所要求的不过是能多听几个孩子们的电话,能够在有生之年多看两眼孩子,能够在身体还能动弹的时候多抱抱孙子,仅此而已! 常回家看看,这句听似简单唱着顺口的歌词,实现起来怎么就感觉比拿下一个项目都难?记得有篇文章给我们算过这样一笔帐,假如父母们能够健康地活到80岁,那么做为50年代出生的他们如今也都50多岁了,假如我们每年能够看望他们一次,那么剩下的也不到30次。当年我借这番话将远在东北的弟弟劝了回来,而如今我虽近在咫尺,却也难以实现一年见到一次。 盼望着某天能够携妻带子回到老家看望母亲,这样的场景我在梦中都会笑醒。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