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蔡爱功:虞城沟

煤炭资讯网 2011-3-29 17:01:29散文荟萃


  虞城是豫东的一个县名,“虞城沟”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地名,说白了,也就是王石凹煤矿的一条小山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沟的两旁以祖籍虞城的人居多,矿上人都把其称为“虞城沟”。

  虞城沟历史很短,故事却很长,王石凹矿六十年代初建矿投产,虞城沟也就七十年代约定俗成,八十年代人丁兴旺,九十年代逐渐迁出,跨进本世纪至今已名存实亡。如果外地人再来打听虞城沟在哪,问到年轻人,会问的他一脸茫然,碰巧问对人,或许会告诉你,就是矿绞车道下面、工会大院(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后沟。

  此沟不长,无甚奇处,顺沟上望,一条马路将沟就此打住,可以望到医院门诊楼高高在上。沟左偏陡,沿沟两旁多为土窑,那窑洞建的很不专业,多为仿制;沟右坡缓,多是自建房,墙体大都由半截砖、土坯垒就,房顶一概油毡、旧瓦。房屋大小不一,高低不同,沿沟散落,综合各家特点,凸显了河南人的兼容并蓄。有两座整划规一的二层家属楼,犹如虞城沟一道精致的门帘,犹如大户家院落里的一座影壁,沿沟的右上边傲然伫立。这两栋楼就是当年居者为尊、望者为荣,王石凹人称谓--干部公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迁来的王石凹人可以有很多地方选择建房居住,可为什么矿上的虞城人会选择在这条沟的两旁?一是上班近,沟口到区队和井口也就四五百米;二是捡煤、挑煤近,一出沟口现在气派的文化广场就是以前到煤矸石的地方,三是属近水楼台,近,近官达贵,离办公楼近,离干部家属更近;退,沿沟而上就到医院,头疼脑热,医护保障。用河南话讲,这地叫“沾光”。当然这都是后来人的推测和想象,更多是出自笑谈,至于真正是什么原因让矿上的虞城人在此聚居,也无甚稽考的价值,其实虞城沟里的人也没沾到什么光的,这里居住的十有八九都是吃私粮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他们是矿上最后一批解决上户口,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王石凹人。

  最初,这沟里居住也不都是虞城人,也有四川人、此地人(铜川及周边地区的陕西人)等。一沟炊烟冒起,锅碗瓢盆交响,五音杂陈,这沟顿时活泛起来,四川人嫌此地人“塞抠”,戏称此地人为“此地猴”,此地人嘲弄虞城人挑担、逃荒至此,笑称虞城人“河南担”,其实王石凹矿的虞城人大多是由甘肃农场支边转来,虞城人听四川话费劲,干脆就叫四川人“蛮子”。 下午的阳光撒进沟里,一沟斑斓,此地人饭点准时,一声不响的门口一蹲,捞起长面,哧溜作响,四川人临沟吆喝“河南老乡,做的啥子饭吗”,“炒的豆芽得,喝的面条得”,虞城人趿拉着鞋出门应道,“啥子面条得,就是糊涂面,你看人家此地猴吃的那才叫面条呢”,此地人把碗往地上一放,用手将嘴一抹,冲四川人吼道“就没见过你屋吃的啥饭,反正天天你都说吃的是回锅肉”……

  此地人能“蹲”,虞城人爱“坐”,四川人“讲究坐”。沟内往往一院几家,窑洞也是一排多家,闲暇无事,一人手拿扑克边洗牌边喊:“打双抠了”,虞城人搬砖一摞,找不来砖,把鞋一脱往屁股下一放,此地人就势一蹲,四川人先搬马扎,后搬躺椅,就此开场。 后来,此地人、四川人和其他地方的人慢慢搬走,虞城人性情相投、惺惺相惜,开枝散叶渐渐增多,一沟两旁就成了虞城人的专属地了。

  沟内有欢有喜、有苦有悲,尘世俗情极尽演绎。 如今,虞城沟热闹不在,沟内人等搬迁殆尽,虞城人家都住上了有天然气、自来水的新式住宅楼,沟内只有密密麻麻的小树迎春吐芽,一派新绿。



作者:蔡爱功 编 辑:刘勋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