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世界难题的大漠“飞虎队”——记临矿上海庙矿业公司生产技术部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2-20 14:08:57人物展示 | ||
在
临矿集团上海庙矿区有这样一支队伍,人数不多,清一色的大学生,加上部长总共才7人,年龄也不大,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就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面对软岩巷道支护这个困扰世界煤矿开采的“拦路虎”,他们战天斗地,勇克难关,智慧和汗水在攻克软岩的征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就是被誉为大漠“飞虎队”
的上海庙矿业公司生产技术部。 大漠“飞虎队” 有人说:“毛乌素的沙,打进耳鼓是清脆的,飞进颈项是细软的,扎进眼眶是麻辣的,体验过后是难忘的。”然而,就在这寸草不生、没有一丝生命气息的大漠之中,生产技术部的队员们为攻克软岩巷道支护这个世界性难题而夜以继日地鏖战在这茫茫大漠之中。他们在这里战严寒、冒风沙,顶烈日、斗酷暑,风里来雨里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一篇劳动者的壮歌。 软岩是上海庙矿区主要的岩石特性,榆树井煤矿由于受软岩影响,每月开掘仅能达到30米,不但影响工期,更重要的是影响了职工士气,公司上下为解决这个难题绞尽了脑汁。作为生产技术部的每个成员更是临危受命。他们刻苦钻石软岩支护知识,虚心向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的软岩支护专家请教。为了掌握巷道、软岩变化情况,他们铺下身子,与所在工区的工友们一道,随时记录巷道、软岩的物理变化情况,不放过任何细微变化,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信息和动态资料,为后续攻关打下了基础。通过借鉴国内外类似地质条件矿井的先进支护与防治水经验,全力组织“合围”,并创造性地实施反底拱联合支护新工艺,实现了软岩富水矿井建设技术的新突破,最终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战术,基本制服了软岩这一“猛虎”。成功治理软岩,使掘进速度由最初的每月30米提高到447米,大大降低了支护成本,更重要的是提振了临矿人的信心,为加快临矿集团在上海庙矿区其他矿井建设锻炼了队伍、提供了成功经验。 情系大漠 无私奉献 在攻克软岩巷道支护的日日夜里,这支队伍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在毛乌素这片神秘的沙漠上挥洒着青春和热血。 由于部室人员少,为了保证巷道的矿压监测工作的持续、有效性,大家都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分批休班,减少休班天数,关键时刻不休班,加班延点往前赶。谁不思念千里外家乡的亲人,但在这关键时期,他们毅然扛起公司交给的任务,在全体部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掌握了矿区富水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为研究矿区内富水软岩巷道围岩强度衰减规律奠定了基础,并利用该准则对富水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进行理论解析,建立了适合上海庙矿区富水软岩巷道围岩破坏特点的围岩动态破坏准则。 2009年6月3日22时,榆树井煤矿筹建处胶带机头检修斜巷掘至52m处,迎头左帮多处出水,涌水量约80m³/h,得知此消息后,生产技术部人员纷纷赶到现场,通过现场观察及实测,判定水量、水源、水源通道、地质构造的影响及危险程度,现场制定治水方案和措施并成功解围。 生产技术部科员耿东坤,由于长期的工作劳累,患了重感冒不得不到矿区医务所打点滴。对他们来说也只有在这时候才能好好地休息一下了,然而,他依然没有闲着,他在思考,用什么办法才能够更好的地治理软岩呢?软岩其实不软,只是遇到水才变软,思考中,他看到了正在输液的输液管。“对了,用管子把水引出去,通过排水道排出去,那岩石不就遇不到水了吗。”兴奋的小耿拔掉输液针,疾驰奔向办公室,把想法告诉了部长胡殿友。胡部长马上召开部室工作会研究,最终,这个小小的启示为榆树井煤矿解决了软岩治理这个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几年来,生产技术研究工作成绩显著,先后有13个科研项目获奖。其中“富水软岩冻结凿井安全监测技术研究应用与井壁结构优化研究”获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际岩石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上海庙矿业公司在软岩支护方面取得了全国乃至世界性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