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如意:婺源纪行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1-4 14:35:40散文荟萃 | ||
从婺源归来已有近半年,半年中,几次执笔想写点关于婺源之行所看、所听、所想,每每执笔“欲写龙湫难着笔”的困惑就袭上心头。在经历了五一、十一的假期之后,身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喧嚣城市的我,感触着愈演愈烈的商业化节日。在一个秋风习习的夜晚,思绪在台灯下涨成了大海,在一杯香茗飘起的袅袅清香中,那清澈见底的溪流、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在我眼中若隐若现,我知道那是心底呼唤自然的声音,这声音已跃然纸上。
婺源的美源于一个“传说”,源于制度的落实
无论是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李坑村,还是在蔽日遮天古樟成林的江湾,可以说在婺源的每一个村落,都流传这样的一个杀猪封山的传说,那就说谁砍了禁山或水口严禁砍伐的林木,必须杀一头猪,全村挨家向相送,以示惩罚。在远去的封建社会时,对悍然违禁的砍伐者,村庄的族长甚至可以将其处死。在笔者造访的几个村落,依然还留有各种各样的养生河碑,碑文中严禁在河内乱捕乱捞、浆洗秽物。据导游介绍,在婺源800-1300年之间的古树有32株,那些百年以上的银杏、红豆杉、楠木更是随处可见。看着各式各样的养生河碑、听着一个个杀猪封山的传说中的故事,脑海里浮现一幕幕祠堂里族长对犯戒人们做出裁决时威严的面孔,再看看如画的美景,正是制度的落实才造就了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人们,具有了良好的生态意识及她们与环境的自然和谐相处,才成就了婺源的植被,也造就了婺源如画风景。
婺源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一条团结力量的河
古语说 :山不在高有水则名。顺着星江沿江而上,听着吱吱作响的水车,驻足眺望远处的青山绿水,俯首细瞧哗哗翻滚的流水、放牛嬉戏的儿童、浆洗的村姑少妇……,他们是那么的自然幽静、那么的怡适、那么的悠闲,无不给这个久居水泥森林的我垂涎欲滴般的羡慕。笔者还在无尽的遐想之中,忽听草原上成千上万的骏马在奔腾,不知不觉中笔者已经来到大鄣山山下,星江的源头婺水就发源于此山。寻声而去,待峰回路转揭开她的盖头来,哦,她真的还就像端坐在新房的新娘,是那么的害羞又是那么的迫不及待,说她害羞是因为她在崇山峻岭中若隐若现,说她迫不及待是她一路风驰电逝的速度,速度快的让人顾不上喘息,一泻千里的气势,咋一听还真的就是草原上成千上万的骏马在奔腾。奔腾的婺水,从海拔1630的主峰擂鼓峰发源,她在高山之巅蓄积能量,一路广纳众川,哪怕是从树丛中、从悬崖边流出的缓细的水流或者是点点滴滴的水滴,她不因她们的渺小而拒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吧”。我在想,小到一团队、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有多大,关键在于他是否可以广纳众川、博采众长。
婺源是一座桥,一座沟通的桥
在这个山多田少、人多地寡的婺源,她不是人们常说的穷山恶水,而是美丽富饶,这是一到婺源就让我在心中形成的疑团,在几天的行程中,这个困扰我多日的疑团渐渐的散去。让我疑团散去的就是遍布在婺源各式各样的桥,婺源的溪流众多,多的可以用纵横交错来形容,无论是村落与村落之间,或是村落内部的街街巷巷,甚至这里的每家每户,都用“桥”来连接,无论是宽阔的清华彩虹廊桥,还是无数无名的幽涧小桥,你都会发现桥在这里的重要作用,大的沟通着外界,小的沟通着心灵。历史的徽商正是通过这些桥走向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世界,形成了婺源商贾遍天下。不论是在田间,还是走进他们的院落,每到一处,笔者都能感触到这里的人们敞开心扉的与你沟通,她们的热情与不厌其烦的回答,使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历史上的徽商,他们每到一处,用真诚与信任,用勤劳与善良,更确切的说是用他们在千百年来形成的“心桥”,来沟通者世界,发挥了人脉关系与效益的最佳组合,创造出了一个个徽商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