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华其:唱不尽的军歌唱不尽的情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1-4 8:04:42散文荟萃 | ||
作者单位:江西丰城曲江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有这样一个退伍老兵,他不是我的班长,我们却亲切地称呼他“老班长”;有这样一位歌手,他不是部队军旅歌手,却坚持创作演唱军歌;有这样一位兄弟,他不是我的大哥,我却真诚地喊他“小曾哥”。小曾,这个 1991年退伍但一直深爱军营的退伍兵,在经过 18年的坚持与等待之后,终于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次“绿色” 2009年 5月 12日,被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特招入伍,再次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团级干部。为圆重穿绿军装的梦, 18年来小曾始终坚持写军歌唱军歌,始终穿着没有军衔的迷彩服站在舞台上; 18年来他上高原、下海岛、到边防,义务在全国各部队慰问演出 800多场,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演唱 3场。“只要能给我一个小小的舞台,我愿把这一生献给军营。”为了这个小小的心愿,小曾苦等了一年又一年, 18年后,再一次穿上心爱的绿军装,从不轻弹的泪水竟“不争气”的滑落了。小曾二次入伍的消息很快传开,几天后,《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战旗报》等各大媒体分别刊登了“小曾唱着《军营民谣》回家“的整版文章,在军营内外引起轰动。 小曾这个名字,或许大家还有些陌生,但由他主创并主唱的“军营民谣”,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的老班长》、《军中绿花》等一大批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就是由小曾创作并演唱的,可以这么说,近 15年当过兵的人,几乎都会唱“军营民谣”,都知道 "小曾 "这个名字。 96年,小曾凭借《我的老班长》,登上全国各大电台排行榜,红遍大江南北,同年以这首歌的 MTV荣获中央电视台首届军旅歌曲 MTV大赛优秀作品奖和 96年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组合类金奖,《想战友》、《送战友》分获 2001年、 2003年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 MTV大赛金奖。小曾的成名路走得很艰难,但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在部队,人人学唱小曾的歌,很多歌曲已经成为必唱曲目;在学校,每年军训操场上,总能听到教官教唱《军中绿花》;在其他许许多多的地方,你也总能听见有人有意无意地哼唱。
得知小曾,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2000年春节,哥哥探亲回来,从部队带回几盒《军营民谣》光碟送我,并告诉我,在部队孤独的日子里,是这些歌曲一直伴随着他,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绿色军营和那一身橄榄绿,同样也喜欢上了《军营民谣》和小曾,几乎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天都要听上一遍,看上一遍,那时候,似乎有点过分的偏爱。在我的“影响”下,渐渐地,家人也喜欢上了这些直白、朴实的歌曲,尤其是妈妈,有几次,我还发现妈妈一边听一边默默流泪,我想,他一定是听了这些歌曲后,想起了他的儿子还远离家乡在千里之外的军营服役,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呀,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觉得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情。因为喜欢小曾,能亲眼见到他本人,就成了我那段时间的最大愿望。
2003
年2月的一天,在家乡电视台看到了一则让我兴奋不已的消息:著名军旅歌手小曾“回家探亲”公益演唱会将在县会展中心开演。11日晚,演唱会如期举行,现场高潮迭起,观众一次又一次把鲜花和掌声献给这位家乡的儿子,我也如愿以偿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班长”,并且有幸作为观众代表与小曾同台演唱《兄弟情深》,晚会结束后,还赠给了我签名的最新专辑,并像大哥哥一样与我相拥,现在回想起来,还仿佛做梦一般。之后的日子里,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关注小曾,并且常常写信、打电话到他所在的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几乎每次都是联系不上,但我没有放弃,依然不厌其烦的写信、打电话。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小曾的来信和一些宣传画册,我才知道原来小曾知道我,并且通过助手得知了我给他的信。
在宣传海报上,一则征文启事吸引住了我,原来小曾所在的公司准备在小曾歌迷中征集一些关于军营、关于小曾的文章,于是,我把这些年对小曾和军营民谣的喜爱之情一字一句的写了下来,不知是由于我写的文字来自真实情感的原因还是因为老乡的缘故,我居然在三百多人的比赛脱颖而出,获得了“我的老班长”征文大赛二等奖,并将全文刊登在“小曾官方歌迷会”的内部刊物上。后来,小曾通过助手与我联系上,问我想不想见到他,听他唱歌,并说不久可能要回江西演出,到时候请我去看。
2004
年8月16日晚上,我睡得正熟,接到一位自称是小曾经纪人的来电,他告诉我小曾将于17日晚在南昌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想邀请我去观看演出。17日晚,我再一次见到了小曾,这一次,他在演出结束后和我聊了许多,并且把手机号码给我。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联系,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直到现在,每次到江西演出都会邀我前往观看。出于对我的信任,还将他重新改版的官方网站交由我管理,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将小曾动态及新歌及时发布。2007年8月5日,小曾个人演唱会在江西艺术剧院举行,小曾、陈思思等歌手为江西观众带来了“军歌盛宴”,第二天,小曾亲自带领包括我在内的60多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歌迷朋友前往井冈山消防大队参加联谊晚会,和歌友们一起唱歌、游戏,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小曾的朴实、纯真。每次见到小曾,看到他满脸阳光的微笑,总能让我感到温暖。一把毫不修饰的声音,一袭直白纯朴的歌声,一丝毫不保留的微笑,勾勒出一个率真的军营民谣歌者。
从1991年退伍到2009年再次特招入伍,小曾走过了艰难的18年,经过18年的历练,已经脱去了曾经的稚嫩,曾经的青春无悔,铮铮少年已在18年的摔打中逐渐成熟。18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回头想想,一个人又有多少个18年?小曾选择了将最宝贵的18年献给了基层最可爱的战士。18年来,小曾是第一个走遍青藏线各兵站义务慰问演出的歌手;第一个在非典时期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捐款的明星;第一个在5.12期间自费组队参与抗震救灾并亲自参与的明星。由于在抗震救灾中的优秀表现,小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及军委领导亲切慰问。18年来,国旗班、李向群班、海岛、中蒙、中哈、中越边境边防部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和小曾的接触和交往中,我得知了他更多的经历和故事:从小他就热爱音乐,在上中学时,就拉得一手流利的小提琴了,凭着对音乐的喜爱,高考时小曾报考江西师大音乐系。,可这一年江西师大音乐系招生很少,小曾落榜了。正当小曾心灰意冷时,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年轻的小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于是江西师大的音乐系少了一名学生,可日后的军营却多了一名歌星。小曾在福建服役,由于歌唱得好又会识谱,新兵连时小曾就代替班长开始教歌了。新兵下连时,连长、指导员一致看好了这个有特长又听话的小兵,把他留在了身边,留在了教导队。在这个教导队里小曾当了三年新训班长兼教歌员,也写下了他的军旅传奇。那个时候小曾的津贴每月才18元,他用起来很仔细,除了日用品外很少买其他东西。靠着平日的积攒与家里的汇款,小曾花了一百八十多元买了当时第一批出产的“红棉”牌吉他。小曾感到好奢侈,当心爱的吉他弹出动听的旋律时,小曾开怀了。在这把吉他的陪伴下小曾写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军营民谣。直到今天这把吉他还在小曾身边,虽然有些脱漆,无法再弹了,可他仍然时不时地抱起他,他说,这样会使他想起那难忘的军旅生涯,那亲密的战友。在连队,小曾平日里抱着吉他在宿舍里弹着,常常感到没有适合自己心境的歌。连队生活的韵味,往往影响着战士的心境。小曾感到,在90年代的军营环境里,一个士兵在自然状态下的基本心境,不是《走向打靶场》之类的歌曲就涵盖得了的,甚至《说句心里话》也不够体贴。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下,小曾尝试着为战士寻找一种表达的话语,于是写了《新兵想家》:“当你千里迢迢地来到连队,感觉有些新鲜有些陌生。身边少了爹妈的唠唠叨叨,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望着天空发呆,你有些想家吗?”
三年的军旅生涯紧张而又充实,辛苦而又光荣。转眼间,复员的时候到了,带着对部队的留恋,小曾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他用自己3年的青春热血为自己人生画了一个圈.由于文艺特长,小曾被安排在县文化馆负责群众文艺工作,工作之余又把文化课复习了起来,他要圆三年前的大学梦。终于,在1993年小曾考上了江西教育学院。虽然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了,可小曾还是经常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他想念部队,想念战友,想念那站在军旗下的日子。于是他又抱起了吉他,一唱心中感受。《当过兵的战友干一杯》、《我的老班长》等歌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不少曾带过的兵来信,战友来信中的第一句总是:“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小曾说:“当过兵的人,谁能忘了自己的老班长?怀念班长的主题,一下就找到了所有当兵人的情感共鸣点。太浓的情感,往往不宜太花哨的修饰,你要提笔给班长写信,头一句准是这一句。”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曾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个叫吴颂今的江西人在中国唱片广州公司推出了好几位像杨钰莹这样的青年歌手。凭着吴先生是自己的老乡和年轻人一时的冲动,1995年11月,小曾将自己所写的作品投稿到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得到了高层领导重视,为小曾录制了中国第一组由战士自己创作、自己演唱、表现军旅生活、充满士兵情思的通俗歌曲——《军营民谣》,歌曲有表现新兵生活的《新兵连的一天》、《老兵想家》;有怀念战友的《我的老班长》、《战友还记得吗》;倾诉士兵情结的《当过兵的战友干一杯》;俏皮欢乐情的《驻地姑娘》、《女兵》;抒发士兵情趣的《回家探亲》、《给我写封信》。它的问世,代表着音乐界一个全新曲种的诞生。小曾应邀参加“郑州中国第二届流行音乐研讨会”时,《军营民谣》受到专家的肯定,评论家们说小曾是中国当代乐坛一位不多见的军营创作歌手,他集演唱与创作于一身和《军营民谣》系列歌曲是中国当代流行歌坛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1996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30分》、《晚间新闻》报道了小曾等军营歌手在北京武警总队第一支队的俱乐部,向驻守彩电中心、钓鱼台国宾馆全国政协、广电部、财政部、航天部等单位的武警战士赠送了他们最新录制的《军营民谣》歌曲盒带,还在现场演唱了《我的老班长》、《当过兵的战士干一杯》等歌曲,他们阳刚朴实的形象与亲切感人的歌声,深受战士们欢迎,于是,各地报道军营民谣的报刊纷纷出稿,人们认识了流行歌曲中最新的品种,渴望军营生活得到表现的战友得到了知音。有很多人写信告诉小曾,说要带着《军营民谣》去参军,一些部队领导对他说:“小曾,你的一首歌顶我们上一堂思想政治课啊!”也有评论家说,他的歌对外是最好的征兵广告,对内是最好的兵兵关系教育课。
正是因为小曾的努力,使得他由早期的“军营民谣”灵魂人物之一,而一跃成为中国“军营民谣”的领军人物,18年来,他本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老班长”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品牌;18年来,他质朴的歌声伴随一个又一个战士度过难忘军旅生涯,送走了一茬又一茬老兵,并在千万人中传唱不息,作为民谣,这是个奇迹,作为流行音乐,这是个神话,这是小曾和千千万万战士创造的奇迹和神话,如今,这个奇迹和神话还在延续。《我的老班长》、《军中绿花》、《兄弟情深》等歌曲已成为部队必学必唱歌曲;《军中绿花》在百度等各大门户网站军歌类点击、下载、彩铃等排行榜始终名列第一;《从汶川回来的排长》在第九届全军文艺汇演获表演、创作一等奖,《当个英雄》入选全军推广歌曲,2011年八一节前夕推出的新歌《军人的名字就是第一》,在各大视频网站点击数百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也被评为“全国退伍军人十大榜样”、“全国十大新锐明星”“联合国人类和平使者奖”,并担任“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形象大使”、“中国陆海空三军青少年形象大使”、“江西省青联委员”等社会职务。
在了解小曾的经历之后,又让我多了一份敬佩之情。是啊,18年的等待与坚守,小曾没有放弃,一直坚守自己的音乐领地。孤独寂寞,小曾不怕;到边防去边境,小曾不怕;上高原下海岛,小曾不怕。18年来,小曾几乎走遍了大大小小的部队,套用他的一句话:没有下到基层,怎么能知道战士们的想法和需求?真正的作品是来源于真实生活和亲身感受的。这些年,小曾创作并演唱了近百首军营民谣,2009年创作的新歌《那盏茶》,被歌神张学友独家买断,并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首唱。
有一次我和小曾在聊天时开玩笑说:你当初大红大紫的时候为什么放弃转型做一名流行歌手的机会,放弃了大把挣钱的机会呢?”小曾憨憨的笑着说:“我曾经是一个兵,现在是一个兵,永远是一个兵,我的根在军营,战士们需要我,只要战士们愿意听,我就愿意永远为他们写歌、唱歌,直到唱不动为止。”不仅热爱军营,小曾还热衷公益事业,先后资助数十名学生上学,并在甘肃、江西等地建立了“老班长音乐基金”,从每年演出所得拿出部分作为教育基金,2003年的“回家探亲”公益演唱会和2007年南昌个人演唱会门票收入全部捐给当地教育事业。
“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得怎么样?我的老班长,你还会不会想起我?、、、、、、、”。正巧,耳边又传来了这熟悉的旋律,唱情唱意唱天唱地唱不尽人情冷暖,唱不尽的军歌唱不尽的情,天高云淡,风正扑面,小曾又拿起了心爱的吉他,活跃在基层,唱起了挚朴之谣曲,声声直抵心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