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群:常回家看看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1-28 12:01:06散文荟萃 | ||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 王克群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儿女对回家的期待,唱出了多少父母盼儿回归的心声。在当今社会,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已成为大多数做儿女的共识。 可是,有些当儿女的,却常常抱怨现在工作忙,生活节奏快,以此为借口,而疏忽回家探望父母。 陈毅同志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每天都有繁忙的公务。然而,他在百忙之中经常抽空回家探望母亲,是个著名的孝子。 1962年的一天,陈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去看望身患重症的老母亲。他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在床底下。 陈毅见到母亲,心里很激动,坐在床前,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说:“娘,我进门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了,只好说了实情。陈毅听后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老人家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去洗。母亲望着儿子的背影,欣慰地笑了。 陈毅是个大人物,虽然他为母亲所做的只是常人应做的份内的一件小事。但是,我们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没有忘记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这种敬老、孝老的精神和行为让我为之感动,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和效仿。 有些人,常常借口自己经济不宽裕,没有能力供养父母为由,把孝敬探望父母挂在嘴上,甚至放弃赡养父母。 曾记得,在春秋末年,鲁国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都没有,怎么办?子路想道: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袋小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后人将他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希望有些人,不妨学学子路,为父母尽一份孝心。 有些人虽然也知道要孝敬父母,但却并不清楚怎么样尽孝道。认为买房子、请保姆、让父母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敬父母。从今天的社会来看,也无可厚非,岂不知这只能“外安其身”。老人常常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豪宅。他们需要的是儿女承欢膝下,热闹享天伦! 另外,也有极个别人,在父母生前不关心、不看望、不尽孝,父母死后,却“大闹”,糊纸牛、扎纸钱、烧纸轿车,吹吹打打,念经祷告。这种“厚葬薄养”,不仅不是尽孝道,相反,却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张扬、一种标榜、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也是对孝道的亵渎。一个连父母都不孝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尊重的。 《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又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当今,要求当领导干部的,必须德才兼备,孝敬老人是德的基础,一个缺少德的人,是不能做好工作的,也就不会得到重用。 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都要向陈毅元帅学习,常念母亲养育之情,常报母亲抚养之恩。工作再忙,也要抽空去探望父母。要向子路那样,自己再穷,也要想办法顺父母之意,克服困难,满足他们的心愿。力尽所能,以尽做儿女之孝。 孝敬父母,就要常回家看看。在日常生活里,假日里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做顿饭,洗洗衣服,和老人一起逛逛街。老人生日,请老人吃一顿大餐;若不能回家,给老人打电话问候,顺从老人的心意…… 老人那慈祥温暖幸福的眼神,在你心中必然回荡起甜蜜的涟漪。只有这样,在老人百年之后,自己的内心就不会感到遗憾和不安。 朋友,常回家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