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柳荫:智慧的结晶 | |||
——写在黄彬生先生《探索》一书出版之后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1-24 7:52:59散文荟萃 | ||
一
当黄彬生先生《探索》这本文集放在我的面前时,我知道这本书是他职业生涯的个人智慧结晶。这本文集收录了黄彬生先生从2001年起到2011年这十年的文稿和媒体的有关报道。这十年的历程中,前五年是在陕西关中的蒲白矿务局爬坡而行,后五年是在陕北榆林的中能煤田公司颠簸之旅。我端详着这本书的米黄色封面,凝视着封面上鲜红的“探索”两个大字,品读着书里的文稿,感觉到这绝不是一本应景的时髦书。
透过这本书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境界和胸怀、体会到一个人的激情和胆识、见证一个人的学习与思考。走进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回忆和看见了21世纪初煤炭企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两个煤炭企业的精彩发展片段。衰老的蒲白矿区如何获得生命的活力,小煤窑出身的中能公司如果实现起死回生。我们可以说出很多个做出努力和贡献的人物,但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起,他就是黄彬生。不仅仅因为他是蒲白矿务局党委书记,也不因为他是中能公司董事长。是因为黄彬生当时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看透企业,发现问题深刻精辟,见解独特;是因为他提出的目标在当时看似一种梦幻,让人难以置信,但这些都梦想成真,变为现实;是因为他当时提出的观点和思路颇具争议,思维超前,后来证实都是正确的;是因为他的黄氏语言风格,总是通俗大雅,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成为他所在企业的代表性语言。
二
黄彬生是草根出身,他之所以叫彬生,因为他出生在陕西的彬县。父辈是从河南沁阳到陕西彬县,解放后成了一个普通职员。当黄彬生1966年高中毕业后,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也到彬县一个村庄插队。那时候他们一帮知青睡在一个大炕上,谈论着年轻人的许多梦想,但绝没有梦想到进入煤炭行业,这一干就是40多年。
1970年,黄彬生按照政策招工了,他跳出了农门,但他却进了龙门。一个人来到了韩城矿务局下属的一个煤矿,当了一名掘进工。他是一个有个性的青年,喜欢读书看报,有时也写些小文章,成了掘进队有主见的秀才。小荷才露尖尖角,就被组织发现,调进了韩城矿务局团委。他一度被借调到《陕西青年》杂志社,曾经和贾平凹、和谷、赵熙等人同在一起采访编辑。那时候他们都是年轻人,谈论的话题总是与文学有关,这些人的追求对黄彬生有着很大的感染。后来黄彬生又回到了煤矿,他的学识激情与煤矿实践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一个年轻人的才华,35岁时黄彬生就当上了桑树坪矿党委书记。八十年代初,桑树坪煤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矿,也是最现代化的煤矿,一个年轻的桑树坪煤矿党委书记如同一颗新星格外引人注目,他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后来他又提拔到了韩城矿务局工会主席的职位。
三
2001年5月,黄彬生调任蒲白矿务局党委书记。他来上任还是第一次到蒲城县罕井镇这个地方。当他上任后看到这个镇上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矿务局门前的马路上到处是拉着架子车卖菜的吆喝声,卖小吃的摊位上烟火缭绕,活生生一个农贸市场。一向爱整洁的黄彬生,心里实在有些难以忍受。他就对矿务局门前进行整顿,清理了全部的摊位,在一个专门地方建设了小吃城和超市,矿务局门前的道路才畅通了。每天早晨上班的职工和上学的学生,把吃早点的塑料袋随手扔在马路上,随风飘飞。黄彬生让学校的组织学生早晨捡塑料袋,站岗执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监督那些随手扔垃圾的大人们。一段时间的治理,矿务局门前才像个样子。
新世纪之初的蒲白矿务局,还是一个只有120吨产量的小局,是一个有着40多年开采历史而资源匮乏的老局,也是一个职工收入在煤炭行业最低的穷局。黄彬生作为一个党委书记,他想自己当这个党委书记的使命究竟是什么,这是他必须用实践回答的问题。他在全局干部大会上讲,“我们蒲白矿务局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但发展是唯一的主题。发展什么,就是“一黑一白”。要用五年时间实现煤炭产量翻一番,产值达到十个亿”。这次会后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人说,黄书记是说大话,吹牛皮,这个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有的政工干部也说,黄书记不抓自己政工业务的正事,只是讲企业的发展。一次精心思考和准备的大会讲话,不但没有被大家认可,反而遭到了许多非议和讥笑。
这究竟是为什么?黄彬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他到基层去进行调研,发现一些干部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与时不俱进,勤劳不勇敢,实事不求是,艰苦不努力,虚心不进步。干部的思想观念局限在尧山与白水河之间的狭小罕井镇上,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为此他提出在全局上下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活动。他认识到不是开几次会人们的思想就能解放,不是办几个学习班就可以更新观念。黄彬生亲次带领局级领导班子和一批处级干部走出去,他们来到宝鸡,找到了李黑记。李黑记是一个传奇人物,因为腿上长了一个黑记,就叫李黑记。他原来就是宝鸡的一个农民,在生产队做小炉匠轧铁簸箕为生,后来发展到有10亿资产的民营企业家。一个农民用五年时间成发展到这样的程度,那么我们蒲白矿务局一百多个大学本科学历的干部精英,一万多人大型企业,为什么不能实现十亿产值呢?黄彬生要考察学习的干部回答这个问题。前去考察学习的领导干部面面相觑,只是感觉惭愧。
一次外出的学习考察,黄彬生认为这还不能从根本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必须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改变自己。于是蒲白矿务局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当时一些人感到费解和质疑,开采煤炭的企业却要创建什么学习型企业,这不是胡闹吗?人们把学习理解成了念文件,读报纸,写笔记,而这些形式正是学习型企业所要摈弃的东西。学习是要改善人们的思维模式,不仅是个人学习,更是要企业学习。2003年刚过年,他在韩城家中,望着翻滚南下的黄河冰凌,大地回春,心潮汹涌,怎么也感觉坐不住,蒲白的发展在他的大脑萦绕着。他忘记了这才正月初五,就打电话安排人到七台河去学习标准化,正月十一大家年还没有过完就带着使命和嘱托出发了。正是因为这一次学习考察,带动了蒲白矿务局标准化的二次起步,蒲白矿务局也成了陕西煤炭行业标准化的典型。
黄彬生在他的办公室里翻阅《中国煤炭管理》杂志时,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山东临沂矿务局改革的文章,他被李义文的心路无疆的改革精神打动了,当通讯员叫吃饭时他才从那篇文章的喜悦中醒过来。这时候他已经决定了,立即派人到山东临沂矿务局学习,他要求去学习的干部回来必须回答,临沂矿务局和我们规模、条件、人员基本一样,为什么能够实现大发展?他们究竟是怎么样改革的?一批干部又出发了,他却在思考着改革的方向和时机。
2003年的一个下午,他接到一个通知,是关于到山西阳煤集团开会的,内容是企业文化建设。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会议,也是一个新的管理方向,就决定亲次带人去参会。当他安排去人时,有的人就说让工会的人去,因为工会就是搞文化的部门,他的脸色很沉重,其实更沉重的是他的心。他硬是安排一半的基层党委书记,一半矿长和处长参加会议。当这些人进了阳泉的会场才醒悟了,看到各矿的现场震惊了,回来的路上已经有决心了,从此,蒲白矿务局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企业搭建,拉开了新的一幕,一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大戏在蒲白矿区开演,他提出的“奔”字文化成为蒲白矿务局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架构。之后几年,蒲白矿务局成了中国西部煤炭行业最早的人本精细化课题组成员单位,特别是2005年在蒲白矿务局召开的全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让中国煤炭人认识了蒲白,一个无名小局在中国煤炭行业小有名气。
四
蒲白矿务局要发展,这是一万八千名职工的共同愿望,但怎么发展?却是当领导的必须回答的问题。黄彬生提出了“四转”,就是转变,转移,转化,转制。转变就是转变思想观念,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没有发展。转移是针对蒲白矿区资源少的实际,把发展的地点转移到外边去,后来的黄陵的建庄,建新,榆林的榆阳矿就是转移的成果。转化就是拉长产业链,实现煤炭转化成其他产品。转制就是实现企业体制的改革,设想让一些矿实现政策性破产,最后实现矿务局整体破产,建立新的企业体制,成为真正的公司制企业。“四转”,只有八个字,这是一个发展思路的浓缩,关联着一万八千名员工生存。正是这个八个字为蒲白矿务局奠定了一条发展的特色路。
黄彬生把蒲白矿务局的党委的全部工作概括为四句话,就是唱响一支发展的歌,走出一条特色的路,创建一个学习型企业,实现一个翻两番的目标。几年的不懈奋斗,蒲白矿区的发展之歌唱响了,特色的道路走通了,学习型企业见效了,发展的目标实现了。看到这样的成绩,我想到了蒲白的企业精神和核心理念,朝气蓬勃,卓尔不群。其实这也是黄彬生个人的精神和理念的写照。如果再用媒体的评价,那就是自存高远,智慧拓荒。正是他的智慧,黄彬生没有做蒲白矿务局的“末代皇帝”,而是以优异的成绩赢得职工的拥戴和社会的高度评价。2006年7月1日作为全国党务先进工作者,荣幸的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这是他一生最值得纪念的事情。
说到黄彬生在蒲白矿务局的几年,不能不提到另一个人,那就是局长宋老虎。这两个人在一起搭班子,可以说是黄金组合。一老一少,年富力强;一党一政,相互协调;一文一武,专业互补。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好班子,才出现了蒲白矿局历史上又一个旺盛时期。
五
2006年12月,黄彬生已经58岁,按照规定从蒲白矿务局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也该颐享天年,在省城里享受生活,陪伴妻子,含饴弄孙。然而,组织却随即把他安排到了中能煤田公司任董事长,没有退到二线,却上了前线。他从蒲白矿务局悄悄的出发,没有告别,当他在离开罕井这个小镇回头再望蒲白矿区时,眼睛已经模糊了。
陕西中能公司是一个小煤窑出身的股份制企业,这个企业的背后是三家大型国有企业。这个煤矿又相邻着城市,受到很大的环境压力。怎么能够摆平这些事情,的确需要一个领军人物。
黄彬生作为董事长,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从党委书记到董事长角色的转换,更是从国有企业到股份制企业的转换。不要以为一个人年龄老了,思想就停止学习思考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代的学习理念,这个理念在黄彬生身上有着生动的体现。他总是在读书学习,他总是在写笔记,红蓝铅笔划下的道道,书眉上的批注,足见他对学习的态度。他的读书学习可以把一本书甚至若干本书读到只剩下几个字,这几个字就成了他管理企业的座右铭。他做笔记,但他不是抄文件报纸,而是把思考的火花记录下来,这些火花冷却后都是珍珠。他也经常开会,他参见会议总是认真的听和记,你会发现他总能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有用的东西。他的每次讲话和发言都不是敷衍,而是认真的思考,说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话。如果要问黄彬生为什么能从一个煤矿掘进工人到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在他退居二线之后又能够重上一线,使他的职业生涯之树长青,恐怕没有别的解释,只有学习是唯一的答案。他没有正规的大学学历,他也不是搞学问研究的,为什么他能够在学识的海洋里冲浪,娴熟的驾驭一个大的团队,这是因为他学到的知识,思考出来的是智慧。
中能煤田公司从05年到07年,仅仅2年时间就换了几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他们学历不高吗,不是。是他们不懂煤矿专业吗,不是。一个企业的一把手,不仅是一个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个领导。领导就要有个人的魅力,就要有境界,就要胸怀,就要有胆识,就要有激情。黄彬生正是具备这些领导素质,所以他不是一个企业的事务管理者,他是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大家愿意追随他的思想。
六
黄彬生到中能公司后,深刻而清楚的看到了企业存在问题根子在文化上,表现的形式是融而不合,坚而不强,多而不好。这是一个对中能公司问题的思考,但其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中能公司。现在股份制煤炭企业很多,股份制煤炭企业出现问题的根子都是在文化上。黄彬生提出要文化治企,融合股东的先进文化,建设企业的新文化。用企业的新文化把各股东发展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各自的要求变成了股东共同发展责任。有人问黄彬生是靠什么魔法,能把这些大股东摆平了,揭开这个谜底就是文化治企。他是把股东的想法变成企业的宪法,把企业的宪法变成发展的章法,把发展的章法变成企业管法,把企业的管法变成员工的干法,把员工的干法变成社会的看法。中能公司的新文化是黄彬生一手打造的,这里面凝聚着他的心智和志向。中能公司获得了全国煤炭行业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五精管理示范基地称号,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一位陕煤集团的领导说,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公司就是样板之一。
中能公司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发展的道路上曾有过致命的打击和遭遇,但在关键时刻,黄彬生总有智慧化险为夷,甚至把危机变成机遇。07年2月14日,也就是黄彬生当董事长不到两个月,就发生了一起死亡四个人的安全事故,企业一下子陷入停产和沉默中,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欢迎仪式。当他处理完矿工的丧事,已经是除夕夜了,坐在回西安的飞机上,他全身都疲软了,但思想却异常活跃。怎么样才能不再死人,零死亡在他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充满了斗志,提出“说一不二抓安全,说三道四谋发展,五颜六色促和谐”。从那以后,他抓标准化,抓精细化,创建安全新文化。现在已经安全上再也没有发生死人的事,安全生产连续四年多了,这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路。
七
当黄彬生激情满怀的规划中能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提出要建设千万吨绿色矿井时,却又遇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因矿区资源与城市规划重叠,20011年6月榆林市政府通知停产关闭。黄彬生已经63岁了,这个中能公司的存在与否,与他关系已经不大了。可是,一种使命感催促他,一种责任感驱使他,不能此时抽身而去,他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要为跟随他的千名员工负责到底。当时大多数员工和社会人士都很悲观,许多人感到了一种绝望,认为大势已去,不可逆转。但他始终充满信心,胸有成竹,临危不乱,坐镇指挥。一方面协调着与政府的关系,提出资源置换方案;一方面加快充填开采的实施,为中能公司寻找起死回生之路。多少个夜晚他在思考,多少个方案他在斟酌。黄彬生贡献的绝不是辛苦,而是他的智慧。如何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他的思路是谁出题就向问谁要答案。如何增大企业解决困难的能力,他说中能是股东的中能,股东要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放大中能公司能量。资源置换的方案中他提出重点突破保生存,放弃眼前求发展。正是他的坐镇指挥,中能公司资源置换成功了,他把一次困难变成了一次发展的机遇,实现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的双赢。一个三十多年做政工干部的人,是如何具有企业家的境界和风范,总是能够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到化险为夷?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八
今天的中能公司,是一个在陕西,甚至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的企业,中能公司并不是一个特大型的煤炭企业,仅仅是一个煤矿而已。但当人们提起中能公司总是很感兴趣,也许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物所在。中能公司在毛乌素沙漠上,现在已经建成了一个花园式矿区。可是,当时黄彬生在矿区建设上,也遇到了一些非议,有人说为什么要把水泥路换成柏油路,为什么煤矿要建花园廊亭,为什么要对矿井和工业广场进行技术改造等等,今天当矿工享受这些美好的环境生活时,大家感到了一个人前瞻预见性是多么重要。就是在矿井运输皮带更新改造时,他推到了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的方案,坚持上大皮带,后来证明这个决定完全正确。在给员工建设生活小区和在西安团购房子时,一些人感觉没有必要这么做,西安房子许多人感觉价格高,但他始终坚持认为这是个机会,极力推动,现在看来大家都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他为什么在重大事情上,力排众议,大胆决策,勇于承担,就是因为他有一双慧眼。
九
当我读完黄彬生这本书,掩卷而思,就会想到,在中国煤炭企业,一个63岁的人,还能在董事长的岗位上,实属不多。黄彬生能在这个岗位上,必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特点就是,境界,胸怀,激情,学习,胆识,这五点汇聚在一起,就是智慧。他的智慧就是来自于他总是被别人站得高看得远,他总是与强手交朋友,他总是始终如一充满工作激情,他总是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他总是敢于对重大复杂问题拍板做出决定。
黄彬生并不满足个人的智慧,他在《国学》中学习深造中国的智慧,研究儒家的思想,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禅宗的境界,从《论语》中掌握中庸之道,从《周易》中把握事物的规律,从《孙子》中借鉴市场的博弈,进一步启迪个人的智慧。
当我再望一眼这本米黄色封面书时,就能体会到这是一个对企业文化管理的探索,是一个对企业干部领导艺术的探索,也是一个对管理智慧的不断探索。我的书架上已经放置了很多的图书,但我会把这本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因为这本书应该离我们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