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平:书到今生读已迟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1-10 6:26:18散文荟萃 | ||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内蒙古敖汉旗一个偏僻小山村度过的,那是一个饥肠辘辘的年代。
有一天大清早,我和爸爸去敖汉赶集,时近中午,爸爸购完物。我的肚子已饿得咕咕直叫,便央求爸爸到河东小吃部买几根油条吃,可话刚说出口,便改变了主意,因为有四个鲜红的大字映入眼帘:“新华书店”。我忽然想起全村的小伙伴围坐在亮亮家的炕头上,争着看《西游记》《格林童话》时的情景……
于是,我拽着大字不识几个的爸爸向书店走去。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爸爸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奢侈一次,把准备给我买油条的五毛钱为我买了两本小人书。 尽管这天我和爸爸一起啃着随身携带的玉米饼,可心里却十分香甜,因为从那天起,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 然而生活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读初二那年,母亲因病猝然离去,紧接着父亲也卧病在床,我被迫中途辍学,开始了艰难的流浪打工生活,贫穷孤寂、奔波劳累,读书几乎成了一种奢望……二十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风水沟煤矿当了一名矿工。从此步入了全新的生活。 此后,每月拿到工钱后,我都去小书亭转上一圈,廉价买些过期的《读者》《青年文摘》等,偶尔还买上几本盗版书,来满足我的书渴。 我把书籍当成我的信仰,我的救生圈。 但因囊中羞涩,我对书市上那昂贵的书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我遵循着袁枚老前辈的训诫:“书非借不能读也”。开始拜访附近的文人墨客,先后得到过不少好心人的热情援助。他们为我提供了大量书刊。 我偶尔也学一回孔乙己老先生“读书人的事,窃书不能算偷”。把单位里过时的报刊顺手拿回家,看得是津津有味。 几经磨难,书籍又成了我的人生伴侣,也成了我的感情寄托。一部好书在手,犹如倾听一曲动人的乐章,抚平了一切失落与无奈,忘却了烦恼和忧愁.我从字里行间感悟到生命的神圣与尊严,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涌上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