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需要胆识和智慧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0-6 10:13:35写作 | ||
在他10年的新闻生涯中,曾经乔装过数十种身份进行采访报道。他的报道,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采访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他以暗访或者卧底的方式进行调查采访。10年中,他的暗访报道达600余次,在重庆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不少稿件荣获全国新闻奖,媒体称他是当之无愧的“重庆暗访第一人”,他成为重庆新闻界颇具传奇色彩的卧底记者。他的不畏艰险,执著的敬业精神,更令人赞叹,他,就是重庆晚报记者张少科。 张少科,现任《重庆晚报》少科工作室主任,初见其人,很难将这个文质彬彬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与“重庆暗访第一人”联系起来,张少科笑谈,“做暗访和身材是不是高大威猛,是不是体格强壮还是瘦小,没有逻辑的联系,做暗访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胆识和智慧!” 乔装调查“婚介所” 有一段时间,重庆婚介所诈骗征婚者钱财的事情十分猖獗,许多媒体也频频对婚介所进行曝光,但是一般曝光都是表面的,媒体一旦接到关于婚介所的投诉,便派记者去调查一下,写一篇报道就完事。而张少科为了调查婚介所诈骗的内幕,乔装打扮成“红娘”打入婚介所内部。当时张少科考虑到,如果暗访婚介所,以“婚托”的身份进去是违法的,因为做“婚托”本身就是骗人的。如果想把整个内幕都揭露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进入里面做“红娘”去卧底。在婚介所的十几天里,张少科仔细观察婚介所的骗术,掌握了大量证据,事实上,“婚托”除了骗取见面费之外,还有一整套宰“羊儿”(征婚者)套取现金的方法,比如双方见面之后,觉得可以发展下去,“婚托”就带着“羊儿”到高级酒楼,“婚托”和酒楼是约好的,带来征婚者在酒楼消费1000元,酒楼要给“婚托”回扣300元;再比如说“婚托”要“羊儿”带她去买首饰、衣服、鞋子,在商场买回来之后,等“羊儿”一走就把东西退回去,返回现金。婚介所、酒楼、商场达成默契,形成了一个诈骗套现的产业链。紧接着,一组揭露“黑婚介内幕”的报道在重庆晚报上连续报道,在重庆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卧底取证“盗伐者” 2000年年初,重庆一些偏僻的山区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疯狂地采伐森林,制作生产家具以谋取高额利润。张少科得到线索后,先后乔装成三种身份进行暗访调查。先以消费者的身份到家具店买家具,然后以家具店老板的身份到家具厂去买家具销售来进行调查。为了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最后以木材贩子的身份,与盗伐者接触买木材。 暗访拍摄“贩毒家族” 在张少科的暗访报道中,惊险的场面不在少数,说起让他记忆最深刻的一次,还是暗访一个贩毒团伙。那是一个家庭式的贩毒团伙,贩毒头子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婆,她手下的儿子、女儿、儿媳妇全部参与贩毒,每天下午就开始发“包子”(毒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地群众都街知巷闻。张少科获得这个线索后,想到如果直接去买他们的毒品,贩毒团伙很狡猾,不认识的人肯定不会卖给。后来张少科知道贩毒团体对面有一家5层楼高的小旅馆,就乔装成民工,背着一个旅行包不动声色地住了下来,在对面观察。一天晚上8点钟左右,贩毒人员开始悄悄地进行交易,站在楼顶的张少科对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为了清楚地拍到他们交易的证据,张少科果断地打开了相机的闪光灯,于是下面马上就有人喊“有人拍照,快追,在楼上”,这个时候张少科立刻就从后门开始跑,幸好那一带的巷子特别多,张长科大概跑了半个多小时以后才得以脱身。 有勇有谋的暗访理论 多年来,张少科不仅从事着新闻事业,同时还体验着各种职业的辛酸苦辣,关注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用他的眼睛观察,用他的笔记录着时代赋予他的责任。为了取得犯罪分子违法犯罪的证据,张少科长年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一个数码相机,一个红色的印泥油,因为一些重大的案件,有时候光是凭录音,凭照片,证据是不扎实不严谨的,有些情况之下,比如说暗访之后需要让当事人认可,要让他按手印,按手印后就是上了法庭,都是有法律效应的,很多重要的案子,非常敏感的案子,张少科就是这么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