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的曙光 ——1949年刘少奇视察开滦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0-31 7:53:07通讯特写 | ||
一
1949年5月7日下午,在北方重工业城市唐山的火车站月台上,停放着几辆美式吉普车和老式卧车,唐山市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正在这里迎候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同志的到来。在迎候的人群中有开滦矿区的军代表王林、王涛江。日前,市委负责同志告诉他们,刘少奇同志此次唐山之行,是专门来解决开滦煤矿问题的,请他们作好接待的准备工作。
王林、王涛江从1949年12月唐山解放后,进驻开滦执行军管任务已快5个多月了。刚刚解放的唐山,百废待兴。而开滦这座被帝国主义资本家统治了近半个世纪的矿山更是矛盾重重,问题成堆。开滦是闻名中外的大型煤矿。最早的唐山矿建于1878年,是清政府洋务派创办的。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占领京津后,英帝国主义乘机掠夺了开平矿务局,后又于1912年以联合营业为名吞并了中国人创办的滦州煤矿,成立了开滦矿务总局。除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5年日本投降这一段时期外,开滦始终被英国人统治着。至解放时,开滦矿务局是中英合办的形式,涉及到外资。如何对待开滦这个特殊企业,中外各方都在注视着。处理的好与坏,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5个多月来,驻开滦的军代表按照上级的指示认真履行监督资方生产的职责。同时,他们也了解到资方对企业经营有顾虑,抱消极态度,对生产无长远打算。早在唐山解放前夕,英国资本家就将一部分人员撤离矿区,将一批重要生产物资、器材转到上海,使生产陷于停滞状态。国民党军队在逃跑时,将唐山、秦皇岛间的滦河大桥炸断,使矿区生产的煤炭无法运到秦皇岛码头,使进口的面粉和东北的窑柱也运不进矿区。资方曾接连向政府发函,要求停产。1949年2月12日,开滦两总经理又致函毛主席及华北人民政府董必武主席称“开滦煤矿已濒将破产”,提出大宗借款,铁路尽先运煤和暂时减产三项要求。另外,资本家借口煤炭销不出去,拖欠工人工资达四个月之久,使工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中央对开滦问题十分关注,为了安定局势,保障矿工生活,确定了“维持其开工,维持职工生活”的方针,采取了一面监督,一面扶植的政策。毛泽东主席曾经批签过关于请示开滦煤外销的报告。1949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又专门发出了《关于开滦问题给华北局的批示》。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贷款,以物换煤等扶植政策,但开滦的困难局面仍未能根本改观。这里既有战争影响生产的因素,也有历史上资方造成的臃肿庞大的机构,铺张浪费的开销,以及生产、运输、销售等业务上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等陈年积弊。怎样才能迅速解决开滦煤矿这些棘手的问题呢?怎样才能使开滦职工生活问题得以解决呢?怎样才能保证矿区形势的稳定呢?这些问题从王林、王涛江进矿执行军管时开始,便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当他们得知少奇同志要亲自来唐山解决开滦问题时,心情格外振奋。他们相信,少奇同志的到来,一定会使矿区出现喜人的曙光。 二
刘少奇同志在到达唐山之前,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开滦问题了。5月5日,正在天津视察的刘少奇同志挤出时间接见了开滦矿务局中方总经理余明德、英方总经理裴利耶(当时开滦总局设在天津)。这次接见是根据天津市工商联人士李烛尘先生的反映安排的。事先,李烛尘对刘少奇说,开滦生产有困难,英国人对经营有顾虑,希望能与英人见一见。
在天津市政府市长办公室,刘少奇接见了开滦两总经理余明德、裴利耶,一起参加接见的还有黄敬、李烛尘等。 对这两位不同国籍的总经理,刘少奇事先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中方总经理余明德,安徽人,唐山交通大学毕业。从1934年开始先后任过开滦天津销售处经理、营业部长、总务部长。他是在前任中方总经理于解放前夕逃跑后,被滦州公司董事部推选出任中方总经理的。英方总经理裴利耶,这位在巴西出生的英国人,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还曾当过英国皇家空军的中尉飞行员。从1921年开始成为开滦矿务局的雇员,先后任过开滦天津营业部主任、总务部长、代理矿区主管、代理总经理等职,是一位非常熟悉开滦情况的外国人。半月之前,这两位总经理作为开滦资方代表,曾经在北平参加过华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长姚依林主持的劳资谈判。 两位开滦总经理被介绍给刘少奇之后,便拘谨地坐下来,他们急切地想听一听这位中共中央高层人士对开滦目前状况的态度。 刘少奇面对着这两位心怀疑虑的开滦资方头面人物,很明确地对他们说:“共产党保护外侨财产和外侨投资。我们主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内外交流。你们不要害怕有顾虑,我们欢迎你们英国人到中国投资,保证你们的资金安全。” 余明德、裴利耶没有估计到刘少奇会直接过问开滦的事情。这次能亲自听到刘少奇谈开滦问题,总算了解了共产党高层人士对开滦的态度。余明德和裴利耶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当面向刘少奇详细陈述了开滦的困难和需要。他们提出,解决开滦的困难,当前急需政府的多方援助,特别是车皮、坑木、粮食、贷款、煤炭销售等方面更依赖于政府的帮助。 刘少奇同志听了资方关于开滦情况的介绍后,欢迎他们关于发展生产的想法,表示原则同意帮助他们解决粮食、坑木等问题,对于车皮、贷款等,需到矿区调查之后再做结论。刘少奇同志还告诉他们,他将于近日亲自去开滦矿区,实地了解那里的生产状况和工人生活情况。 三
5月7日晚上,凤凰山下的唐山矿三十号房透出一片灯光。刘少奇同志正在这里听取开滦军代表王林、王涛江关于开滦情况的汇报。
王林、王涛江同志是1948年12月21日由唐山市军管会派驻开滦矿务局的军代表。他们向刘少奇同志详细汇报了进驻开滦后,代表政府对资方进行监督生产的情况。军代表进入矿区后,矿区主管、英国人寇如祥一再向军代表试探政府是否接收开滦,何时接收。尽管军代表向他们亮明了我人民政府监督生产的政策,并帮助资方解决了一些生产经营上的困难,可资方还是提出了停产的无理要求。军代表对此断然拒绝。 刘少奇同志听到这里,点头赞许。他说:“对,就是要拒绝他这个无理要求。刚刚开过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在城市工作中,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开滦这个企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企业,为了国家,为了工人的生活,必须坚持生产。这一点也务必向工人讲清楚,这不是为中外资本家生产,而是为自己的国家生产,只有坚持生产,才会对人民有利。” 刘少奇又问:“你们进矿后,工人情绪怎么样?生活怎么样?” “工人情绪还可以,但由于资方长期拖欠职工工资,工人生活极度恶化,很多工人饿着肚子下井,以致晕倒在井下,使得生产每况愈下。” 刘少奇听到这里,眉头紧锁。他激动地说:“这不行!要督促资本家想办法给工人开工资,要解决工人生活的问题。” 突然,他又问:“你们军代表吃些什么?” 军代表如实答道:“我们一天吃三顿高梁米饭,早晚吃高梁米稀饭就咸菜,中午高梁米干饭就白菜。” “这很好!军代表吃这个,工人就和我们一条心,群众就会拥护我们。”刘少奇同志严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刘少奇同志听完王林、王涛江关于开滦情况的全面汇报,当即作了很重要的指示: 第一,要依靠工人阶级办好开滦。要监督资方按时给工人开支。同时,又要向工人讲清楚我们的困难,发动工人同 我们一道克服和战胜困难。 第二,对待中外资本家要讲究策略。 第三,开滦的企业性质发生了变化。解放后的开滦,已不复是英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开滦,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已经被剥夺,开滦不同于一般的私营企业,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军代表要对开滦实行监督生产。要置开滦于国家监督之下,开滦的生产计划、产品分配、价格政策、材料供应要遵循国家方针办事。总之,要推动资本家生产。只有维持生产,开滦五万职工的生活才有保障。
为了帮助开滦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刘少奇同志还指示华北贸易公司,每月以相当于15万袋面粉换取矿务局的煤炭,用以维持职工生活。中国人民银行向开滦贷款,以支付资方长期拖欠的职工工资。政府还采取了以现款购煤,以杂粮、坑木换煤等各种措施,帮助开滦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此举很快稳定了人心和局势。
四
5月8日,刘少奇同志到唐山的第二天,便邀请各矿工人代表来座谈,直接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唐山矿刘永禄等四名老工人在军代表杨展、经纬陪同下到座谈地点时,刘少奇同志已经在等他们了。刘少奇同志拿出自己的香烟递给这几位老工人吸,又翻开笔记本,一一记下了他们的姓名。四位老工人生平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官儿”,心情未免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被刘少奇同志那平易近人的举止所感染,无拘无束交谈起来。刘少奇同志问身旁的一位老工人:“工友们的情绪怎样啊?” “解放了,多数工人的情绪很高,虽然工资不能照发,一时生活艰苦,但大伙相信最后会解决的。” “工友们想些什么?对人民政府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 “工人领不到工资,成天为一家人吃饭发愁,无法安心生产。” “工人没有洗澡的地方,几十年来上下班都是窑衣,黑脸。解放了,工人不能总当窑花子。” “工人群众最恨包工大柜,希望军代表早日领导大家清算包工大柜的罪恶。” 这时,杨展和经纬把他们进矿后对包工大柜的调查分析向刘少奇同志做了介绍,包工大柜,是开滦煤矿带有封建剥削色彩的包工组织,光唐山矿较大的包工就有九个。有的包工大柜还与国民党特务勾结在一起,打骂残害工人;他们还收买工程技术人员,假填图纸,破坏资源;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对工人残酷剥削,工人对他们恨之入骨。解放前,工人许多次罢工都是以反对包工大柜为重要内容的。解放后,工人群众最强烈的呼声是要求取消包工大柜,取消中间剥削。 刘少奇同志静静地听着,时而赞同地点点头。他用商量的口吻问杨展:“那么,用什么方式代替包工大柜呢?” 杨展答道:“老工人提出,成立工人自包生产合作社代替包工大柜。合作社的领导人由工人代表来选举,由合作社来组织生产。矿方的生产要求,经过合作社去组织工人实现。” 刘少奇同志听了连连点头:“这样的做法好,可以试一试!” 他还介绍了过去在安源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工人自发组织自包生产合作社代替封建把头的经验。他说,自包生产合作社是工人和矿方之间的枢纽和桥梁,可以调整劳资关系。原有资方给包工大柜的好处,同样给予生产合作社。他要求唐山矿先搞一个成立自包生产合作社的初步方案,广泛征求工人意见,在大多数工人赞成后再拿来试行推广。 他对四位老工人说:“开滦的事情,横竖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你们自己拿主意才是。你们组织起来之后,要努力排除生产上的障碍,推动资本家维持生产,无论如何要把开滦的事情办好才行。”
四位老工人起身告辞了,他们最后又深情地望了望这位身穿一身灰斜纹布制服,脚穿千层底布鞋,用普通搪瓷缸子喝水的“大人物”,凭着工人特有的感觉,他们相信,工人的建议将要实现,开滦将要发生巨大变化。果然,开滦党委很快进行了研究部署,迅速展开了取消包工大柜的工作。5月16日,首先取消了唐山矿第三组潘绍棠、杨士祥的包工大柜。四个月后,开滦矿的36个井下包工大柜全部被取消,并成立了工人自包生产合作社。
五
在开滦视察期间,刘少奇同志还解决了一个当时令人十分敏感的问题,即如何对待开滦的旧职员。唐山解放后,军代表进驻了,可资本家仍把持着矿厂。对此工人十分不满。当时我们党的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主要敌人是美帝,对英国人要克制一些,但矿山迟早是要完全回归人民手中的。为此,党组织和军代表从进矿那天起,就开始着手准备。在这时期,如何对待职员,不仅工人有成见,军代表也不是十分明确的。开滦矿区有许多做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的高级职员和中级职员。解放以后,开滦的中下级职员热情很高,但有些高级、中级职员瞧不起共产党。一部分人不相信共产党能办好工业,管好城市,因此对军代表敬而远之。还有一部分人曾依仗国民党势力欺压工人,花黑钱,打骂工人,所以他们对共产党既害怕又抵触。另外,职员的薪金较高,高级职员比工人高20倍,中级职员高8倍。因此,工人对职员怀有成见,认为他们是资本家的走狗,属于剥削阶级。 当刘少奇同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问军代表:“你们怎么看职员呢?你们在对待高、中级职员的态度和认识上,是不是也存在‘左’的偏向呢?” 几位代表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刘少奇同志问分管工会工作的军代表章萍:“你说说看,是不是应该吸收那些工程技术人员和高、中级职员加入工会呀?” 章萍回答说:“《东北日报》发表了社论,说那些高级职员是代表资方利益的,因此不能加入工会。另外,高级职工的薪金和普通工人的薪金太悬殊,让他们加入工会,怕是工人会有意见。” 刘少奇同志解释说:“职员待遇虽高,也是靠薪金生活,他们是脑力劳动者,因此他们也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对于高、中级职员加入工会,如果工人有意见,要向工人做工作。要团结他们一道发展建设开滦。” 在冀东区党委扩大干部会上,刘少奇同志再次深入地讲了职员问题。他说:“职员也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是革命队伍先锋之一。但也要看到他们思想上有不少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观点,要进行思想教育。”
刘少奇同志既强调对职员的团结使用,也注意对他们的思想改造,教育他们改正崇拜洋人、轻视体力劳动者的错误思想。针对开滦使用英文而不用中文的问题,刘少奇找来了军代表和有关高级职员,提出了矿区行文英文改中文的问题。他激动地说:“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不准使用中国语言!民族自尊心哪里去了?煤矿是在中国土地上开设的,要使用中文,不能使多数中国人服从少数外国人。”随后不久,矿区行文由英文改中文。刘少奇同志关于职员问题的指示,促进了职工队伍的团结,对于调动脑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是有很大作用的。许多在旧开滦工作过的职员经过党的教育,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有的还加入了党组织,担任了很重要的领导工作,在开滦的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
5月10日,刘少奇同志到林西矿视察。 林西洗煤厂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洗煤厂,少奇同志来到这里仔细察看了洗煤厂的设备,很有兴致地询问了煤质情况,询问成本怎样?洗出的煤能炼什么钢?洗剩下的东西能不能利用?林西矿军代表刘辉同志一一作了回答。 随后,刘少奇同志又来到电厂、灯房、绞车房和四号井天桥。望着那飞旋的天轮,他关切地问:“井下出这么多煤,通风情况怎样?井下有多少头骡子运煤?” 刘辉同志回答说,井下有三百多头骡子从事运输。 刘少奇同志说:“井下一头骡子需要的氧气,相当于六个工人所需要的氧气。要设法改善运输条件,改善通风,让井下工人呼吸到新鲜空气,喝到洁净的开水。”他在井口天桥还和围拢过来的矿工们亲切握手,关心地询问他们工作和生活情况。矿工们无拘无束地对答着刘少奇同志的问话,心里暖烘烘的。 在林西矿,刘少奇同志还巧遇工程师胡嗣鸿。当刘少奇正在视察时,胡嗣鸿走过来,对他说:“我认识你”! “在哪儿?” “在安源,你搞工会工作,我当技术员。” “噢!你好啊!你现在干什么工作?” “我干技术管理工作。” “好啊,搞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眼下要把开滦煤矿管好,你们工程技术人员要很好地发挥作用。” “煤矿是资本家的。” “煤矿生产发展了,对国家、对社会主义也有好处嘛!” 刘少奇同志和胡嗣鸿的对话,使在场的军代表和工程技术人员又一次受到教育,进一步理解了要认真恢复和组织生产的重要意义。 刘少奇同志在视察林西矿之后乘坐火车离开了矿区,但他却留下了今后如何发展开滦的指示。开滦党委、军代表、工会认真组织广大职工贯彻落实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在特殊的困难时期,维持矿区生产,维持职工生活,并使开滦有了逐步改造和发展。1952年5月,人民政府正式宣布代管开滦,矿山终于完全回到人民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