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华:项项小革新 赢来“百万金” | |||
煤炭资讯网 | 2011-1-27 10:50:45人物展示 | ||
一件件故障排除、一次次技术革新、一组组节能创新带来的效益数据,记录了一名普通煤矿技术工人31年来在采煤一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感人事迹。 提起义煤集团杨村煤矿机电一队队长吴文华,该矿干部职工没人不伸出大拇指称赞,他的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矿区已传为佳话。他以不知疲倦的钻研精神和精湛的电气修理技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发挥了一个当代矿工搞技术创新、走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杨村矿区树立了一个普通矿工奋发成才、贡献矿区的楷模。 2000年他设计的煤台落地皮带走廊获义煤集团技术革新三等奖; 2001年他的自制绞车坡手动阻车器获义煤集团技术革新三等奖、获三门峡2000年度职工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 2003年他设计的耙斗机安全防护设施获义煤集团技术革新二等奖; 2010年他设计的立式压力机伸缩工作台的改制获杨村煤矿技术革新三等奖; …… 一项项技术革新成果浸透着他的辛勤与睿智,折射出着矿山人的聪明与智慧。今年49岁的吴文华最初是一名电工,1984年调入机电一队做了电焊工,1999年取得电焊工技师,并被提拔为该队副队长,现任机电一队主管队长。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队长,吴文华走出了一条技术革新之路,他的真情付出使一项项技术难题迎刃而解,这正是“情到深处‘冰’自融” 解“冰”之策 刚进到机电一队时,吴文华只是个学徒,技术平平,有个老师傅说他:“你会啥,凭你那点本事,搁哪也不中!”年轻气盛又要强的吴文华就说“信不信我一星期之后就能超过你!”,大话撂出来了,就只有拼命干了,他开始自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机械修理、电工和机械加工方面的知识,并反复练习、推敲。一个星期后,他的技改、焊接水平大大提高,老师傅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向他伸出了大拇指“文华啊,你真行,好好干!” 自那以后,吴文华就专心学习,努力钻研技术,时常搞些小革小新,他为每一项小小的革新而兴奋,同时也激励着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技术这个东西看似枯燥,真钻进去了就感觉有无穷的乐趣,永远也学不完、干不完,总有新事物向你挑战。”一谈到技术方面的事,吴文华就打开了话匣子。有一次,队里接到一批变形、弯曲的工字钢,要把工字钢恢复原状,队里用的是笨方法,用生地炉先把工字钢烧红,再用锤敲打,使其变直。看到职工们抬着笨重的工字钢,出闷力,吴文华就萌生了采用技术手段革新工具,节省人力物力的想法。他开始苦苦钻研,查资料,算技术参数,这对于只有中专文化的吴文华来说确实有些高难度,但他没有放弃,既然想到了就要付诸实施,再多困难也要继续走下去。期间,在学校工作的吴文华的爱人孟荣珍也在默默的支持着丈夫,帮他收集资料,计算参数,为吴文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用综采液压千斤顶进行了多次试验后,他终于制作出一台工字钢调直机。该机长270cm,宽980cm,高900cm,可直接放在井下使用,减少了装运环节,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而且避免了因装卸工字钢而导致的伤人事故,省时省力又安全。原来修复一根工字钢需要一个小时,要四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现在只需两个人花上大约15分钟时间就可以了。 融“冰”之能 凭着勤奋与钻研,吴文华逐渐成了队里的骨干,大家有什么技术难题都爱向他请教,他也对技术革新越来越痴迷。队里原来的压力机工作台下平台是固定的,放入工件比较难,空间有限。看到工人每次在操作时既危险又出力,他就想,能不能加工一个伸缩性的工作台,让工人操作起来既省力又安全呢。在进行思考和反复实践后,他制作出一台“压力机伸缩工作台”,把工作台推出后,利用天车把工件吊放到工作台,再把工作台伸缩回去,把工件直接放到压力机下,对压力机工作台的改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安全系数。 如今,吴文华带出的徒弟董红伟、宫怀欣也都成了队里的骨干,分别担任铆焊组组长、副组长,吴文华本人在去年集团公司举行的“跃进杯”技术比武中还被评定为焊工组的裁判员。 2010年11月初,吴文华被提拔为杨村矿机电一队主管队长,当上了队长的吴文华丝毫也不曾降低他对自己的要求。他充分发挥区队工人技师的作用,成立了区队技术革新小组。革新小组的任务主要是针对检修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通过一些改制部分零配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检修质量、根据生产需要设计制作各种胎具,提高成批量加工自制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分析研究新型设备的使用,推广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生产中燃眉之急、组织各工种技师利用业余时间讲课,提高本工种整体专业技术水平等。普通工人出身的他对各个工种都极为熟悉,他常常亲手给工人们做示范,亲自参与革新和设计,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机修厂,就没有我们修不成,解决不了的实际生产难题。在他的科学指挥下,工作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暖 “冰”之情 机电一队担负着全矿井上、下机械、电气设备的检修和设备零配件及质量标准化所需的机加工等工作任务。8个工种,10个车间,由于近几年来退休人员过多,已有原来的116人减少至现在的62人,各岗位各工种人员迅速减少。在区队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合理调配人员,在确保本队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他还抽调了焊工技师等数名人员,设计制作了该矿锅炉房的暖气管道支撑架,确保了该矿“民心工程”(暖气安装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加工作31年来,他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不计其数,他参与或主持完成的各项大小技术革新更是数不胜数。用他的话说就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但他对知识的渴求却越来越强烈,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放松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革新成果也是一项接一项。辛勤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96年他获得义马矿务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 2001年他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他获集团公司2005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2006年他获杨村煤矿劳动模范;2009年他获杨村煤矿2008-200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他被评为杨村煤矿在2009-2010年度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他又被评为杨村煤矿劳动模范。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既是对他曾经付出工作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他今后要更加努力工作的一种鞭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