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兴华:走进险峻秀丽的八面山 | |||
煤炭资讯网 | 2010-9-13 10:04:53散文荟萃 | ||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儿时的古训激励着我立志走遍祖国的三山五岳。而今五十有三,五岳归来不看山,闲庭信步悠悠然。没有想到三月初,朋友邀我驱车游览桂东普乐乡新庄齐云山青石洞白马山上的仙缘桥后,往返登八面山。可天公不作美,联达一缩醒来,冻雨裹着冰花瞬时间把满山遍野染白。由于登山石块小路险滑,八面山了望塔看日出日落瑰景丽色,观花谢花开异树奇珍未能如愿。时值初秋,细雨霏霏,大雾弥漫,我与郴州、资兴《八景迷综》摄制组的驴友背着摄影器材和帐篷,从新区出发,在青腰镇政府及仓田、白水村领导和外邦人的协助引导下,从仓田开始了艰难的登八面山之旅。
八面山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临桂东,南临资兴,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南岭山脉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7′39″~113°50′08″,北纬25°54′02″~26°06′59″,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21公里。以纵谷岭脊和横谷岭脊中山地貌为主,因在地质时期中,八面山正处于南岭东西构造带和罗霄山脉南北构造带相互干扰、相互交叉和重叠的区域;从震旦系至志留系长达四系的地质地史时期这里曾是片海洋,位于湘中、湘东南“华夏古陆”的边缘古海槽沉积区,志留纪末,加里东造山运动,海水退却,隆起为陆。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中三迭纪末的印支运动,表现为强烈的挤压,产生长约45公里的水口――八面山一带的S状旋卷构造。中侏罗纪末发生的燕山运动,表现为明显的断块运动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皱山。燕山运动后,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剥蚀夷平,造成现在所见的海拔1000米以上五级剥夷面,形成八面山“H”形地貌轮廓的雏型。晚第三纪开始的新构造运动继承了燕山运动的特征,继续断块上升,且明显地表现为间歇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五级剥夷面上升到现在的高度,而呈现出现在的地貌的基本轮廓。由于地面流水、风化和重力作用等外部营力的影响,形成了现代八面山岭谷纵横相间,切割甚深的“U”、“H”型峡谷的地貌特征。据苏联专家和省地测堪定,现八面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0多座,最高海拔2042.3米,﹙石牛仙﹚为湖南省第二高峰,最低海拔860米(江脑里河口出口处),总面积10974公顷,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又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八面山高山耸峙,气势雄伟,层峦叠嶂,林海苍茫,云雾缭绕,水草肥美。山上有上、中、下三条千年古道,一条是以现在桂东县城为起点,经高龙仙、牛市坪、青冈坪、九曲岭、龙渣、彭家庙、彭市、资兴至郴州。古时桂东厢都(今侃大、增口、三洞、城关、黄洞、寒口)、三都(今桥头、清泉)人前往郴州多走此路。
相传古时有几位秀才打这条路往省府赶考,为了缓解旅途的疲乏,相约每隔十里吟诗一句:“一十高龙仙,二十牛市冒青烟;三十槽里穿山谷,四十青冈不见天;五十龙渣水淼淼,六十苗公走上天……”诗中所描叙的就是当年这条古道上的情景。文者早已仙逝,而诗谣至今仍在民间口口相传。1957年106国道竣通之后,这条路多湮没于草蔓荒野之间,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现已难于考证。另一条,起点于桂东四都的凉亭坳,经八面山、大路下坳、初江、寒岭水、青市、资兴至郴州。东一都(今寨前、大塘、新坊、流源)、二都(今沙田、普乐、东洛、开山、贝溪、大水、青山)及四都(今四都乡)人前往郴州多走此路。其中,从现在的四都乡至资兴青腰镇这段路又称为“八面山古官道”。 起始于现在的四都乡凉亭坳,在八面山大路下坳又分上、中、下三路,经初江、横路下、寒岭水,在资兴青市交会,单面行程约五个小时。下路,桂东置县之前即有人行走,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现在仍可行人。明朝中叶以前,县民缴纳税粮都是由挑夫担着粮谷从这条路赶至郴州交割,因为这条路崎岖陡峭难行,往返郴州一趟就需要十多天,县民难以忍受其苦,于是当时的县令奏请州长,请求以钱纳税。州官接到县令请求之后,派人沿路实地调查。差人从郴州起程,经过数天的跋涉后好不容易到了八面山顶,此时,他已腿脚酸软,气喘不已,就问领路的人:“这座山到底有多高?”领路人回答说:“我们县里有句民谚是用来形容这座山高的,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卸鞍。”又问:“这里离你们县城还有多远?”领路人回答说:“这座山名叫八面山,您现在所走过的是第一面,要到达县城还要走七面。”差人听后大惊失色,于是打道回府向州长交差去了。自此,桂东县民开始了以币纳税的历史。直到1957年106国道峻工前,这两条路仍是桂东与州府联系的交通要道,也是桂东与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我们沿着崎岖陡峭如壁的官道山路,冒着蒙蒙细雨,从仓田向上攀登,到达了海拔1380米的三八林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资兴原县委书记孔昭洵在青腰仓田村蹲点时,曾组织当地十八位铁姑娘在此创办三八林场。十八位刚强女子辟茶园,建鱼池,养生猪,演绎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一时在我们下乡知青中广为流传。当年的场部残墙断垣犹在,鱼池猪圈依稀可见。林场过去种植的400亩茶园仍是资兴最好的高山云雾茶之一。如今在这三八林场上,建有一栋砖瓦房,可供二、三十游人登山食宿之用。我们穿过原始次森林,经刀背岭到石牛仙,这段路极为险峻。正如清代桂东知县洪钟的诗《过八面山》所写的那样:“峭壁万仞鬼斧劈,鸟道飞悬不盈尺。驱走怪石开鸿蒙,奇幼天生倚空碧。一峰未过一峰横,上天入渊心担惊。饥鹰掠人昼厉吻,哀猿啸侣夜深鸣。平生游历境不到,疑汝凿开混沌窍。胸中五岳森峥嵘,对此何能夸奇奥。百里雷封万笏山,青骢黄绶白云间。但愿五都厚风俗,人心人面莫与此山竟孱颜。”《清史》亦载:“处楚南边徼,万山环拱,层峦迭嶂,四方所辟径路,脊崎岖洁屈,人不能并足,马不能旋蹄,其高险莫如八面山”,可谓八面山之险峻。相传石牛仙,古为道观仙场,这个湖南省境内海拔最高的佛教仙场,始建于南宋年间,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米,有大小房屋二十八间。过去香火旺盛,为湘南佛教圣地。那时人们为还香许愿,不惜辛苦,爬山越岭到庙中烧香拜佛。从清顺治年间起,走资兴上石牛仙庙有三条路,一条从上连(今连坪乡),一条从荒田垅(今青腰镇仓田村),一条从李家洞(今青腰镇白水村),三条路在石牛仙汇成一条,翻过主峰通往桂东四都乡。现存石牛仙庙大门框由三条花岗石构成,是全观唯一幸存的完整建筑构件。它之所以幸存,不是毀观者手下留情,而是石条体积粗大,榫卯严丝合缝,砸不烂也推不倒之故。大门前的石阶上,不知哪来一点泥土,竟然生长着一株枝繁叶茂的“三颗针”,将门洞堵得严严实实。更奇的是,与大门相对的后墙外,也长着一株同样茂盛的三颗针!三颗针,常绿灌木,每个枝节上斜出三颗尖刺;根茎极苦,又名树黄连。向导外邦人说,三颗针是道士的冤气聚集生成的,他们堵在门口,仿佛向行人诉说,苦啊,苦啊!三颗针还是珍贵药材,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当地山民取其根茎泡酒或当茶饮用,能治痢疾腹泻、湿疹疮疡、口疮目赤、咽喉肿痛等症。日前,山上的三颗针几乎被山民挖掘殆尽,唯这两株无人敢动一枝一叶。现仙庙道观毁了,我们在残垣断臂处发现一个60厘米直径大,高略50厘米的香鼎炉,铭文清析可辩,内有“丞相”两字,应是南宋末年之香鼎。旧时,青腰一带发生旱灾,老百姓就到石牛仙庙去求雨。“石牛仙一朵云,雨从头上淋;石牛仙戴了帽,石头要晒爆”,望观占晴雨仍然有效。据说求雨的人在毒日头下不能戴斗笠草帽,谁戴了,必定被风吹跑。吹跑的斗笠草帽不会遗失,下山的时候会出现在路上。石牛仙没有送子观音,却有一处求子的“堆崽山”。堆崽山一带山石风化严重,山石滾落路上,路人稍不留神踩上滚石,就有坠入深渊的危险。善男信女把滾石捡起来堆到路边突出的岩体上,边堆边祈求生子,下山后准能如愿以偿。
上石牛仙的路非常陡峭,后面的人能咬到前面的人的脚后跟。有个男子的前面走着一个穿绣花鞋的小脚女人,男子对那双小脚很感兴趣,便叉开拇指和食指丈量了一下,看究竟是三寸还是不止三寸。他两只手指触碰了一下绣花鞋,收回来的手指就定了型,永远像个八字,不可屈曲活动了。到了石牛仙庙前,我们在此共进了由仓田村民送上的晚餐。原准备安营扎寨,但庙前石洞下水流满地,只好稍息片刻,艰难起程攀上《牛山宿雁》。此仍资兴古八景之一。《兴宁县志》载:石体如牛立,险峻异常。绝顶有天鹅池,阔数十丈,寒冬水暖,大雁常栖息其中,多达数百只,故名。曾有诗云:“三冬羽浴全依暖,六出花飞未觉寒。”可征其胜,我们来也。翻过牛山,眼前广袤草原像一幅绿毯,一直铺到天的尽头。淙淙流泉广布于草原各处,俯身喝上一口,清甜甘冽,胜过农夫山泉。草原上村民放养的黄牛随处可见,牛耳上还挂着户主的标牌。因为牛山上水草丰美,牛群待到寒冬时才会自行下山,怪不得大雁会在这里驻足。拍摄完牛山宿雁和牛群后,我脚有些抽筋,咬紧牙关,艰难到达山顶时,巳是晚上九点。我们选择一处四面环山又避风的河滩边露宿,大家来不及更换湿透的衣裤鞋袜,齐心协力搭起了帐篷,刚要躺下,一群黄牛围了过来热情地欢迎着我们。也允与牛一样,我们把地作床,天作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月光下,疲惫不堪的我们也都成了八面山的野生灵长动物。高山的寒冷,上半宿辗转反侧,都没有入眠。郴州电业局李科绕有趣味地说,“睡过了冷帐篷,才更感觉家里床铺的舒适”。刚到半夜,大家冻得直发抖,摄制组的飞雁抽走我们的帐篷顶布包起身子,我和63岁的外邦人,起来更换了打湿的衣服,望着星空月亮,迷迷糊糊又进入了梦乡。凌晨五点二十分,天刚蒙蒙亮,段主任叫醒了大家。我们拿起相机就赶忙向东边的山顶爬去。没走几步,鞋袜裤子被草丛露水湿透。快到山顶,太阳还没露脸,我正在拍着草上雾珠。转眼间,一轮红日从东边的云海中一跃而起。瞬间,我赶紧把镜头对准云雾里冉冉升起的太阳。红丹丹的太阳周围有一个红圈日晕,把云彩照射得层次分明,蔚为壮观。整个日出只维持不到10来分钟,此后,就是大雾蒙蒙,太阳再也没有露出笑脸。也允是我们克服千难万险执着的心感动了日神,才给我们领略到他的光芒和笑脸。人生拍到此景,不枉此行,美哉。
走进八面山,千年古道似有华山之险峻,千年铁杉亦有黄山之秀丽,千姿百态的石笋更有张家界之奇观。山顶草场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八里洞天、玉女摔跤、天宫神印、仙牛腾云、老鹰展翅、猴子搬蔸、金鸡叫天门、铜锣圈、鸡心石、小石林 神仙墙、 油盐耕、糍粑条、盼妻归等自然景观令我们流连忘返。南宋李新、罗世传领导的黑风洞起义发生在此山下,清顺治六年,王宗率领的红巾军在此山打败清军。1928年毛泽东在桂东沙田万寿宫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经八面山到四都宿营,播下了革命火种。挑寮村当时仅17户,就有25人参加了红军,村内先后有4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村里至今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战壕、堡垒,桃寮村也被世人称为红军村。八面山也曾是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宿营地,1934年红军独立四团在八面山阻击牵引敌人,掩护肖克、任弼时指挥红六军北上,王震曾在八面山一举歼灭国民党第九战区第五工兵团。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空军飞虎队飞机在与敌机战斗中坠毁在八面山桃寮,更为八面山爱国主义教育披上一层传奇的色彩。除此历史人文景观外,这里还是动植物生息的乐土。据专家考证,八面山境内拥有种子植物178科,834属,2031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9种,脚盆寮、顶寮的素有植物界“熊猫”之誉的 “银杉群落”。1000多株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银杉中,最大胸径达138cm,树高24m。有南方铁杉纯林13hm2,356株铁杉中最大的地径达3.9米、胸径达3.7米、树高近50米。区内有野生动物240种,其中稀有珍贵野生动物数量为湖南第一。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金猫、云豹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等,共43种。这里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无不保持着原始质朴的风貌,鲜见一丝人工痕迹,为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是生物学家进行科学考察研究的理想场所。 陶醉在八面山这幅千古美丽的画册中,怎不令你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再见了,令人神往的八面山。 作者单位:湖南郴州资兴市周源山矿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