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玉明:煤炭院校发展思路与方向之我见 | |||
煤炭资讯网 | 2010-7-8 10:31:08论文、言论 | ||
一、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 今后10年,正是煤炭工业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完成这一战略性任务,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 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各个以矿业专业为主的院校,必须从国家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煤炭主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多层次、全方位地为煤炭工业培养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以对口单招方式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三是以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定向就业本科生;四是以订单培养模式为煤炭企业培训技术骨干。同时,针对行业急需,依托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通过主体专业培训、短期培训、远程教育网培训等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 院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突出素质教育上狠下工夫,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 兄弟院校之间应继续保持联系,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互相学习,扩大交流。煤炭院校与煤炭行业有着天然联系,煤炭院校在与地方政府、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外,还应继续保持与原煤炭企业的联系,继续为煤炭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二、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各煤炭院校也应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承担起包括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在内的众多任务。这些研究为院校深入了解煤炭行业人才现状、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 煤炭院校要始终把科研基地建设与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如安徽理工大学与安徽省内的四大矿业集团及其他煤矿企业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伙伴关系,一些矿区已成为学校稳定的科研基地,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不断拓展发挥了支撑作用。在加强与企业科研基地共建的同时,安徽理工大学不断加大科研基础建设投入,加强省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目前建有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6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煤炭院校应该发挥优势,促进高新技术向产业主流技术的快速转化,形成校企双方合作的长远规划,实现“项目出成果、项目出人才”的双向双重效应,从而进一步夯实特色学科基础以及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在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将特色学科推向科学前沿,同时锤炼出该学科的领军人物。 中国矿业大学相继与冀中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公司、中国煤矿机械装备公司、三一重工装备等建立全面合作战略联盟。这样做是为了适应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新趋势,突出企业在技术应用与开发的主题地位,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煤炭企业更稳定、更全面和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 行业院校要和企业优势互补,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联合体。企业和行业院校合作方式必然由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传统合作逐步走向共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学科领域群式合作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和枣庄矿务集团共建了“山东省机械装备研发中心”和盘江煤电集团共建了“采矿工程研发中心”,通过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联合体,不仅使行业院校的技术集群与企业产业集群的链接更加紧密,而且开创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三、加大煤炭院校的投入,降低煤炭专业学生学费 煤炭行业特色专业往往是比较艰苦的专业,学生不愿意报考。对于近些年煤炭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应该对这些专业学生的生均拨款进行倾斜,这样做,一方面,鼓励煤炭院校加强行业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拨款,相应降低这部分学生的学费,以鼓励广大学生报考和学习。 此外,面对煤炭行业人才匮乏、职工整体素质不高的现实,可以充分发挥行业院校的优势,开展对口单招、定向培养、在职培训和非学历教育等工作。特别是针对煤矿企业大多地处偏远地区的实际,应该尽快发展行业院校的网络教育,通过设立网络学院等方式,利用互联网为提高行业职工素质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特别是,要“大力提升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大对煤炭院校的投入。”“985工程”的实施,旨在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事实上,煤炭院校的特色学科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只要投入到位,加以重点建设,是可以达到“985工程”所提出的“世界一流”目标的。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