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高温津贴 为"高温"劳动者利益立法迫在眉睫

煤炭资讯网 2010-7-6 18:33:37一事一议

  近日,我国南方等地有35~37℃、局地38~40℃的高温天气,北方地区局地也有38~39℃的高温天气。为此,中央气象台昨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蓝色预警,10时将预警级别提升至黄色。于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高温津贴有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众所周知,当人体体温超过37.2℃时就会出现发热症状,当体温超过39℃就属于高烧。当外界气温超过37℃时,人体就会感觉难受,容易中暑;当外界气温高于40℃时,人体代谢、调节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高温天气里,坐着不动都会出一身汗,如果还要到户外劳动,很容易被晒晕。因此,除了一些无法停工的特殊行业外,政府部门应为“高温天气”立法,强制在高温时段停止户外作业,以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表示保护职工权益的善意,也确实颁布过一些高温天气中强制停工办法,只是由于一无法律依据,二无统一标准,以至于这些善意规定成了劳动者充饥的“画饼”。

  君不见当今高温作业中劳动保护参照的,还是1960年7月1日由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且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以及“田间作业”,只对防范高温作业引起的危险后果作了模糊规定,并未明确规定气温达到多少摄氏度可以停工,哪些工种应该停工或采取什么措施等。截至目前,该《条例》已运行49年,劳动工具、劳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该条例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修改,使得保护高温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从谈起。

  到了2007年6月8日,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虽然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但由于具体标准仍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致使目前大多省市尚未落实。

  各地方、各企业单位,多以高温补贴和调整劳动时间来体现,并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和量化制度,比如气温达到多少摄氏度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如果有企业或单位不执行,应怎样处罚等。有的规定本地天气预报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时,将停止工作,有的则规定最高气温达到38℃时将停止工作。同是室外工作,一个38℃,一个却要等到40℃,不仅有损规定的严肃性,也造成了职工待遇上的不公。

  虽然在法律制度上对高温停工没有“硬杠杠”,各地方、各企业单位亦未有足够的重视,但在气象上将气温高于35℃的天气定义为高温天气,在高温天气里工作很容易中暑却是现实。去年署季,西安就发生过在高温作业中的保洁员张现民猝死现场的悲剧。

  再说,根据工地实际温度来确定停不停工也确实有些难度。因为不同工地温度也不同,即便是同一工地,不同工种作业环境不同,温度也不同。其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政府部门不可能派专人到各个工地实时测量温度。有哪一个企业的老板会愿意让工人停工呢?再说虽然天气很热,可气象台发布的温度还不到35℃啊!我为什么要“优待”你呢?!于是,“每周7天,每天10个多小时,天气热到40℃也要干”,成为诸多工人的“命”。

  显然,国家应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劳动者权益。只有为极端天气立法,才有可能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高温保护等权益的保护力度。而当务之急,政府可以立即做的,应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降低气温标准并不以气象台发布的温度为依据,而应以各工地实际温度实施“停工令”,在必要时候应当强制执行“高温停工”的规定,让政府的决策惠及劳动者。一个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政府没有理由让“高温停工”只停留在纸面上,而给骄阳之下急需休息的劳动者画一个空心汤团。



来源:华声在线 编 辑:一帆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