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曹金东:浅谈书法临摹与创作

煤炭资讯网 2010-7-18 21:07:07论文、言论

刘文华说过:“思想观念认识要转变”。 许多人在书法的学习中分不清写字和书法的关系。首先要纠正观念,学书越古越好,越高,学的东西越好,古人的东西非常好。

书法以点画取形,以形取义。书法是有意境的东西,是磅礴﹑大气、有意境在里面,有文化内涵。搞书法必须是一个文化人。书法是有情感性的,是心灵的东西。学书不是功夫多长,所表达的东西是否对路才是关键。
写字是追求平稳﹑整齐﹑美观等,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临摹是走向书法殿堂的不二法门,学书又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年级:点画结构﹑点画精道,点画合理……
二年级:临摹行距,上一字与下一字的关系,与下一笔的关系,临章法,如实临章法(名帖、手卷也同样学)…
三年级:追求气韵神采,墨色变化,字的大与小……
四年级:夸张临摹﹙如门字的竖﹑小的更小﹑大的更大﹚更能把握特点、用清人的观点看晋代的观点、临摹的变异……。
五年级:线条的穿插,把握精神气质﹙画家把衣服画的很虚﹚在追求意境的东西。
六年级:临摹是变异风格的变异……。
临摹是基础,是手段。创作是目的的表现,临摹是取其形、奈其法、正我身,润我韵。
临摹与创作的关系如同是用来吃饭的一双筷子,缺少哪一部分都不可。如果只强调临摹吸收,抽不出其中的精髓。那就如同扎了一只飞不上天的风筝,如果只讲创作,缺少对传统的侵淫,就会像风筝断了线。
读书十临摹=创作。学习书法,这是必经之路,实践证明没有捷径。
古往今来写字的人很多,有人写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最终还是个抄书匠。在中国书法史上,没有留下任何东西,究其原因,除了方法不对,功力不够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读书少气悟性低,缺乏学养,将学书、思维 局限于临写上,即使创作也是生搬硬套。始终没脱俗气、匠气,缺少灵性、意境……
李叔同:“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临书要心平气和。进入状态,这使你会发现:每临每新、每次都有新的感觉,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先读后临,印象即存,临后再读以正缪误。即:读—临—读—悟—临 。一帖要熟临、背临、意临,写出意味。再换帖、不但临字、临章法,广摹兼收,意气生矣。
与书家临帖有异曲同工之妙,愈是临的多,参悟得也就愈多,能坚持到最后,书法的奥妙也全在里面。

读书明理,是一种投资,智力投资和经济投资。一要有书,二要有时间,三要有环境。书法专业的才学习过程中,有些书是必读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绘画史、书法史及历代书法论文选。
读后与文学、思想、哲学、美学、绘画史论相对照形成立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为增加学养,案头必备古典诗歌、文学书籍如:诗经、论语等。
读书做些笔记,心得。要把读书作为一项日课,一种乐趣。
读书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超越,超越社会上的焦燥情绪和书法领域的浮躁情绪,耐住寂寞,乐有所得。
用前人的智慧武装自家的思想,拿别人的东西,涨自己的腰包。“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能增深学养,加厚创作底蕴,而且也能冼去作品的俗气,增强书卷气。
若将创作比作自己,知识(理论实践、综合知识)就是水,技法即是舵,灵感是风,创作是的其精、扬其神、抒我情、验我心。
创作阶段不再是临摹的结束,它是临摹的重新开始,由生到熟、由熟到生、再由生到熟,经过三个层次达到最高境界。
书家的成长之路,围绕着就是一个读书、临习,创作的过程之中。读与临都是吸收的过程,创是产生的时期。书法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不断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天天向上。天天学,天天新。船自然随水涨而高。
书家要不断地执著追求变化,还要经过冷静的思考,雄厚的功力、高深的学养、博大的胸襟,才能够达到艺术的创作高度、情感的深度和技巧的精度,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险坡上踩出一条新的道路,才能创作出新的书风。
临习是枯燥,若少了这份枯燥的厮守,大概只有手下的荒疏与苍白。读书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若多了些场面上的喧闹与奔跑,必定会荒芜了心境的修为。量是要靠自已完成的,若保守住自已的心就胜过了保守一切。质是瞒不住明眼人目光的,尽管人们都愿意拣好听的说,但真金与涂金还是一看就明白的。
书法里可以让我悟到一种生活禅,让我明白:遵循自己内心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品德不高,落墨无法。我喜欢这样的一句话:只有品性高洁的人,在书法上才可达到“大处落墨的境界”,才能将纸上笔墨演化出一种独特的中国情怀。
作者单位:陕煤澄合矿业物资供销公司



本网通讯员:曹金东 编 辑:火花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